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拐弯的夏天》第34章 第三部 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觉得自己需要父亲,无论如何,我想见见他,和他谈谈。现在的我不是两年前的我,经过一个女人之手,他被打造得冷静而成熟。他十八岁了,可是听他的谈话就像二十八岁。他身上血液的流速渐渐缓慢了下来。阿姐也曾说过,一个人不能没有父亲。这话他懂,现在他需要去做。他做不是为得到他的接济,收容,安慰,而是为和他生活在一起,看见他,爱他,坐在一张桌上吃饭。

这爱是如此强烈,几乎相似于一场男女之情。因为阿姐说过,亲情是另一种形式的爱情,它们的质是等同的。一个炽热,一个久远,表达不同罢了。

我并没有跟阿姐道别,走的时候留下一张纸条,告诉她我回南京了,此外没有再做任何解释,我想阿姐会懂得,我离开不是因为失恋。我不认为自己是失恋。诚然我受了点伤害,我失望过,痛苦过,发过脾气,凭心成论,这不全是为了阿姐,而是当我意识到我在和一个男人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我生气了。

我也吃过醋。有一天当着她的面,我拿拳头打过墙壁直到出血,因为我不能打她。这事发生在那天晚上谈心之前。是从那次谈心开始,我平静了。我懂得有这样一类女人,她需要爱情,可是她可爱之极。

底下我要说的是,我和阿姐并没有结束。我和父亲也没能重归于好。我确实回到了南京,一切如我计划,只是走的时候带上了阿姐。很多年后,我也只能把它归结为缘份,就像很多人都乐意去说的,我们的缘份还没有尽。

我提前两个小时到广州站,在附近转了一圈,买了些水果。当我回到候车大厅的时候,听到广播在找人。让我“听到广播后,请到民警值班室来一趟,你的姐姐在等你”。这话我连听了三遍,当我起身的时候,眼泪已汪在眼里。

我要去见她。我这才知道,我竟还仍爱她。

她站在值班室门口,看见我时,坐下来哭了。我把她拉起来,谢了民警,拖着她就走。她抱住我痛哭,撕扯我的头发,咬我。

我退了票,跟着她又回去了。她说她要跟我一起走,只是行李还没来及整理,银行又下班了,钱也没法取。她说她爱我,让我原谅她。如果不是这一次,她不知道她是爱我的,现在知道了。那天晚上她说了很多,一切全招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儿全倒出来。她说,他拉过我的手,此外,还亲过我的额头。

我说,还有呢?

她不好意思了,嗫嚅道,还碰过我的嘴唇。有一天下午坐在草坪上,我躺下来,他俯身看我,我就起来了。

我咬牙笑道,就这些?

她说,就这些,此外再没有了。

我说我相信。

她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抽泣道,你怎么会相信?

我说我全见了,一幕也不拉。她愣了一下,这才抱住我又是哭又是笑。我不知道阿姐的这次走神(这是她的原话),是否影响了我们的感情。也许,我可以骗自己说,我很快就忘了这件事。我确实不去想它了。我要的是一个女人,和她在一起,把她从别人的手掌里重新夺回来。这就是解释。

我不太满意这解释。有时我疑惑,我最想得到的并不是阿姐这个人,而是我的尊严。一想到这一点,我会暗自得意。很多年后,我也不去想爱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东西。不做类似的总结。太让人颓唐。

总之,阿姐对老金确实动过心,不能说这是假的。她曾起念要送他一样礼物,比如领带,西服诸如此类,还没来得及送,因为觉得时间尚早,不妥当。这在她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举动,表示她在爱一个男人。当她爱一个男人的时候,她不但不从他身上拿钱,反而愿意倒贴。

事后,她常颇缅怀这段短暂的恋情,她说,是你把它给毁了。

是呵,这是注定要早夭的一段爱情,因为她不能嫁给他。一旦有一天她意识到,她将用章映璋这个名字生活一辈子,她会发疯的。她没有做阔太太的命,因为她的本名叫夏明雪,一个女骗子,北京某城区派出所里也许早已挂上号了的。

阿姐和我谈分手,是在回南京一个多星期以后。我们住在夫子庙附近的一家旅店里,晚上,我带她去秦淮河畔走走。告诉她,这是我念小学时的必经之路。南京有我太熟悉的记忆,到处都是。新街口,鼓楼,梧桐树,满耳的乡音。有时我会站下来发呆,阳光照在身上就像蚤子在爬。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常常地沉默。

阿姐说,你应该回到从前的生活圈子里去,你爱它。我听得出她的腔调很酸楚。她说,我毁了一个孩子。

她支持我和父亲恢复关系,给我出主意说,先跟你继母通融一下,免得你父亲直接拒绝你,下面关系不好处。又说,一定得学会撒谎,告诉他们你和我已经断了,这样你可以住回家里。

我说,那你呢。

她笑道,我么,回北京去,继续从前的生活。

虽然离开她不太仁义,我还是这样去做了。爱情不能代替什么,不能当饭吃,当衣穿。爱情也不是钱,更换不来父亲。当两性相悦阻止了这一切,她说,那就分开吧。

那天晚上我哭了,坐在沿街的石凳上。这里是中山东路,我生活过的城市的一部分。这里有我的家,万家灯火中最伤心的一扇。可是我看不见。近在眼前,也回不去。

我给继母打了电话,约在“麦当劳”见面。她变胖了,也许只是胖了一点点,可是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两年前那个婀娜的少妇不在了。她戴副眼镜,看上去更像个中年妇女。那么我呢,她看了半晌,才摇头叹道,小晖,我都快不认识你了。

她侧身打量一下我的行头,笑道,南京孩子没这样穿衣的。

我说,怎么啦?

