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听说骊山的鬼跑了》第1章 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衍十六年的寒冬,第一片雪自帝宫的皇木上落下。

这才上完朝的功夫,外面入眼已是满目纯白。杜丞相静静站在那里,把视线投向大路尽头处的红铜宫门。有侍卫在扫雪,来往进出的皆是清一色的红色官服,就像白布上点落了几笔红墨,孤独,醒目。

他为官二十载,却是头一回碰上这么大的贪污案。

一个四品知府在天子脚下贪了万两官银,还都是要拨去沧北灾民手上的救命钱,这知府委实是当官当傻了。如今落得满门抄斩的结果,虽不是他想看到的,却也无能为力。

杜丞相叹了口气,自宫门阶梯而下,撞进白色的雪幕里。

戌时刚过,皇上的判决就从十二道宫门内层层递出。彼时杜丞相才从昏暗的烛火里抬起头,收好练字的笔墨。

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那官员的府邸在数里开外霎时响彻哀嚎恸哭之声,大人的,小孩儿的,老人的。

满门余二十六人,六十二家丁,无一人幸免。

杜丞相的双手不由地颤抖,才起好的字帖一个不留神碰上了半边漆黑的墨水。他连忙拉起字帖的一角悬置在半空,烛光在宣纸背后起舞,阴影自在墙上游离。

那墨水借着惯性不断流向另一边,直到整张纸面目全非。他叹了一口气,只依稀能看清其上的四个大字——

“两袖清风”

第二日他没敢去那人间的刑场,只听府里碎嘴的下人们说,那晚行刑官带着十二位带刀侍卫如地狱修罗般闯进府里。一副风雨欲来之势,周围的人吓得都跑光了。一整晚冷兵器相撞地声音响彻大街小巷,鲜血几乎满的要从门缝里溢出来。

那知府跪在地上求饶,只希望来人能放自家小女一命。可皇命难违,谁也不敢逆天而行。府邸里头的下人和主人不分贵贱地一字跪下排开,不论大小,皆是手起刀落,一击毙命。

杜丞相想,这哪是满门抄斩,分明就是赶尽杀绝。

大抵这里头还有些他不知道的重罪,就着这贪污从旧账里提出来一并治了。好让全皇城的人都看到得罪皇帝是何等下场,杜丞相只觉激了一身冷汗,这皇帝,演得好一出杀鸡儆猴的戏码。

此后两年,那承载几十条人命的太守府被白条黄符贴了满身,但那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却经久不散,更有传闻说子时路过府门口,能听到那里头传来恶鬼的哭声。在这道业昌盛的年代,鬼神之说煞是博人眼球,不多时便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于是又是一道诏令下去,帝王家请了三位高深的道士围着太守府转了七天七夜,那三位山人嘴里不时念出别人听不懂的梵文咒语,每走一步,便洒下一串黄符,滴上十四滴黑狗血。

那些道士们说,前七滴是告诉府里头的厉鬼头七已过,该转世投胎了。后七滴则是引渡亡魂,过奈何桥,喝孟婆汤。

两天后,那血腥味果然渐渐散去,如梦魇一般缠绕着府邸上空的阴云也伴随着哭声消失不见。道士摇出最后一下铃响,府里头隐有女子嬉笑之声,空中云雾仿佛凝聚成一匹白马,载着她往远处奔腾而去。

又过了一年,皇城里头发生了不少事情,太守府反修隔断,成了四家猪肉铺子。

隔壁李大娘起了座青楼,叫“步云阁”,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但这一年最大的消息,还数是先皇驾崩,新帝登基。太医们说是皇上这病来如山倒,先皇只在床上躺了七天便驾鹤西去。有些不怕死的平民们便猜是先皇杀伐心重,断不该以屠杀满门去治罪,下界的鬼魂到阎王那儿告了一状,无常们便顺着这群人,也一并把皇上收了。也有不少人说,皇上是天子,不归阎王管,一定是被恶鬼缠身折磨死的。

大家众说纷纭,先皇也逐渐在历史的尘埃里淡去了身影。新皇登基后,轻赋税,重农商,改国字为晁。

大晁第一年,繁荣盛世,举国太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