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锦赋》第六百六十九章 坐看青丘吞泽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fdz)【emmm继续跳过一下?谢谢大家…】

“哎呀!咱们娘家是不是有人放水了?”

一屋子姑娘霎时惊喜交集,唤着慕容惜赶紧起来。陈氏也泪眼婆娑地握着慕容惜的手,母女二人说了些体己话,慕容惜便盖上了红盖头。

随后慕容惜在众人的祝福下,被自己哥哥慕容灏背着,稳稳当当地出了府。

大红的花轿停在慕容府门前,喜婆见新娘来了,便满面堆笑地掀开轿帘,虚扶着慕容惜坐进了轿厢。

陈雪菘也立在花轿旁,因着之前的传闻,顾锦宁便多看了他几眼。

只见陈雪菘身穿大红喜袍,姿容确实俊俏,面上也带着笑,但那笑意却略显僵硬,在红彤彤的喜袍衬托下,面色仍稍显苍白尴尬。

顾锦宁仅多看了两眼,便将视线挪开,心下微叹。

正巧这时身边也传来一声轻叹,顾锦宁循声转头,便听慕容玉彤小声说道:“方才陈公子进府时,拦门的人没敢多刁难,只问了些寻常诗词,便放陈公子进来了。”

“陈家出身翰林,一点诗词有何难的,这婚成的……真当是便宜了他。”慕容玉音撇着嘴说道,语气中略带一丝不满。

顾锦宁轻颔首,没有开口评价。

一般人家嫁女儿时,家中的叔舅兄弟都会在门前拦着,出些刁难姑爷的玩乐手段闹闹。也许是因为陈雪菘之前闹着不愿成亲,慕容府的人怕玩闹徒惹事端,若陈雪菘借此机会半途弃婚,那才是得不偿失。

但慕容府即便如今不如过去势大,当家人也是官至左相的重臣,慕容府的人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自然也就对陈雪菘有所不满。

顾锦宁抬眸看向前方,陈雪菘已坐上高头大马,轿夫抬起喜轿,唢呐锣鼓声响起。

“走罢!”慕容玉彤拉了拉顾锦宁,扬声说道,“你同我们姐妹乘一车!”

顾锦宁点点头,跟着玉彤玉音走向车轿对队伍末尾,她们作为新娘的姐妹,要将新娘送至夫家才算礼俗完成。

慕容玉彤因着见过顾锦宁几次,倒是亲近些,坐上车便与顾锦宁闲话起来。

“待会儿到了翰林府,你随我们坐一桌,莫拘着自个儿。”

顾锦宁乖顺点头,忍不住问道:“我还不曾参加过婚礼,许多礼俗我也不太了解。咱们去了那边儿,要逗留许久么?”

“不会太久,用些吃食便能回来了。”慕容玉彤软声解释。

慕容玉音闻言便也说道:“若是要逗留许久,怕是更不美,有些人可不愿咱们去……”

“咳……”慕容玉彤掩唇清咳一声,看了慕容玉音一眼。

顾锦宁敛着眸坐在一旁,假装没察觉她们的说话。

不用想也知道,她们说的定是陈雪薇了。

这陈家小姐也是奇怪,跟顾锦宁身边的人都有龃龉,不论是程姝瑶那种混不吝的,还是慕容惜这种大家闺秀,没一个能与她和谐相处,所以顾锦宁对她也不可能有好印象。

慕容玉音被自己姐姐提了醒,便也收住话头。如今慕容惜嫁出去,慕容府里最大的小姐便是慕容玉彤,老夫人与陈氏皆已有打算,将这几个庶小姐也教导得像模像样,故而慕容玉彤现在也越来越有闺秀风范了。

