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风吹过小乡村》第九章 唐庆业定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68年,唐庆业的五弟出生。转眼又到了1970年。

这天,唐庆业家很热闹,屋里屋外的欢声笑语不断。原来,是唐庆业家有喜事了,他的姐姐唐庆玉出嫁。

只见唐庆玉穿一身红色衣服,梳妆的十分美丽,在离别时,唐庆玉流下了不舍的眼泪,让唐庆业母亲和父亲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愁容。最后,一家人一路将唐庆玉送到公社烧街的汽车停靠站,唐庆玉随同对象一起坐车向海龙县梅河口镇驶去。

唐庆玉出嫁了,唐庆业家的劳动力又少了一个,真正能干活儿的还是唐庆业和唐庆博。唐庆业的娘这么多年一直在家带孩子,而唐庆业的爹干活始终是很稳当,不急不慢的,一年到头下来挣得工分已经被两个孩子给撵上了。

原来家里4个劳动力,生活过的十分拮据,现在家里只剩下3个劳动力了,生活的拮据程度就更可想而知了。他们的四弟和五弟正是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什么也做不了,只有他们的三弟在放学的时候能帮助母亲在园子里种点小菜儿。

那时在生产队,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生活都是一样的,一年又一年,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社员们一年到头所挣的钱去掉吃的所剩无几,遇到年老体弱多病的家庭一年下来不但没有挣到钱,还会欠下外债,这些欠下的债就会留到下一年进行清算。

1972年,唐庆业的六弟出生;1974年,唐庆业的七弟出生。到了1975年,唐庆业23岁;唐庆博21岁;三弟唐庆晨18岁;四弟唐庆奇10岁;五弟唐庆图8岁;六弟唐庆成3岁;七弟唐庆坤2岁。

这一年,唐庆业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唐庆晨初中毕业,因当时的政策初中毕业后不能中考,所以唐庆晨毕业后就下到了生产队里来干活,家里又增加了一个劳动力。另一件大事就是唐庆业订婚。

那一天,家住河洼公社邓家街的一位亲戚来到了唐庆业的家,和唐庆业的母亲说起了一个女孩儿,唐庆业的母亲高兴的不得了。

在当时的农村,男子一般2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成家了。而唐庆业到了23岁都还没有人给介绍对象,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的家太穷了,每当有媒人或姑娘听说唐庆业家穷的叮当乱响,再加上他的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时,就都闻而生畏了,就都打消了嫁给唐庆业的念头了。虽然唐庆业长的一表人才,但这样的窘境却是他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直到亲戚来给唐庆业保媒的时候,唐庆业的母亲看到了希望,所以唐庆业的母亲十分的高兴。

唐庆业亲戚给他介绍的女孩儿不是别人,正是新民村4组的刘玉花,这一年她19岁。那一天,刘玉花的母亲找到了唐庆业的这个亲戚。

“妹子啊,花儿也不小了,也该找个婆家了,你有合适的帮我找找。”刘玉花的母亲说。

“好的老嫂子,咱们是亲戚,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亲戚说。

“不瞒你说妹子,花儿她大哥要结婚了,可是还差200块钱的彩礼钱,我寻思给花儿找个婆家,然后用婆家的彩礼先给她大哥的婚结了。”刘玉花的母亲说。

“好老嫂子,我心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是个老实人,家里都是本分农民,但就是家庭穷了一些,不过彩礼钱应该是能拿出来的,等我明天去问问啊!”

“好,那就有劳妹子跑一趟了。”

这个媒人和唐庆业家有亲戚,和刘玉花家也有亲戚,至于从哪儿论的亲戚可就是七拐八拐的了。唐庆业的亲戚来到刘玉花家向老嫂子说明了意向,告知她择日让两人见一面,看看是不是双方都满意。

选好了日子后,唐庆业自己去了一趟新民村,他刚看见刘玉花时就相中了。因为刘玉花长得很漂亮,但就是身体有点弱小,唐庆业回到家后,把刘玉花的情况和母亲和爹说了一遍。

“体格那么瘦,能干了活吗?”唐庆业的爹担心的说。

唐庆业的爹担心把刘玉花娶家来后再干不了活,又增加一张嘴吃饭,那他家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那个年代的老人不担心别的,就担心女人干不了活,他们认为女人漂亮不能当饭吃。

“听说是挺能干的,她也很早就下地干活了。”唐庆业说。

“好吧,就咱家这条件,你能娶上媳妇儿就行啊。”唐庆业的母亲说。

“她家要多少彩礼啊?”唐庆业的爹问。

“五百。”唐庆业答。

“这么多啊!咱家哪有啊!就是二百也得出去借啊!”唐庆业的爹说。

唐庆业家确实没钱,那时其他人家有的能拿出几百块钱,但是他家要是拿出几百块钱确实挺费劲。

“先给拿二百呗爹,我再干两年咱家就能攒够了。”唐庆业说。

“只能这样了,要不你就娶不上媳妇儿了,你这当老大的要是不结婚,下面的就更不好结了。”唐庆业的爹说。

随后,唐庆业的爹去找他的哥哥借了100块钱凑够了200块钱,唐庆业拿着200元的彩礼给刘家送了过去。就这样,唐庆业和刘玉花的婚事定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