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医》第五章 尸体不翼而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尸体不翼而飞

在郑新眼里,贾志同称得上绝顶聪明,本科四年,各科成绩总是位列班级前茅,郑新最佩服的就是他的记忆力,一本《伤寒论》,他可以倒背如流,以致教经典的李教授在他大三时就流露出等他毕业后招他为研究生的意思。记得那天李教授和他谈话后,贾志同高兴得走路都象在飞,跑回寝室拉着郑新和其他两个同学就到烧烤摊上喝酒。那晚喝得高兴,每人喝了五瓶啤酒。尽兴时,贾志同豪情大,誓今后要百倍努力,争取成为一代名医,即或比不上张仲景叶天士,也要比肩吴鞠通蒲辅周,其豪言语惊四座,引得众人侧目。这个场景深深烙在了郑新脑海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他的学习动力。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儿子有如此宏图大志,他一个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后代,为什么就没有深研歧黄之学的理想呢!

郑新是被父亲逼着学习中医的,原来他对中医并无兴趣,酷爱文学的他很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对中医的看法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以前一提起中医,郑新就会想到鲁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郑新知道,鲁迅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由于在他小时候,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病,便请了当地很有名的医生来诊治,而这位名医开的药看起来很奇特,如“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败鼓皮丸”等。幼年的鲁迅常常从高高的柜台前递方子进去,而后拿着抓好的中药回家,熬了给父亲喝。但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什么神奇的效果,父亲服了药并不见好,病仍然日重一日,最终撒手而去。于是中医在鲁迅心中便留下这么个骗子的印象。郑新当然不会视中医为骗子,因为在他家常有病人慕名而来找父亲看病,父亲下班后从医院回到家就接诊这些病人。还有许多治愈了的病人提了礼物来感谢父亲,病人眼里那种或恭敬或惶恐不安的眼神都给了郑新很深刻的印象,由此他知道中医是可以治好病的。但他又觉得中医的理论太玄太模糊,父亲在家看病,有时会给病人解释病因,这时他便站在旁边听,什么“阴虚”、“阳虚”、“肝木伐土”、“心肾不交”等等,常使他有不知所云之感,看那些病人,他觉得未必也懂,却点着头给人感觉都懂得似的迎合着父亲。郑新也曾把这些问题请教父亲,父亲听了,说没有学习过中医的人有此感觉也不奇怪,入门后这种感觉是会慢慢消失的,但是,要学好中医,不仅要有文化,更重要的是得有悟性。说着便拿出一本《内经释义》让他看。他看了两天,真是不看不明白,越看越不明白,加之学校布置的作业多,也懒得问父亲,便丢在一边。一次,父子俩谈话说到鲁迅,郑新把鲁迅对中医的看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淡淡一笑道:“这我早知道。鲁迅怀疑中医只能说他对中医知之不多,事实上鲁迅学过西医但没有行医而最终成了文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可不可以评论中医,当然可以,但若把他的话当作科学著作看,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西医也有许多治不好的病,那西医岂不也是骗子?由一个病例而否认一门医学,这科学么?不可否认,鲁迅是伟大的,我非常尊敬他的正直,我也很崇拜他无畏的战士精神,他有强烈的战斗性,思想也非常深邃。但似乎包容性少了点,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这次谈话后,只要郑新有空,父亲就和他谈中医,耳濡目染,日久,郑新对中医逐渐产生了兴趣。高考前夕,父亲和郑新有过一次长谈,主要是父亲讲,儿子听。父亲给儿子讲述了许多中医治愈疑难病症的医案,有书上的,有祖传的,也有父亲亲历亲为的。儿子感到,父亲在讲到经他手治愈的疑难杂症时,他的眼睛放着光,语气是自豪的,甚或可以说是得意。“这都是些被西医判了死刑的病,可我这个中医把他治好了!孩子,你好好想想,这样的医学你不学习是不是太可惜了?更重要的是,你是郑家的独生子,如果郑家祖传的东西到了你这一代失传,你说我们有何脸面去见我们的祖先!”

