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望苍茫》第八章. 航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钱就可以搞到船,可这善于驾驶蒸汽轮船的人呢?找外国人?”

刘玉振手一挥,说道:“这个应该不难,宁波、漳泉、香山新会一带,能驾驶轮船之人甚多。。而且其中尚有特出之才,不少根本没看过什么有关驾船的书,就是学习驾船技艺,就精通轮机,能作船主,就是西人十分推许。”

在当时,外轮势力集中的通商口岸所涌现的一批技术力量,是中国民族资本轮船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据1861年的记载,广东上海等处就已“多有能驾驶之法”的。

“日后组建公司或扩大规模时,这些人才可以充分利用。”

“如此大事可成!”

“但是各位,对于在清国开办航运的难度,却也不能乐观。”泼泼冷水还是有必要的。

“哦?”周围一片诧异的眼光。

“中国商人60年前就对购置轮船、发展航运兴致勃勃。可是大家知道中国自己的航运业却迟迟发展不起来。”

“这倒不错,不过假以时日,……”

“以在下看来,难!首先,清国律令,办新式企业实行批准制。在这种制度下,官员们总是可以找到堂皇的借口,让你动弹不得,办不起来。即使批准办了,一些奇特规定,仍然让你不能放开手脚。”

“这倒也是,清廷的规矩邪乎的很。”熟悉点底细的人连忙附和。

“此外,大清朝廷规定,本国的帆船不能超过三桅,每枝桅杆只能挂单帆;梁头则不得超过一丈八尺;并且限制船员人数,不准携带自卫武器。这样的规定不但使咱们自己的帆船运输业无法生长出轮船运输业,而且在鸦片战争后还沿用这些法规。现在,不但中国船商无法与外国船运公司竞争,连本国商人也不敢轻易托运货物。”

这话一出,大家都点头称是,别的地方不知道,这南洋就是海盗连绵。说句笑话,在南洋海上看见一条船,除非你确实知道这条船今天不是海盗,到了明天就可能是海盗了。

“再者,外国船只运送进口或中国本土的货物,除了进出口货物要交5%的关税外,只要交2.5%的港口税,就可以通行无阻。而本国船只运送的货物,则厘卡都要收税;而且华商除了纳税以外,还要忍受各级官员用各种名目进行的勒索。厘金本来是征剿太平天国时征收的非正常的杂捐,商人提出在洋商介入后,按照对待洋商的办法,加收进口税的一半,即可免征厘金。但是,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竟然认为内河小轮比照洋轮完税一节,万不可行。为了维护不平等、不合理的厘金,宁可不让中国商人兴办轮船运输!”这样祸国殃民的厘金制度,压制着中国所有行业的发展,从1853年开始征收,直到1931年才裁撤。

“这不是白痴嘛?放着赚钱的路子不让自己人走,宁可留给外国人。他妈的,这满鞑子真不是东西。”罗亮官愤愤地说,引起一片附和。

“其四,不准中国轮船在没有开放的港口自由航行。后清时期,清政府被迫或主动开放了48个口岸。大量内河和沿海码头、港口没有开放,如果善待本国商人,让他们在其中自由航行,本国航运商可以避开外商的压力,更快地成长。但是,满清朝廷堵塞了这条中国商人致富之路。他们所持的理由是:如准华商随便进泊各口,则洋人久必觊觎,既不在通商口岸往来买卖,即难仍在洋关纳税。”直到民国建立初期,这个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于是,大量本国资金情愿投放到外资公司,或者购买了轮船后在外国领事馆注册并交给外国人经营,冒充外国公司。”这与今天外资享有超国民待遇下,本国资本宁愿扮演假外资如出一辙。

“……美商在华最大的企业旗昌洋行所办的旗昌轮船公司,1/3以上的资本是华资。……”这句话叫大家眼睛一亮,那些精明的清朝生意人,对于兰芳这么个半洋人背景的航运公司,一定会很感兴趣地。

原本的后世,到1908年,安东(今丹东)一埠,航业已尽为日本抢夺,虽有商轮十余艘,亦半挂日旗,其实日人所有该埠航业,亦半为中国人资本,这些现象带有普遍性。在外资企业中附股的现象不仅在航运业中存在,在外国人从事的保险业、银行业、各类工业、码头堆栈、房地产业和铁路运输业中,都有大量华股,华股比例有的占50%,有的占60%,有的甚至占到80%。

所以利用兰芳的国籍身份,参股外国公司,或创办自己的公司,吸纳华人或国外股份,在目前中国航运中的,外国船只还未大规模涌入的时候,迅速进入,抢占一席之地。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后,给航海运输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船的运载能力成倍增加,而且速度也有所加快,船上的生活条件也大为改观。

