关灯
护眼
字体:
《书吧周末会》第7节 剧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末会时间到,八名听众已到场,听众比报名的十六人少了一半之多。三位主讲人比八名听众,不到一比三的比例,与昨天比起来好寒碜。

按规则,只要有一名听众在,主讲人也要雷打不动地开讲。至于听众是来是走,全是他们的自由。

周日上午这场的周末会时间太早,很多人不睡懒觉也未必有闲心来参加。本来是担心我讲不好,现在更担心没人听我讲得好与坏。好在麦卡也是听众之一,她应该能坚守在最后。祈祷像昨天那样,讲到最后时赶来的听众越来越多。

萧引城也在听众席里,我对他没有了昨日的反感,感受到的是他满身的灵气,比如他戴的手链就是我喜欢的那种多串小巧的样式,又比如开讲前他与其他听众什么都在聊,比昨天活跃多了。我就是这样善变,就像变化我的昵称。我估计他是为扶桑而来,一位剪辑师加摄像师,一位编剧,多好的搭档。

扶桑从网上看不出有多么火,从他简单的自我介绍中能听出他在本市演艺圈挺火:“有的书友对编剧这一行可能不太了解。编剧有很多种,我就简要谈谈自己吧,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有好故事的你,能成为我笔下的主角;而你的故事能搬上舞台、搬入电视、甚至搬进影院。主角只有一两个,成不了主角,成为可爱的配角也很好嘛!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每年都有很多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这其中就有舞台剧、小品。还有很多长长短短、知名和不知名的影视片、宣传片、电视短剧、微电影什么的在这座文化名城诞生。

“我呢,更多的则是为本市的演出机构和团队写电视短剧、小品、舞台剧、宣传片、微电影等剧本,有时也参与整台节目的总策划。要创作好剧本,就得体验生活,采集一手资料。不创作的时候,我就会去各地采风、看别的演出、寻找下一个剧本中的故事与主角。等剧本创作好了,要搬上舞台或者屏幕,我有时还得参与节目彩排。唉,全年没有休息日。

“半年前,我听朋友说起了心阅书吧,第一次来这里,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周末会,觉得挺有新意。之后,我忙于写剧本和组织晚会排练,一直没空再来。这段时间我才闲下来,到处寻找新的素材和灵感,也就来参加过几次周末会。

“听了一些书友的故事后,我有了为书吧写剧本的念头,但缺少一个好的故事线。这条故事线可以是书吧层面的,也可以是书友层面的。可以是激荡豪迈的,动人心魄;可以是浅吟低唱的,暖人心扉。

“我想把这个剧本用于哪里呢?用于拍电影。”扶桑说把这句说完,引起了笔友们的惊叹与躁动。

“太好了!我有好故事!写出来肯定震撼人心,票房超高!”有人激动地说。

“还有我的故事,催人泪下。不搬上影院就可惜了!”又有人跃跃欲试想成为主角。

“我正在写部小说,能不能帮我改编成剧本?”有人不太关心书吧的故事了。

“别激动,书友们!不同剧种的剧本写法不同,若把书吧的同一故事写成小品、舞台剧,写成电视短片、电视连续剧,写成电影、微电影,那人物的选择、情节的设置、展现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而我的本行,也就是占点优势的,是写电视短剧、舞台剧以及小品,它们基本属定制剧本,能够走上舞台和屏幕。电影剧本并不是我的优势,就算写出来,未必有人肯投资拍摄,拍摄出来一旦不能上映,就等于白写,投资也血本无归。好故事只是基础,上映才是电影的关键。”

我开始还热情洋溢的心被泼了瓢冷水。我心里就有一个好故事,一度时间里还有过把它写成中篇小说去投稿的冲动,后来写着写着就知难而退放弃了,只恨自己不能把想表达的意思用文字淋漓准确地写出来。一个好故事能写出来,并搬上银屏,那才叫完美!如果我把自己的故事用剧本的形式写出来,能被搬上银幕……我的思维并没有知难而退,开始天马行空了。

扶桑继续讲着:“能写成剧本的好故事可遇不可求。我会在书吧里继续听大家讲故事,积累有关书吧的创作素材,寻找新的灵感。希望在大家的启发下,我能从中挖掘出一条故事主线,以及故事的主角。如果你们有好的故事,也可以联系我。”

有笔友笑道:“如果我告诉你了好故事,我能在编剧里署个名吗?”

扶桑一笑:“如果你会写剧本,参与到编剧的写作中来,可以署名。仅仅讲个好故事,不行的。”

麦卡说:“书吧创建很不容易,这其中就有可写的。我去给大大说说看,她那里才有好故事,不肯给我们讲。”

扶桑说:“我相信这个与众不同的书吧有故事可挖掘。我这一辈子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剧本能搬上影院!”

萧引城则问:“扶桑编剧,你是电视台的专职编剧,写部连续剧在电视台上映,是不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扶桑叹息:“哪里哪里。连续剧是项系统工程,投资巨大,要论证和立项,弄不好拍出来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了没人看,那些大投资谁来背?”

萧引城说:“你的电视台,自己投资,自己播不行吗?”

扶桑摇头:“连续剧全程下来是千头万绪很复杂的事,没外行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为写写拍拍演演就能搞定。全国也没有几家电视台自己的编剧能把长达数十集的连续剧本搬上银幕。能把剧本搬上银幕的编剧,都是在市场中大浪淘沙幸存下来的幸运儿,他们有了知名度就有了商业价值,往往一家通吃,会建立工作室不断写连续剧上映。其他不知名的编剧,连根骨头都嗅不着,不要稿费都没人拍他写的剧。”

萧引城说:“这倒是,马太效应。”

扶桑继续:“相对来说,电影剧本能上映的可能反而大些,即使上不了影院,还有机会上电视台的电影频道、上视频网站成为网大电影、参加电影节也许还能获个奖或者找到投资商。如果说剧本是电影的一剧之本,那么一个好故事则是剧本之本,我正渴望找到一个好故事。”

听众们对扶桑的编剧身份和电影剧本都很好奇,好几个都恨不得把自己的故事作为他的电影故事主线,提起问来热情洋溢也四面八方,最终越扯越远,远到开始关心谁来当导演和主演,能否争取奥斯卡大奖。

扶桑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再扯下去:“从电影剧本素材到取得龙标上映,有十万八千里路要走,还是请倾杯老师接着来讲吧!”

我对扶桑也有了好感,我对所有有梦想并追逐梦想的人都有好感,无论他们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知道困难也没有放弃行动就是最好的姿态。我最讨厌那种有梦想却不见行动,甚至还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卸到男友身上去的人,比如我这样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