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今》一错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禄山杀唐将,李隆基也杀,他杀,加上自杀,有这么玩的吗?

虽然说临阵杀将乃兵家大忌,可李隆基还是杀了,然后,他换了一位新人。这位新人的名字叫哥舒翰,和安禄山一样也是杂种胡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是突厥哥舒部落的首领,母亲是于阗国的公主,他本人以勇武知名,武艺高强,打仗勇猛,作战能力极强,身兼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两职,安禄山是东平郡王,他是西平郡王,是所有边将中最能和安禄山旗鼓相当之人,可惜的是,他已经中风偏瘫了,正在养病,领兵叫阵是指望不上了,那李隆基为什么还非要用他呢?

首先是因为此人和安禄山长期不和,曾当面辱骂安禄山是一只野狐,甚至在一次宴会中还几乎大打出手,让这样军事过硬、政审合格和安禄山不和的人去平叛,非常的恰当,非常的保险,不可能倒戈。

虽然他此时已经无法打仗了,但指挥队伍出谋划策稳定人心还是没有问题的。就好比一只老虎病了卧在那儿,也能鼓舞人心吓走豺狼。

阿嚏!

哥舒翰去潼关上任时,带去了8万多兵力,这是一个相当吉利的数字,很多都是他在河西和陇右的部落兵,战斗力相当强,再加上原有的守卫潼关士兵,将近总共有20万人,可以和安禄山有得一搏了。

哥舒翰依靠潼关险要的地形,结合敌人远道而来、给养消耗巨大、急于速战的特点,任凭敌人如何叫阵,就算你用八国语言骂祖宗,也不出来,决不出来。说不出来,就不出来,以逸待劳,和安禄山一耗就是半年,叫阵不理,强攻,就利用险要地形击退你;击退了你也不追你,反正就是不出这一亩三分自留地,急死你,气死你,耗死你。

正是这长达半年多的对峙(期间打退过安胖子的3次强攻),给惊魂未定的长安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李隆基这才得以从容的调集全国的兵力奔赴各个战场,让安禄山的日子不好过,越来越不好过。

安禄山的战线由于拉的太长,此间兵饷和粮草补给已愈来愈成问题了,战争开始朝着愈来愈有利于唐朝而不利于安禄山的方向发展。

安胖子几乎要被消耗成安苗条了!阿嚏!

这期间,首先是河南百姓和叛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安禄山的军队因此无法继续向江淮地区推进;其次是山东地区在平原太守颜真卿的带领下,和叛军展开了殊死较量,折腾得安禄山不轻;而一代名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也从西面攻入河北,收复了常山(今河北正定)等重要城市,切断了安禄山和根据地范阳的联系。

只要这么消耗下去,让安禄山过不了潼关,他可就真凉菜了。

可惜,在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李隆基又出妖蛾子了。

他非要让哥舒翰出潼关去找安禄山火并,理由是:他刚刚得到一个情报,说安禄山的大部队已经由于给养不足撤走了,此时留在陕郡和潼关对峙的叛军只剩下了区区4000人,且全都是疲惫虚弱毫无战斗力的兵(皆羸弱无备),此时正是主动出击收拾他们的不二时机。

但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个局,诱虎出山之计尔,可惜,李隆基连盗版也没有读过,所以,他楞是没看不出来。

可见李隆基兵法水平和谈恋爱的水不在一个档次,阿嚏!

此决定刚一做出,就遭到了哥舒瀚、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先后上书反对。哥舒瀚认为:敌人这不是撤兵,而是诱兵,出关正中其圈套……敌人远道而来,消耗不起,利在速战,其造反不得人心,只要耗下去,其“兵势日蹙,必有内变”,我们便可不战而胜。郭子仪和李光弼也认为:哥舒瀚老而有病,除威望和出点主意外,根本不适合出战,“有战必败”,如果潼关失守,长安也必将有变,到时候可就天下大乱了。

总而言之他们的意见就是:不上鬼子的当,绝不出关,就算你这个死胖子卖给我们100个破绽也绝不出关,非把你这个胖子消耗成瘦子不成,然后,分出兵力捣你范阳的老巢,届时,擒拿你将易如反掌。

因此,他们都反对主动出兵,而是觉得,死守潼关为妙,最妙。

但李隆基太想收复洛阳收复河山待后生了、太想把安禄山这干儿子干成干孙子了,还是想让他们出兵,但又不得不考虑这几位的意见,于是变得有些举棋不定了。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去咨询杨国忠的意见。

看他是怎么想的。

如果他也说死守为妙,那就死守,如果他认为我对,则必须出兵。

那么,杨国忠是怎么想的呢?

杨国忠担心哥舒瀚一旦守住潼关,打赢了此仗,势必会依赖战功回朝当宰相,届时,一定会威胁到他现有的权势,因此决定借此机会除掉哥舒瀚,因此给出的意见是:让哥舒瀚出战,明知山有虎,偏让“哥”出行。在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正是在杨国忠的鼓吹下,李隆基才下定决心非要让哥舒瀚出战不可。他连下3道圣旨,让哥舒瀚赶紧出关,不得贻误战机。哥舒瀚知道,只要一出关,势必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可是君命难违!

于是在失声痛哭后,出关了,明知是圈套,也只能钻了。

仰天长啸,天不语!

李隆基,你这个蠢货,就等着失去长安吧!

阿嚏!

而此时,安禄山正因为战事无法推进而苦恼乃至忧惧,大骂高尚、严庄谋事不足,一听说李隆基竟然让哥舒翰出关了,高兴得蹦了起来。

谢谢你,我干妈的老公,阿嚏!

这是安史之乱以来,李隆基犯得第二个大错误——他以老年人不让转账非要转账的豪迈气势成功被骗,这也是不可挽回的致命错误。

哥舒翰率军出关的第4天,在灵宝(今河南西部)一条70里长的狭长地带收到了安禄山送给他们的礼物——数不清的滚木石头、穿肉长箭、还有烧烤火把,终于等到你们这帮“宅男”出来了,我可想死你们了,给你们送点见面礼吧……砸死你们,射死你们,烧死你们。

唐军当即大乱,在烟雾缭绕中,看不清对方,自相残杀起来,死伤无数,遭到了灭门惨败,比2015年的很多股票跌停的损失还惨重。

哥舒翰率领少数人马夺路而逃,逃回了潼关。

十几万人马杀将出去,只逃回来8000余人,全是逃命的高手。

仅靠这几彪人马打仗肯定不行了,打2000桌麻将还差不多。

阿嚏!

有一个叫火拔归仁的家伙及时给自己的职业重新作了规划,他将哥舒翰绑了起来献给安禄山。哥舒翰二话不说就以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精神投降了,表示愿意为安禄山效犬马之劳,安禄山的儿子见他无用,将他给杀了。潼关就这样失守了,潼关一失守,关内便再也无险可守!

等于家里的防盗门被人打开了!

卧室还不是一踹就开,阿嚏!

此时距离哥舒翰被迫出关仅5天,仅5天呀,就失守了!

这是李隆基作为领导不懂装懂口吐莲花瞎指挥的结果,也是安史之乱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惨败。消息传来,李隆基犹如惊弓之鸟,整个人顿时就懵圈了,就差“手里捧着窝窝头,悔恨的泪水往下流”了,可惜,说啥都晚了,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当即表示,要亲率新招募的部队东征,驱除鞑虏,整顿河山待后生,很有拼命老三郎的意思。

阿嚏!

正当大家深受鼓舞,要跟着李三郎去把安禄山这胖子打成瘦子的时候,第二天,却发现李隆基不见了。那么,李隆基去哪儿了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