“发匪战乱一开,长江航线运价哄抬,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了。沪汉间货运价格每吨高达25两白银,客位每人竟要75两白银,往返一律。船只往返一次就可以足敷成本。厚利所趋,人皆垂涎呐。”刘玉振不愧是北线一把手。

“60到今年,这两年间,上海洋行商人纷纷向国外订购轮船,连一些“二流洋行”都争先恐后地经营长江轮运业务了。”刘玉振说。

听到这里,几个大佬都按耐不住兴奋的神情,“没错!1861年初琼记老板就把“火箭号”开进长江,并很快获利14.8万元,几乎超过成本50%。另一艘叫“山东号”的也赚了37000元。”

“上海至少有廿家洋行,每家都经营一、二只轮船。有英商宝顺、广隆、怡和、吠礼查,美商的旗昌、同孚、琼记、百亨、合渥、丰裕。”

“一条船就是几万银子,乖乖!”

“今年琼记曾提出一个筹资80万两白银开办轮船公司的计划。只是由于未能从“华商”手中筹足资本而使计划搁浅。”

成功的是旗昌,旗昌创办轮船公司的动议是它的老板金能亨1860年提出的。在他的计划中,沪汉之间配备3艘轮船就能维持每周两次航班。根据香港广州间轮运经济核算,这样一条航线每年可赚利34.2万元。

在他看来,旗昌如能于1862年春开展长江轮运业务,就能占据先鞭,控制长江贸易。因而他极力从旗昌以外的中外商人筹集资本,所以现在正是机会哦。

1862年3月27日旗昌轮船公司会以100万两白银的资本在上海正式开业。其规模之大,当时在远东亦首屈一指,如果兰芳适时加入……。

蒸汽机发明很长时间后,蒸汽机才被装上船舶,海船就更晚了。船用蒸汽机比陆用蒸汽机的效率更加落后些。因为蒸汽机靠汽化水作功,需要不断补充水,在大海里只能加海水了。海水里有盐份,会使锅炉腐蚀,于是压力不能太高,容易破裂。船用蒸汽机的压力通常不到0.4kg/c2,以保证安全。作为对比,标准大气压约为1kg/c2。这样的低压,导致蒸汽机的效率非常低,所以长期以来只能作为风帆的辅助动力。

1834年发明了冷凝器,使蒸汽冷却后变成液态水重新回到锅炉,蒸汽机可以使用蒸留水封闭循环,不需要外界补充水,避免了锅炉腐蚀。此外,随着“铁”的冶炼技术进步,更强的材料被提供,蒸汽机开始向高压化发展。

近代蒸汽船的技术虽然在一日千里发展,但很长时间不能和不烧煤的帆船竞争。蒸汽船与其说是运货运人,还不如说是运煤。

1860年代是帆船的黄金时代。1868年的统计,英国帆船25,500艘/4,878,000总吨,蒸汽船2,944艘/902,000总吨;法国帆船15,182艘/923,000总吨,蒸汽船433艘/135,000总吨;德国帆船4,991艘/891,000总吨,蒸汽船114艘/56,000总吨。帆船占压倒优势。

直到今年——1862年,蒸汽压力达到了4kg,出现两段膨胀的蒸汽机。高压蒸汽推动高压汽缸后还有足够的压力再推动一台低压汽缸,这种复式蒸汽机的燃料消耗率只有单式的一半。

原来乘坐的帆船,从欧洲到美国需要3个月,遇上大风大浪,时间更长,而且翻船的可能性也较大。航船应用蒸汽机动力之后,跨越大西洋的时间缩短为两个星期左右,到1897年又减至一个星期。丰厚的利润加快了船运事业的发展,也刺激了英国、德国和美国船运公司间的竞争。英国的利物浦、德国的汉堡、法国的阿勒弗尔等都成了移民离境的主要口岸。

现在就需要船,眼下自己倒是有船,可不多,也不大。要做贸易,倒是不缺经验,不论是民是官,大买卖小生意,南洋华人见得多了。

“如果想要做清国的大生意,就要手眼通天,……”刘玉辉嘀咕着。

“……这点有些麻烦,现在恰逢乱世,督抚州县的官,走马灯似的换,现在大半个中国都在和长毛斗……对了!”罗亮官一弹桌子,说道。

“没错!发逆就是清国的头等大患,而洋人又是两边都想依靠的力量,尤其是清国各级官吏,大多畏洋如虎,即便有些风骨的,也想向洋人那里买点洋枪壮胆呀!”陈雨霖接过话来。

但是洋人太多国了,英吉利倒是算老大,但还有法兰西、德意志都想把它拉下来,自己座上老大的位子几天;美利坚呢?据说现在和满清一样,也在打内战,打得昏天黑地的;还有俄罗斯,这个喂不饱的熊瞎子,正在抱着东北啃得欢;还有就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红毛鬼子,虽说现在力量大不如前,确也是惦记着跟着前几个大国列强后面检点便宜舔点血沫子。

