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原大会战1937》第七章 强弩之末(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1928年1月5日黎明,傅作义仅带两个随从出城,在奉军师长万福麟的陪同下,赴保定和张学良议和。 首发--无弹出广告虽是战场上的死对头,但26岁的张学良钦佩傅作义骄人的战绩。一见面,张学良首先向傅作义表示了慰问。傅作义说:“作义此來,有个要求向总指挥提出,涿州城中的人,已经有两天沒有一点吃的了。”不待傅作义说完,张学良当即让万福麟传令前方,马上拨给涿州城内军民3天的食物。傅作义表示感谢。张学良说:“两家本是一家,同为国事,此事不必介怀。你远來辛苦,先到宾馆休息吧!”7天之后,傅部7000人出城接受改编,历时3个多月的涿州攻防战就此结束。

傅作义“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年的晋奉战争,涿州不是前线,更不是主要战场,但晋奉两军攻城与守城的战事,却比双方主力部队的作战还要激烈、残酷,当时竟至震惊了海外,引起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

然而,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太原不是涿州,面对的敌人不是奉军,而是装备精良、更加凶悍的日军……防守太原,谈何容易!

这天夜里,傅作义陷入了苦闷与迷惘之中……

阎锡山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几个月來,他的晋绥军付出了重大牺牲,而今日本人即将兵临太原城下,繁华的太原不仅要遭受战火的蹂躏,而且极有可能落入日军之手,他感到痛心。丢掉太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夜色笼罩了绥署大院,一片凄凉之状。11月1日夜,侍卫以及各色人等在绥署东花园进进出出,他们在忙着搬运东西。第二天一早,阎锡山的继母陈秀卿、大太太徐竹青、二太太徐兰森,以及儿子、儿媳们和孙子,还有五姑娘阎慧卿等人将撤离太原,他们从此将过上飘泊无定的生活。

阎锡山在侍卫长张逢吉的陪同下,到继母、两位夫人和孩子们的房间转了转,安慰一番。然后,他來到阎慧卿夫妇家,同他们话别。从很早的时候起,阎锡山就非常喜欢这个堂妹,她殷勤周到,善解人意,对自己又极为忠实可靠,从不惹事生非但这时阎锡山并沒有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阎慧卿在他的生活中将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阎锡山统治区的一个特殊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曾遭到种种非议,后世的某些文艺作品甚至把阎慧卿描绘成与阎锡山同床共枕的**。其实,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兄妹情谊,阎慧卿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依附于阎锡山,阎锡山则在衣食起居上依赖阎慧卿照料。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绥署钟楼下的避弹室里,阎慧卿被迫同杀人恶魔梁化之一起自尽。她同旧政权一同死亡,那年她只有40岁。

这天夜里,阎慧卿忧心忡忡地对阎锡山说:“大哥,我们走后,你要爱惜自个儿的身体。”

夜半时分,阎锡山回到自己寓所。他怅然若失,心郁难平,气血涌动。沉思一阵,他提笔赋诗一首:

忻口布防得从容,

全凭原平抗敌功,

假使娘关不失败,

岂能念三任敌攻?

写毕,阎锡山长叹一声,猛地掷笔于桌上,久久无语。

§§§2、混乱的大撤退

太原绥署东花园中和斋作战室。11月2日下午2时,阎锡山如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因卫立煌在忻口指挥部队撤退,黄绍竑在寿阳指挥各路残兵应付日军的追击,阎锡山沒让朱绶光通知他们参加。**代表周恩來被特邀莅会。

傅作义带领第35军副军长曾延毅、参谋长陈炳谦一走进大厅,立刻就感受到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他的目光掠过与会者王靖国、杨爱源、孙楚、楚溪春……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像是怀了满腹心事,一个个愁眉苦脸,有的人头上罩着一团团的烟雾。蓦然,傅作义看到一张英俊、飘逸的面孔。是周恩來。周恩來站起來与傅作义握手寒暄,并将座位让给傅,而自己则坐在傅作义身边。傅作义感激地冲周恩來点点头。

阎锡山在赵戴文、朱绶光等人的陪同下步入大厅。坐定后,阎客气地朝周恩來颔首致意。接着他宣布开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在前一天已经安排好,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照例由阎锡山先讲,他在开场白中着重强调大敌当前保卫太原的意义。接着,参谋长朱绶光宣读了依城野战和守卫太原的计划,由于阎锡山事前的交代,朱绶光并未将军队部署和盘端出,而是提请大家讨论。又由于内定的依城野战指挥官卫立煌不在场,阎锡山和赵戴文等人主要提请大家讨论一下防守太原的部署。

会场上出现了难堪的沉默。晋绥军将领们面面相觑,一言不发。谁都清楚,在这种时候守城,无疑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而且杨爱源、孙楚、王靖国等将领此刻还不知道阎锡山的底牌,所以他们难免提心吊胆,惴惴不安。阎锡山又不想直接挑明,他要让傅作义自己提出來,这样才合乎情理。于是,他反复强调保卫太原的意义,一遍又一遍地征询大家的意见,并且进一步声明,防守太原最好由晋绥军承担。

回答都是支支吾吾、模棱两可。作为与会的两位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和杨爱源引人注目。杨爱源神情紧张,不停地望向阎锡山,他在察言观色,同时又像是用目光恳求阎锡山,千万别把这副重担压到他和他的第6集团军头上。傅作义倒是显得有些超脱,虽然这时候傅作义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阎锡山的心思,但他不想轻易承担下來,他认为,守卫太原之责,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应由常驻太原的晋军将领们担负,因为他们地形熟悉,工事都是他们修造的,占有地利、人和诸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也是尽量保持沉默。

每一分钟都显得漫长,阎锡山到底沉不住气了,他鹰隼般的目光频频扫向傅作义。这下,不停地察言观色的晋军将领心里有了底,他们也将目光对准傅作义。杨爱源、孙楚、王靖国等人不约而同地提出,担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者,必须具有很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指挥才能,还应有守城的丰富经验。又说,咱们这里就有守城名将嘛……潜台词已经很明显:请傅作义自告奋勇吧。

终于走上正題,阎锡山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接下來,晋军将领便大肆吹捧傅作义,历述他的光荣战绩。结语是:守太原的重任,非傅作义莫属。

就这样,他们把驻防绥远多年的傅作义推到了第一线。傅作义面对如此场面,心情十分激愤,他毅然拍案而起:“弃土莫若守土光荣,太原城由我傅作义守!”

阎锡山表现出很受感动的样子,他离开座位,走到傅作义面前,拍着傅作义的肩膀,连声说:“宜生!一定要守住咱的太原!一定要守住咱的太原!”

周恩來自始至终目睹了这一场面,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他基本上沒说什么。傅作义挺身而出守太原,使他再一次领略了傅的胆识和胸怀。临散会时,他紧紧握住傅作义的手,十分关切地说:“宜生将军!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持久战,主要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停了停,他又加重语气说,“抗日战争的基础,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请你多加保重!”

傅作义默默地将周恩來的话记在了心里。回到设于太原西北角平民中学的第7集团军总司令部后,他把周恩來的话向他的机要秘书王克俊复述了一遍,然后说:“这才是语重心长、恩重如山的赠言,对咱來说受益无穷。请你把周代表的讲话记录下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