带着父亲的期望,郑新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下报考了中医药大学,其实,凭他的成绩,考北大清华也没有问题。

由此,郑新认识了农民的儿子贾志同,共同的志向使他俩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被贾志同拒接电话的郑新,在楞怔片刻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今晚去贾家会会他昔日的这位好朋友。

午夜,城?在喧嚣一天后,渐渐归入沉静。大街上行人很少,出租车跑得风快。王媛坐在车上,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心里很难受。她没有想到,婆婆全然不想追究陈舟的死因,一门心思就想着索赔,和医院那个副院长没说上几句就逼着对方马上表态赔偿数目,当对方说需要查清死因后才好商谈时,婆婆作了,说医院没有诚意,她要告上法庭,让医院声誉扫地。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副院长作了让步,但也只是说了个大概数目,很明显,婆婆的言行使他很反感。其实王媛也觉得婆婆眼皮太浅,眼里只有钱,儿子尸骨未寒,她这样做,真让人心寒。在王媛心里,充满了对置丈夫于死地医生的仇恨。丈夫猝死后,她就对赶到医院的婆婆说她想看到那个姓贾的医生受到应有的惩罚。当时婆婆就不同意,她说人死不可能复生,现在最要紧的是尽快拿到尽可能多的赔偿,这才是当务之急。精神恍惚的王媛当时根本没有精力和她争论,只好不理会她。在家里她听着婆婆象买菜卖菜一样和副院长讨价还价,她好几次悲从心来,失声痛哭。后来她不想再听下去,也不想再面对那个贾医生,虽然那时她已经冷静下来,但她怕自己长时间面对姓贾的,又忍不住和他闹起来。而且她突然想去给丈夫换一身衣裳,便去取了丈夫生前最爱穿的那套西服,悄悄出了家门。

出租车停在?第二中医医院门口,王媛提着衣袋,匆匆走进医院。穿过门诊部,便是住院大楼,底楼那间没有灯光的大房间,就是停尸房。王媛刚走到停尸房门口,看守停尸房的大爷便迎了上来,他认出了王媛,有些惊奇地问道:“这位小姐,你怎么还来这里呢?你丈夫已被拉到殡仪馆去了。”

“不可能吧,”王媛摇摇头道:“我丈夫死因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可能送殡仪馆呢!大爷,你弄错了!”

“我在这里工作多年,从未弄错过人。”大爷又仔细看看王媛,很自信地道:“你丈夫叫陈舟,28岁,很帅的一个小伙子,没错吧?”

“什么,医院真把陈舟送殡仪馆了!”王媛心里一惊,急忙推开门拉开灯,明亮的灯光下,那里还有丈夫的踪影!早晨陈舟就睡在靠窗的那张床上,此时那张床上空空如也!这些人也太欺负人了!刚才还在那里信誓旦旦的保证,陈舟死因未明之前,决不送殡仪馆!转眼之间却做出这种下作行为,实在是令人无法忍受!王媛悲愤地冲出停尸房,一口气跑到门诊部,正想乘电梯上七楼院长办公室去,忽然想起现在不可能找到院长。她想了想,转身跑出医院,拦了辆出租,吩咐司机火去殡仪馆。车到目的地,她扔下五十元,就冲了进去。

殡仪馆内灯火通明,这里是人类永远安眠的中转站,也是城?里永远不眠的一角。人类世界,每一分钟都有人涎生,每一分钟也有人死亡,殡仪馆和医院一样,永远不存在休闲。虽然午夜已过,这里运送死者的车辆仍在进进出出,来此送别死者的人员虽然较白日少了许多,但宽敞的院落里,三三两两的人,仍然触目可见。

王媛急匆匆来到大厅的一角,这里是登记处,专门负责登记每天送来的死者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王媛向一个年轻姑娘打听陈舟安放在几号吊唁厅,姑娘问明情况在电脑上浏览一遍后看着王媛道:“小姐,你弄错了吧,今天没有一个叫陈舟的死者送来。”

“不会吧,”王媛心里一沉,对姑娘道:“说是送这里了,耳东陈,风雨同舟的舟,28岁,麻烦你再找找看。”

“好吧,”姑娘又仔细搜索一遍,而后对王媛摇摇头道:“对不起,真没有。你肯定搞错了!”

搞错了?王媛突然想起在这座城?北郊还有所殡仪馆,急忙向那位姑娘打听来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北郊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听了她的述说,请她稍等,片刻后告诉她,经查对他们那里也没有一个叫陈舟的死者。王媛听了,头“嗡”地一声,差点跌倒。她连忙靠着墙壁,才勉强支撑着没有倒下。丈夫的尸体突然不翼而飞,她简直快气疯了。

也就是几分钟时间,王媛清醒过来,这一定是医院转移了尸体,意在企图掩盖事实真相!一瞬间,这个念头牢牢地占据了她的全身心,使她没有去冷静思考,报警!立刻报警!她颤抖着手拨了114,查询到?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后,她报了警。而后,她通知了公公和婆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