她说,看上去你好像是从香港来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天我穿得很普通,平时我就是这样子的。我的衣服都是阿姐添置的,这方面她舍得花钱。来南京的第一天,她就让我领着去金陵饭店购物中心,花2000多块钱为我买一双意大利产的棕色休闲皮鞋。而仅仅在半年后,当这一切都失去的时候,我开始为钱而发愁,我才知道,当年我们过的是怎样一种穷凶极恶的奢侈生活。

有一件事我想告诉你,我继母看我一眼道,你回来的事我还没跟你父亲说,不过,她顿了顿道,我估计难。

我问为什么。

你母亲……还记得这个人吗?——你别吃惊。她来过南京,就在半年前,想见你,后来她和你父亲吵翻了,因为我们交不出人来,现正在和我们打官司。

我点点头,似乎一下子又没听明白。天底下突然冒出个母亲来!我父亲,母亲,阿姐……我的生活是被这些奇奇怪怪的人包围着的。

我侧头看窗玻璃外,并没有看见什么。从裤兜里摸出一包烟,又放回去了。

我母亲,怎样一个人?我问继母。我很高兴,说起母亲时我是这种腔调。于我来说,她确实是个陌生人。

她是你父亲去云南插队时认识的。当时也没领结婚证。后来嫁了个美藉华侨,一直生活在国外,现想回来认亲。她和你父亲渊源太深,这话一下子也说不清楚。这场官司我们可能会输。

不会输的,我嗡里嗡气地说道。我对那个美藉华侨的女人突然怀有恨意,这恨意几乎是空穴来风。我拿指节叮咚敲了两下桌面道,我来帮你们打这场官司。第一,我已经回来了,你们并没有弃养我,是我自己要离开的。第二——我咬着嘴唇笑了。我也不知道“第二”是什么。

我继母看着我,样子很是欣慰。她说,你知道不知道,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才两年呵,怎么变的?我一直记得你两年前温温吞吞的样子,像个毛毛虫。她哧地一声笑出声来。

她只字不提阿姐,仿佛没她这个人。可是我知道,她一定很好奇。她常常冷不防地打量我,她想从我身上看到什么呢?一个女人的影子,她的力量,气味,言行举止都在他身上留下了影子。他十六岁那年就跟她同居了,他懂什么?一个小毛毛孩子。

她同时好奇的是,他这两年是怎么生活的,看样子还不坏,穿戴时髦,也不像流里流气的样子。可是他的钱呢?钱从哪来的?他工作了吗?是干什么的?亦或还在念书,是那个女人供养的吗?那个女人是干什么的?这些都是不能问的,彼此会脸红。因为她是他的继母,这个继母知识分子出身,而知识分子是不能问这些的。

她说,我和你父亲商量一下——

我摇了摇头,心里突然一阵黯然。我父亲不会见我的,有我母亲在,他只会恨我。我这一生是笔糊涂账,什么倒霉事都会找上我,官司,娘亲……太像传奇。

他还好吗?我说。突然一阵害羞,几乎怆然落泪。我想我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说出这句话的。这句话在我心里,几次欲言又止。我不知道我是以怎样的感情来爱着父亲的。它是一个谜,永远测量不出。我只知道,我将与这个男人再次失之交臂了,可能永远都见不着了。

我在南京碰上的另一件倒霉事,就是去见了胡泽来。他已经高中毕业了,正在家待业。我走进他家所在的那条巷子时,看见一个高个子的青年蹲在地上玩玻璃球,他的身旁还立着几个小孩子。

我侧头打量他半晌,笑道,你堕落了。两年不见,还这么下作。

他抬起头来,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后来便站起来,拿拳头朝我肩膀上一搡就抱住了我,说,你他妈还活着,我以为你早死了呢。

那天晚上,我们几乎不太会说话了。胡泽来的眼圈像是在发红,这玩意特别能传染,彼此很揪心,又特别舒坦。他领我去附近的一家小面馆,我说,换个清静地儿吧,好说话。

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角票来,数数有五六块钱,说,这就么些了。你请客?

我拍拍他的肩膀,带头走去。很多年后,我还能记得那天傍晚,一条小巷,两个朋友。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八岁,可他们走着,就像两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中间只隔了两年,可怎么看都像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