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归朝欢》20、爰爰有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沉默哀叹半晌,又安慰周姑娘半晌。

冬青说:“看来,周姑娘的原名是不能用了……”

大家叽叽喳喳起来。

冬川说:“既然在上元节结缘……”

温候循不屑地打断他说:“‘因在上元节结缘’,难不成要唤她‘元儿’?那冬青,我们是在哪天结的缘,你要叫这名?”

冬青指指自己,说不出话:我招谁惹谁了……

黑嬷嬷看着温候循那倔强的小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说到结缘,温无霜突然想起了,她正是在猜“轻舟远行迎浪头”的灯谜时,听到了鸣锣声,这一路捉摸下来,她已经猜到谜底是个“沅”字,好不容易猜出来,便叫道:“等一下,我要叫她……‘沅儿’,有水的那个‘沅’,是冬青的‘轻舟远行迎浪头’让我们结的缘!”

温候循还是不满意:“什么嘛?”

温无霜说:“怎么?候循哥哥不满意?我知道,候循哥哥是用小兔玉坠儿跟周姑娘结的缘嘛,难不成哥哥想叫这位姑娘‘兔儿’?‘玉儿’?还是……‘坠儿’?”

“喂!”温候循顿时让她闹了个大红脸。

那姑娘也羞涩地低下了头。

温无霜不依不饶:“哎呀,哥哥还是不满意,这可怎么办?有了,那就叫‘兔爰’吧,毕竟有‘兔’又有‘元’……”

说着还吟诵了起来:“有兔爰爰,雉罹于罗……”

她这一句出自于《诗经》,不知怎么的让她想到了,意思是说,有只自由自在的小兔子在外面玩耍时,遇到一只落在罗网中遭难的美丽小野鸟……

温候循属兔子,所以这兔自然是指他了。

你这还拉郎配上了不成?知道这“雉”是甚意思不?姬妾啊姬妾。

江亦慈在与巫先生相认、了解了实情之后,有意让温无霜学这首诗,本是想告诉她,这样的王朝,宵小在外自由自在,而正义之士却遭难身陷牢笼之中……

后来听说被她用在此处,也是哭笑不得。

温候循一看冬青冬川和那位姑娘面面相觑的表情,心想还好他们都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但是拦不住一会儿温无霜告诉他们……

于是一拍扶椅:“这绕兰堂是没法呆了……”

“绕兰堂“是接待和安置女眷的地方。

说着他起了身,刚走到屋外,就听到屋内传来一阵噗噗噗的爆笑。

“少爷还害羞呢……嘻嘻……”

“你们好烦!”温候循一听,很郁闷。

最后温无霜还是死活要唤那姑娘沅儿,仿佛每唤一次沅儿,便向温候循和冬青显摆了一次似的。

黑嬷嬷等大家消停下来了,便带着两个小主子和沅儿去后院去回温知府和温夫人。

来到温夫人的观兰堂,温候循把当时情况一说,江亦慈一听这姑娘的遭遇,难过得落泪,几乎不敢听下去,作为一个母亲,最是听不得哪个小孩子受到这般对待。

再一听说姓周,心下还吃惊地猜测,这姑娘姓周,若真是武宗皇上那五位虎将周姓郎中的后人,肯定抵死也不会上台演那一场戏的。又是一番暗叹这个小女娃的节气,一时间对这个孩子又是怜爱又是心疼又是赞叹。

当然,即便不是皇上那旧臣后人,便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依知府府的传统,也肯定不会放下不管的。

于是自然同意留下沅儿:“黑嬷嬷,你让莺儿她们好好照顾这个孩子。多多安慰她。”

然后又回头告诫温候循和温无霜:“你们以后绝不可再擅自作这般的决定,万一遇到横人,也落入这般困境……”

说着看了一眼沅儿:“娘岂不是要疼死?以后遇到这种事,在力量不够的时候,最好先遣人回来知会爹娘一声。”

温无霜看到母亲对那沅儿流露的喜爱之情,很是高兴,倒还没什么危险不危险的意识,倒是觉得自己当真是做了一回好事,讨了母亲一回欢心很是得意。

“下去歇着吧。”

“是。”黑嬷嬷便又带着三个小少年离去了。

看着沅儿瘦弱的背影,江亦慈想着其他的那些小孩子,心想不知他们又是什么情况?

想及此,江亦慈轻轻地看了一眼温知府。

温吐宇会意,向外叫道:“冬青。”

“在。”

“你去将巫先生扶到这观兰堂来。”

“是。”

冬青扶了巫先生进来落座,温知府又让他向巫先生细细说了傩戏摊的情况。

等冬青说完,温知府平静地点点头:“冬青你还是先到外面守着。”

“是。”

冬青退下后,江亦慈问巫先生:“先生可听说过这个杂耍团?”

巫先生点点头:“老身在府中,偶尔听些府兵交谈,倒也听说过一个杂耍团确实四处在演什么‘换巢鸾凤’的戏,南征北战的戏大同小异,但是没想到今天这话,老身隐隐觉得,仿佛是在影射先帝。”

江亦慈沉思片刻:“先生觉得这不是巧合?”

巫先生凝思了一下,道:“看来不是。”

江亦慈忙又问:“是敌是友?”

巫先生又沉默了一下:“娘娘以为对方在传递什么信息么?”

江亦慈点点头:“刚才听冬青说得详细,看那小娃娃的演绎内容,尤其中箭后说的那些话,与先生说与我的极为相似。”

巫先生表示同意:“先帝在帐中薨时,老臣就在皇上身旁,那小孩儿居然能字字句句说得跟皇上临终遗言分毫不差,可见当时必定有排这戏的人物在场。”

江亦慈说出心中疑惑:“当时战场混乱,如果说全是皇上亲信,也必不可能。”

“是。因为皇甫昌之前召告天下,说了先帝尚有子女活在人间;如果对方寻到了娘娘踪迹……寻到了这里,想以这种方式引娘娘出来,假若是先帝老臣,像老身一样,说不定是想与娘娘相认,倒还是桩好事;如果是奸臣贼子,以此来打探娘娘的下落,有其他目的,恐怕就是一桩祸患。所以,老臣亦认为,还是先将他们全部叫来,让知府老爷细细审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