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林联盟》前言二 《侠义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盟主轻轻拿起这本册子,也不翻来只是静静的看着,口中吐出两个字,“法典”。

老和尚见此也不再拘谨反而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不错,正式专门针对武林人士的《法典》,与朝廷所颁布的针对世俗之人的律法略有不同,但主体上都是一样的,只是稍加做了一些改动。当今天下朝廷腐败,贪官横行,武林更是各门派互相攻伐争夺地盘,百姓和普通武者生不如死,任人鱼肉。盟主…不,是世子,世子若想成就大事必须要有一支强大可靠的力量支持,然而世子地位尴尬在朝廷之中难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但现在世子机缘巧合成为宋国武林盟主,却给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武林门派虽都自称侠义,但门派高层争权夺利,暗地里互相攻伐早已天怒人怨,普通武者虽有侠义之心,奈何地位低下大多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团结起来对现今的局势有任何帮助。但世子不同,世子本就是天潢贵胄,有名望,有地位,有财力,只要世子竖起一杆大旗,必然会有无数的武林义士聚拢过来供世子驱使,而这便是那杆大旗。”说完老和尚指了指世子手中的册子,又接着说道,“现如今天下最缺的是什么?无论是世俗还是武林都是一样的,是天理,是规矩,是制约那些上等人为非作歹并严惩他们的律法。虽说无论是朝堂还是武林,皆有法度,朝廷制定各种律法,各门派也有相应的帮规,但这不过是掩人耳目,摆个门面罢了,一天到晚都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挂在嘴上,但一到真犯罪的时候,就是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执法机构完全成了皇帝,帮主们的狗腿子,哪有什么天理?哪有什么规矩?不过都是哄人的鬼话。百姓渴望天理,侠者渴望法度,正如鱼想要水,鸟儿想要天空一般,乃是理所当然,可现如今无论是朝堂还是武林都给不了他们,他们自然也对这朝廷和武林失望透顶。但世子却可以,世子与大宋的朝堂和武林高层并无利害关系,并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相反却还要对付他们,而这些普通的武林侠士就是世子最好的帮手…”

“你这部《法典》我虽未曾看过,但想必也是大师呕心沥血所著。”见老和尚口若悬河似乎再也不会停下来,世子立马将其打断,“书中所写必然都是一些对违背侠义之事应如何处罚的条款,这应当不会有错,然而据我所知,这似乎与那位墨尘所编著的《侠义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却是规劝他人行侠义之事,而且我还听说大师与这位墨家传人乃是旧识?是否是这样?”

见世子如此问道,老和尚自知无法欺瞒,也只得承认下来,“不错,墨尘施主确实是贫僧的旧识,他不仅是现今的墨家传人,也是当今武林数一数二的高手,更是一手建立了天下盟,我二人虽只有几面之缘,但时常有书信来往,贫僧对他的理论也极为认同…”

未等老和尚说完世子又抢着说到,“然儿现如今这位武林巨擎正在宋国进行武装叛乱,从隆兴开始已攻占不少城池,意图推翻宋国的统治。正所谓官逼民反,老百姓活不下去叛乱推翻朝廷统治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自古以来已经发生无数次,失败了就四散而逃或者身死魂灭,被打上叛贼的污名,成功了便是改朝换代,封侯拜将,把其他穷苦百姓踩在脚下,然后再等待下一次叛乱。可如今他所做之事却令天下之人无不震惊。其一,自古叛乱皆是贫困农人,以武林势力叛乱还是第一次,但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第二点,便是那本广为流传的《侠义之道》,侠义自古有之,武林人士无不挂在口中,但一直以来零碎杂散,各门各派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互不认同。但这位墨家传人却以墨家学说为基础,结合现如今武林的情况,编著了这本书,对侠义做了理论上的总结,而且得到了大量武林人士的认同和支持,这也是他能够发动叛乱的基础,却也是他能令天下震动的根源。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朝历代皆以孔孟之道治天下,世人也皆遵从儒家礼教,千余年来从未有人敢逾越半步,但现如今这位墨家巨子却敢行下之大不违,他所编著的《侠义之道》,条条款款与世俗礼教圣人之言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圣人说尊卑有别,他却说人人平等,圣人说存天理灭人欲,他却要遵从本心。他这样做不是要推翻皇帝,自己做皇帝,而是要推翻那些圣人,自己作圣人,推翻陈旧的儒家礼教重建新的规矩,他不是要把皇帝换个人当,而是要这天下再无人能做皇帝,如果真能成功,那结果便是--天下为公。”世子突然站了起来,提高嗓音说出最后的四个字,说完在这小隔间中走了起来,“儒学是皇权的根基,皇权亦是儒学的支柱,二者相辅相成才有今天皇权独大,儒学称霸的局面,倘若真如那墨尘所为,打烂儒学根基,皇权便成了无根之萍随水漂流最终消散。大师你可知道本世子也是皇族,若有可能将来也要试试问鼎那天下第一的宝座,而不仅仅是这个武林盟主的破椅子。如果本世子所猜不错,你这部《武林法典》和那本《侠义之道》一样,都是要砸烂这天下的根基重建新的规矩,对吧?那大师你为什么会觉得本世子会使用这本《法典》了?如今那墨尘所领导的天下盟正被宋国官兵全力围剿,甚至有些武林门派也服从朝廷的诏令派遣弟子前去助阵,我想要不了多久失馅的土地城池又会重新被朝廷掌控,一切不过是水中的涟漪终究会恢复平静。但是倘若本世子将这部《法典》推广下去,结果会如何呢?是让本世子推翻自己还是培养一群不效忠君主的武力势力给本世子找不自在呢?要知道,没有理论支持,没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这群人不过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武夫罢了。大师你到底是在帮本世子还是在帮你自己?”说完这些话世子又重新回到座位坐下,不再说任何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老和尚似乎是在等待他的回答。

那老和尚听完世子的一番言语却没有做任何反驳,双目紧闭眉头紧锁,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二人一时竟陷入寂静之中。

“本世子记得,从大师投奔王府以来我两次问过大师一个问题,大师可还记得?”见老和尚一直不说话,于是主动打破沉寂,开口询问道。

“世子问贫僧为何要投奔王府?”被世子这一问,大师终于开口回答道,“第一次贫僧回答是为了荣华富贵,大好前程;第二次是为住持之位,将寺院发扬光大。”

“不错,大师早前游历天下,生存艰苦,为生活为投奔王府也说得过去,后来饱暖思**,人总会有理想,有追求,为住持之位,为弘扬佛法,投奔王府也并无不可,但正所谓事不过三,所以本世子再问大师最后一遍,大师为何要投奔王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