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横扫晚清之铁血兵王》第350章 人才之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试内容会改变?”

左宗棠微微一愣,抬起头望着面前的朱靖尘,有些疑惑地问道:“大帅,你准备怎么改变?”

“当然是以实用为主了!”

朱靖尘轻轻一笑,说道:“传统意义上的科举考试,考出来的进士,全都是学的圣人先贤之书。诚然其中有一部分,习得一些经世致用之学,然而其中比例还是很少。而现如今,我们义军麾下地盘已经广为拓展,苏浙闽三地之中,府县又何止上百个之多了?而我们想要改变府县的管理结构,人才问题,便是现如今我们最大的制约了。而这个制约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我们所急需的人才。左公,这样说你明白吧?”

听着朱靖尘的话,左宗棠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现如今的大明义军,迫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各地行政事务,无外乎懂得土地、百姓、水利、法律、财政、商务以及基层行政事务的人才。

各地兴建的工厂,所需要的乃是了解机械、制造的普通技术型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明白设计、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的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

大明义军麾下,则需要明白西洋新式军事理论、地理测绘、航海建造、火炮操作等新型军事人才。尽管大明义军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一部分根基,不过缺口还是很大。也正因此,前段时间才会从义军之中抽调一部分骨干人员,前往西洋留学。

只有有了这样的人才,才能够让各地的洋务运动,好好的进行下去,也才能够快速的追赶上西洋各国。也只有有了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在未来与西洋各国之间的较量之中,不落下风。

要想拥有大量这些方面的人才,最便捷的方式,无外乎建立新式学校,培训新式人才。

而这件事情,当初义军平定杭州之后,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只不过,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所以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面,这将是一个最为艰难的空档期。

而短时间内,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的话,也唯有科举一条路了。而想要在科举考试之中,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人才,那考试内容也便不得不进行改变了。

左宗棠自然也是极为聪明之人,听着朱靖尘先前所说的那一番话,很快便也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

“传统科举考试,并不能够保证把所有的人才,全部选拔上去。而且也不能保证选拔上去的人才,全部都是真正为民的好官员,其中不乏一些庸庸碌碌,只会死读书的迂腐之才,并不能够令我们称心如意。野有遗贤之事,时有发生。左公,便是明证。”

望着面前几人,朱靖尘接着说道:“也正是因此,我才会考虑改变科举考试制度。而且还要在科举考试之中,选拔一些术业有专攻的专门人才。也要改变原本各府县之中,刑名师爷、钱粮师爷等吏员的制度,确保官府里面所有工作人员,全部都经过科举考试出来,杜绝基层官员世代相传的弊端。”

“唔,”

左宗棠点了点头,陷入沉思之中。片刻时间,他骤然睁开眼睛,开口说道:“大帅,听你这样说,我倒是有所启发啊。现如今,海关总税务司里面那一套人才铨叙制度,倒是挺合适的。再配上严格的监察管理制度,以及高薪厚禄制度,倒是可以杜绝庸才、贪腐、以及官官相护等弊政出来。不如顺便把海关总税务司的那一套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然后用到我们义军都督府以及下属各府县之中。”

“我也正有这个打算。”

朱靖尘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准备让徐用仪先期在上海周围作为试点实行。毕竟这一带是开埠港口,海关总税务司也在这里,有什么事情也方便处理。等到这边做出成绩来了,有经验之后,然后再逐渐推广开来。”

“这样也好。”

左宗棠点了点头,回道。

“另外,”

朱靖尘开口继续说道:“至于其他地方,还是要以改良之后的科举考试为主。至于考试内容这一点,以经世致用为主,诸如算学、水利、民政等各项事务,也要考察一下。以此为基础,拟定一份考试内容出来,作为今年科举考试的试题。科举考试时间嘛,就定在两个月内吧,早一点招募一部分人才,也能够满足各地的行政事务需求。这件事情,还是由魏老先生你来统筹一下吧。”

“好的!”

魏源点了点头,回道。

“这些事务,就麻烦你们了。”

望着面前的诸位,朱靖尘开口接着说道:“过段时间,有得我们忙得了。新收复的福建省,也需要有专人负起总责来。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荐啊?”

“依我看,左公是最合适的人才了!”旁边的沈葆桢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左宗棠的确是最优秀的人才,也是最合适的人才。只不过,对于左宗棠,朱靖尘还有别的安排。

想到这里,朱靖尘苦笑一声,开口说道:“对于左公,我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他处理,暂时他还分不开身啊。还有没有别的人啊?”

“我倒是有一个人推荐。”

旁边的左宗棠沉思许久,开口说道:“刘存仁。”

“刘存仁?”沈葆桢愣在了原地,他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恐怕他有点不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

左宗棠笑了笑,说道:“其实,他最合适了!有经验,而且眼界开阔,主管福建一省,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切合我们义军都督府未来一段时间的行政方针。”

对于面前两人的议论,朱靖尘像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两人口中的刘存仁,所为何人。

似乎是看到了朱靖尘的疑惑,左宗棠开口解释说道:“这刘存仁,乃是林文忠公的幕僚,跟随林文忠公数十年之久,耳濡目染之下,倒也是熟知洋务。他唯一的遗憾之处就是,数十年间全是幕僚,没有地方执政经验。”

“这倒是不影响,”

朱靖尘摆了摆手,说道:“能够在林文忠公身边,当这么长时间幕僚,他也是有能耐、有才干之人。而且幕僚,对于地方行政事务,恐怕比咱们还要懂很多吧。依我看,就他了!”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