“凭兰芳这点实力,谁也不见得待见。搞不好还会招来煞神。怎样在中国能够让那些衙门口另眼相看又不会惹上麻烦呢?”总长有点忧心忡忡。

“能够具备这样条件的,那就是……洋枪队。”刘玉振说出洋枪队这三个字,几个人跟着点头。

“是,现在可是在清国正红着呢,帮着满清剿灭长毛,又不会今后尾大不掉,成为另一个三藩,至于洋人那里,又因为不是自己出钱,所以又不会太多干扰。满汉八旗各地绿营更是不放在他们眼里,自己又有船有钱有人有枪……,最重要的是——外国人的身份,虽说洋枪队归李鸿章节制,但是那也是借洋人的手剿灭长毛。洋人的正规军指望不上,谁都知道,那些个洋人正好坐山观虎斗,要想清国人内斗个两败俱伤。”罗亮官说得眼睛闪亮。

“这帮洋鬼子,就是想先从这往死里掐的两边手里很赚几笔军火费,然后再拿捏住剩下的一方,稳稳的占住中国这超大的资源库。”贺公子只是看着大佬们一句跟一句的话赶话。

所以,这边的“清妖”和那边的“长毛”,谁死谁活,都和洋人无关,只要你们别影响了我发财。但是,只要影响到我的利益,那就对不起了。至于太想借着洋人的手段扫除内患的大清,正好借着非正规军的华尔之类的武装了。英法等国当然就坡下驴,一面继续中立,两头买军火赚钱;一面随时可以动用舰队,控制洋枪队,也算是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了。

满清和英法等国都要借助洋枪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目前战事紧张的节骨眼上,谁都不会拆他的台。

“洋枪队的事,可以请那位詹姆士.易斯特舰长帮忙……”

“那位洋枪队首领的老丈人,是不是姓杨?……我来找他,一封信的事。”

……

“买船的事要跑一趟西面,马来那边应该有可能……吉隆坡的关系可以找一下……”

……

“我们自己的人也要先动起来,叶兄,令尊大人曾经是造炮的好手?”贺公子问叶根生。

“那里,贺公子过誉了。以现在我们自己的技术,很难造出可以与西洋人匹敌的火炮。”

“哦。叶兄看这样可否?我们先讲有造枪造炮造船技术的人聚集起来,把掌握的技术整理出来,仔细研究一下与洋人的差距,就是学,我们也要先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足。洋人也不是比我们多个脑袋。”

“好,这倒是在理,我来办,先把炮作枪作再拉起来,咱们这里能修造旧洋枪老土炮的人不少。”

“还有船,造船各行的师傅也不少,因为现在没有造船的活计,所以都干别的了。”

“可以先召集商量着,不过船的事挑费大,不是三头二百的事,所以不能急于动手。各种工匠师傅都要找,我们需要的人手太多了……图纸的事我来办……”

……

在目前铁制船舶还不可能建造的时候,木制船舶加挂装甲是必然的选择。自建还是外购?已经讨论了好几次,西方强国都在积极发展铁壳船,木壳战船也多加装有铁肋铁甲。

为了解决近期商船队的需要,还是要添加木制船舶。在今后的自建船方面,一开始就要建铁船。

铁船?谈何容易!兰芳建木船都建不了大的,上回郑老大缴获的荷兰明轮,不还是撂在那里?但是奇怪的是,整个船舶局几乎没有人不赞成,这可能就是兰芳的特点吧,敢为人所不能为之事。

选择船厂合作对象,倒是争了很久,英国无疑是造船大国,所有的资料都显示,就整体实力而言,无论是技术或是制造工艺,不说第一,就无人是第二。另外法、德都很不错,尤其是德国严谨的制造技术,英国在某些方面也相对逊色几分。但是贺诚把大家的目光移向了美国。

1631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成了第一艘远洋船舶,并有了一定规模的造船工业。1690年英国政府选定北美的朴次茅斯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船建造基地。不久,第一艘有54门炮的637吨的英国炮舰在这里建成。

如果渗透中国和南洋航运,选择蒸汽机船自然是最理想的,订购的地点,初步选择印度、新加坡等海峡殖民地、香港或上海作为刚开始的目标,但在英国垄断下,价格不会便宜;之后可以在美国订购。但是,当时蒸汽动力的轮船,煤耗相当大,远途运输不很经济。所以还是轮船、帆船两种选择一起进行。

如果选择帆船,决定选择飞剪船,作为中远途运输。飞剪船,就是快船,本身就起源于美国,拥有多面的帆和正方形的主帆,航速很快,主要由英国和美国的船厂制造。

1830年代,美国切萨皮克湾(ChsapakBay)的船舶制造者把纵帆船的简易帆装与最早采用的流线型V型横剖面船体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建造了更为新型的"巴尔的摩纵帆船"(BaltoorSchoonr)。