两姐妹与顾锦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片刻,忽闻前方阵阵鞭炮声响。

“到了。”慕容玉彤说了句,而后挑起轿帘向外看去。

街道两边许多围观百姓,好奇张望着成亲队伍,慕容玉彤稍看过后,便将轿帘放下。

“昨日母亲特意嘱咐过,咱们去了,只管走个过场,莫惹是非。”慕容玉彤沉声说道,看看慕容玉音,又看了眼顾锦宁。

“嗯,我省得。”顾锦宁立即应声,心里却道,莫非慕容玉彤还记着之前她帮着程姝瑶驳斥陈雪薇的事。

不过也就是慕容玉彤不了解顾锦宁,才会专门提点她。若换作与顾锦宁熟识的人,定会知道,这种时候顾锦宁最会顾全大局,根本不需要别人担心。

不多时,车轿停下,三个姑娘下了车。

那边厢,陈翰林府门前红毯铺地,门上挂着大红喜字,候在门前观礼的人也都满面喜庆,倒是教人挑不出错来。

陈雪菘手中一条红锦绸,另一端由慕容惜拿着,两人徐徐行至大门口的火盆前。

眼看着新娘要跨盆了,一旁的喜婆下意识看向前面的陈雪菘,却见对方毫无反应。

喜婆微怔过后,便快速反应过来,忙扬声唱道:“新娘跨火盆,喜到必成双!新娘跨进门,贵子早早生!”

慕容惜明显脚下一滞,而后迟疑着抬脚,朝前跨了一大步。好在喜婆提醒的及时,总算有惊无险地堪堪跨过火盆。

顾锦宁等人在后面也看到这一幕,互相对望一眼,眸中皆有忧虑。

看样子,陈雪菘直至今日,还是对这门亲事不满意,恐怕是被陈老爷赶鸭子上架的。

等新郎新娘进了陈府,慕容家的送亲众人也被陈府的人领着,前去府中宴席用膳。

顾锦宁谨守着慕容玉彤的叮嘱,缀在两姐妹身旁,安静得几乎没有存在感。

主要也是她自己被锣鼓和鞭炮声吵得有些脑仁疼,不想再多说话费力气。看在旁人眼里,可能会觉着这姑娘乖顺守礼。

陈府在一应表面礼仪上确实做得很周到,慕容府的女眷们被安排在单独的厢房中,旁边的屋子坐的是慕容府的男子亲属。

顾锦宁随玉彤玉音坐在席面下首,很快陈翰林的夫人便来招呼众人。

郭夫人也有些意外,眸色闪过深思,看了眼顾锦宁。

如果换做一般人,这时一定会以顾氏怀着身孕为由指责侯府,可偏偏顾锦宁没有这样,倒算是个伶俐的。

随即她没有再发难,只说道:“平日我府后宅聆训,都是要在场的。今儿是看在你们国公府来人了,下不为例。”

“多谢郭夫人体谅。”

顾锦宁笑着应了声,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不解。

似乎真的是顾以灵自己身子不好,体力支撑不住才倒了下去。

“那我便不叨扰郭夫人训诫后宅了。”

郭夫人冷淡颔首。

之后,几个粗使丫鬟抬抱着顾以灵,把她送回住的院子里。

顾锦宁与三夫人跟在后面。三夫人生怕丫鬟们把顾以灵给摔了,亦步亦趋地护着,时不时瞟一眼后面的顾锦宁,眼神中已不遮掩怨怼。

待顾以灵终于被扶进了屋里,那些丫鬟便准备退下。

三夫人见这些人竟要撂下她们不管,顿时急眼儿了,说道:“怎的还不去请大夫?!”

丫鬟们互相看了一眼,也不吱声。

只有一个看起来年长些的丫鬟面容木然地说道:“侯府妾室若要请医,得向夫人说,这事儿我们可做不了主。”

“什么?!请大夫还要去找郭夫人?”

三夫人霎时怒气冲天,呵道:“以灵可是怀了你家大少爷的种!万一出了三长两短,这责任你们担得起吗!”

在她看来,这些侯府下人就是狗仗人势,故意给她们母女使绊子的。

然而接下来她听到的话,却让她怒气还没消,又涌起惊慌来。

“顾家三夫人,请莫乱言。我们家夫人有令,侯府后宅里,没有庶子先出生的规矩。”

三夫人犹如五雷轰顶,一时没回神,喃喃道:“不,不是啊,之前不是这样说的……”

顾锦宁心里叹了一声,便对那些丫鬟说道:“你们且回去罢,这里有我们自个儿照看。”

丫鬟们也不愿多留,对方不纠缠,自然走得极快。

待屋子里只剩下顾家这三人时,顾锦宁也不看还惊骇莫名的三夫人,先去号了号顾以灵的脉。

随后,她又掀起顾以灵身上的被子,看了看,遂说道:“醒来罢,人走了。”

三夫人楞楞地听到这话,回头便瞧见顾以灵缓缓睁开眼睛。

“以灵?!你可要紧?”