1851年建造的美国式纵帆船,长长的凸出的首、尾柱,增加了甲板的有效长度,龙骨有向尾部下倾的趋势以获得较大的尾吃水,既提高了船之纵稳性和航速,而且使其水下船体的横向水动力中心大大后移,从而能更好地与风帆压力中心相平衡,利于抢风航行和减小横漂。其横剖面在船中均为V型,这与以往商船采用形横剖面大不相同,该船亦比一般商用帆船细长,长宽比约5:1,该船使用平甲板,船上没有上层建筑,其行船时外观又低又长,艏艉线型优美,这些都有利于减小阻力,便于操帆抢风,提高船速。

后来这类船设计得更为细长,并在其顶桅上悬挂斜桁三角帆,进一步改善了驶帆性能,于是这类船特称上缘斜桁帆装纵帆船(Gaff-rggdSchoonr)。最后还出现了更新型的支索帆纵帆船(StagsalSchoonr)。由于此类纵帆后来常在其它型式的帆船上部分使用而产生了众多纵帆船混合分支。而有纵帆(后二桅)和横帆(前桅的)三桅帆船(SchoonrBarq)、纵帆(后桅)和横帆(前桅)的双桅帆船(SchoonrBrg)以及纵帆装游艇(SchoonrYacht)等。

这类帆船可适于在高海情况下航行,足以对付海上瞬息万变的气象变化。船体甲板上无高耸桥楼,这不仅改善了船舶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上操帆人员少,成为一种经济的远洋运输船型,可用作跨海班轮、深海海船及大型货船,一时使这类快速帆船遍及全球。19世纪以来,这类帆船在美国逐渐由双桅一直发展到7桅,其排水量亦不断增加。双桅船之前桅一般高于后桅,多桅船的桅高均一样。

飞剪船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鸦片贸易,当时美国纵帆船在与中国和日本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使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

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直到后来,1902年建造的一艘大型钢质7桅上缘斜桁帆装纵帆船"泰晤士··拉森"号,长117米,宽12.25米,排水量大5218吨,成为当时最大的海洋帆船之一,但全船仅有船员16人,其操帆效率的提高实属惊人。

飞剪船一类的快船只适合运输,不适合战斗。这时候比较常见的还是欧洲的风帆战列舰,但是外壳包有铁甲的蒸汽装甲舰已经出现,这些战舰可以携带大量火炮,成为稳定的攻击平台。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些飞剪船被作为武装商船使用。

美国建造飞剪船只是在1845年至1859年间。而英国则延至1870年。美国飞剪船一般载有25至50名水手,载重量一般在90~450吨之间,但其大型的飞剪船,载重可高达1700吨,飞剪船的寿命可达23年至48年。从1857年起,飞剪船开始衰落,至19世纪70年代以后,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造船开始从帆船向蒸汽船过渡,从木壳船向铁壳船过渡,从明轮船向螺旋桨船过渡。1807年建造的“克勒蒙特”号内河船是第一艘具有商业价值的蒸汽机船;1814年建造的“德马洛格斯”号是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机战舰之一;1834~1838年建造了第一批蒸汽机铁壳船;1842年建造的“密执安”号是美国第一艘铁壳军舰;1843年建造的“水巫”号战舰是美国第一艘采用螺旋桨的船。

从技术上来说,1880年以前,造船在美国主要还是依靠工匠的经验,而科学的造船技术是在19世纪后期和钢壳船同时出现的。兰芳在美国的内线关系很多,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美国正处于内战期间,南北方海上力量正在互相封锁劫掠,除走私之外的正常海运业处于停顿之中,大量飞剪船停泊在港内。由于战事短期内不能结束,各界对战况还在观望中,所以正可利用。

虽然飞剪船在战后不会再承担美国主要的海上运输任务,由于其船只的正常使用寿命可达3、40年,所以正适合填补兰芳发展造船业之前的海运空白。如果没有太多的影响历史,在兰芳拥有建造足够的蒸汽动力海船的能力之前,被提前报废的美国飞剪船正可以低价购入,为我所用。而且,在70年英国飞剪船逐渐被蒸汽船代替之前,美国飞剪船在南海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最后决定根据实际所需先期购买旧船,以解燃眉之急,加紧与英、德、美商接触,采购机械制造设备、造船设备、锅炉制造设备……

几天后的坤甸,依旧像往常一样的码头上,几艘船正在先后离港,溜溜达达的荷兰人走过龙兴客栈老板的身边,他正在一艘船的甲板上的几个人挥手告别。

这时,一条小渔船也正在进港,总长的信使就坐在舱里,他带回了竹网龙堂总舵给兰芳总长的密信,信上说:兰芳中兴之举,是为南洋华帮之幸,竹网龙堂义不容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