三夫人惊喜叫道,连忙扑上前,泣声道:“你肚子……还好罢?”

顾以灵身子动了动,小声说道:“应当……无碍。”

“那就好那就好……”三夫人迭声说着,显然是大松了一口气。

顾锦宁在旁冷眼看着,心里也不知到底是说顾以灵身子骨硬,还是说她幸运。

怀孕之人头三月确实都不稳,但这也要分人。

有些人咳嗽一下,孩子都能莫名其妙没了。还有的人,蹦蹦跳跳什么事儿都没有,等肚子大了才知道自己有了孩子。

显然,顾以灵就是后者。

三夫人是惊魂刚定,顾以灵却惊魂还未定,见屋里只有娘家人,便再也忍不住委屈。

“母亲,您要救我……”

顾以灵声音压得极低,瞳孔里显见恐惧之色,拽着三夫人的袖子道:“夫人想害我的孩子!”

她原就被抽得浑身都痛,这时情绪激动,又牵扯一身伤痛,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三夫人这才知道,她的好女儿在侯府里受了大罪,顿时怒从心中起,张口就道:“这侯府里还有没有王法了!”

顾锦宁皱了皱眉,说道:“这孩子不能留。”

汴州通往江南的航道上,一艘坚固而精致的木船平稳前行,船后留下一条碎银色的水波,仿若天上的星辰。

苏慕白静坐在甲板上,气色如常,只是比在汴州时清减了些。

他手中拿着从上一个苏家落脚点得来的书,在清晨舒朗而不刺眼的阳光下,随意闲看。

清隽的身形愈发显得飘飘欲仙,不似凡人一般。

小正去与船夫说完话,回来时看到的便是晨光下静谧的此情此景。

虽然他跟着苏慕白已近一年,但每每看到苏慕白时,他依旧会在心里暗自感叹,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听见小正的脚步声,苏慕白的目光从书上移开,抬头和煦问道:“此去赣州还要多久?”

“回大公子,过了前面那个渡口,便到江南道了,约摸还要一个时辰。”小正赶忙从暗自赞叹中回神,恭敬答道。

苏慕白抬眸看了看船头前方,微颔首,说道:“那便尽量在一个时辰内到罢。”

“是。”

小正应承了声,早已习惯了苏慕白每时每刻都在赶路的行为。

自从他们踏上江南行程,这一路上除了路过苏家有商铺的州县,苏慕白会登岸去看上一看。其余的时候,他们都在马不停歇地赶路。

哪怕苏慕白最初时晕船得厉害,也没有说过要靠岸歇一歇。

就连小正都看出来,平常惯是云淡风轻的大公子,眼下心里定是有急事要做。

只不过从表面上,苏慕白还是那般风朗月清,看不出来丝毫急迫焦灼。

见苏慕白又继续看书,小正便好奇问道:“公子,您怎的连晕船都与旁人不同。别人若是晕了船,那是坐不住食不下的,这看书只会越看越晕。”

“打发时间罢了。”

苏慕白浅笑说道,抬头看了眼小正,“心静自然宁,多读些书能清心,对晕船有好处的。”

小正半知不解地挠挠头,嘿嘿傻笑了一声,将这话记到心里了。

他跟着苏慕白的这些日子,苏慕白将他作为伴读书童,随时带在身边,并且从来不吝啬指教。

想当初在书院时,还有不少同期嫉妒他,竟然能贴身获得大公子的指点。

于是小正从最初对苏慕白敬仰,慢慢变成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任。

只要是大公子说的话,那都是圣贤书里的,都是对的。

过了没一会儿,小正便也拿了本书出来,搬了个小凳坐在苏慕白旁边,像模像样地看起书来。

但人与人总是不同的。小正看了还没有一刻,便觉得眼前开始发晕,赶忙放下书。

再看看苏慕白,面色依旧四平八稳的,偶尔响起的翻书声,听起来也愉悦。

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

小正心里感叹一声,如果不是他只要能读上书便知足,怕是整日跟着大公子,会气恼自个儿无用。

随着时间流逝,木船行过江南道口,四周的山峦郁郁葱葱之势愈发茂盛。

河道两旁的山峰像是披了层翠绿的绒绸,煞是好看。

进入江南道地界后,两岸景色渐渐变得婉约。就连空气中的那股潮气,也带着丝柔情。

待到了赣州渡口,苏慕白将书本放下,带着小正登了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