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猫——血腥的胡子传奇》第十回 爱恨情仇 江湖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八面通传来的消息,让小三子如鲠在喉般坐卧难宁。“日本人知道我们了,”这是王铁的话;“日本人给这逼养的撑腰,俺看就是冲咱来的”这是赵亮的话。不过有一件事情小三子心里非常清楚:他必须尽快搬家。

好多事情,千头万绪,让小三子这个新“当家的”感觉到了压力。大年初一,四爷就已经把所有的钥匙、印信交给了小三子。全家51口人、47杆长枪、两挺“歪把子”(便携式机关枪)、18匹马,还有够50人吃到伏天的粮食,袁大头(银元)、绵阳票子、加上老毛子卢布够买一冬的粮食,等等等。可最让小三子挂心的却是四爷本人:他不仅把自己的盒子枪交了出来,而且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是没精打采地到马厩里帮着杜瞎子铡草、刮豆饼。他还坚持要搬出正房,小三子没答应。

正月初九天刚亮,小三子被人叫醒,出事儿了。他还是和二麻子、大铡刀住在原来的屋子里。一清早,有人拍窗户,喊:“大当家的,咱有两个兄弟挂了”。、

小三子提上棉裤、穿上鞋、光膀子披上羊皮褂子,架拐就出来了。这羊皮褂子是没有袖子、没有扣子的大衣,在野外可以当被褥用。

太阳刚刚升起一半,寒风刺骨。院子里,两匹马拉的爬犁上摆放着两具尸体。一群人围在那里,看到小三子出来,让开了。小三子看到王铁蹲在爬犁上查看尸体。

有两个兄弟在那儿推让了好几下,看到小三子都立起眼睛了,一个满脸长着雀斑的17、8岁的瘦高个才向前一步,哆哆嗦嗦地抱拳说道:“禀大当家的,今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有俩人到山门前,说他们是邱大炮的人,说咱家兄弟,在他们村子里,祸害了回娘家的新媳妇,往回跑的路上被他们二当家的哑巴撵上,打死了,给送回来了。”

人群中,小三子看到王铁,王铁吐了一口痰,道:“活、活、活该!”

寒风中,小三子粗壮的胳膊、胸脯,露在外面冻得通红。大铡刀送来棉袄给小三子披上,被小三子扔到地上。小三子架拐向前走了两步,发令:“把所有人都叫出来!”

有几个人向东西厢房各处跑去,人群中几个管事儿的都在用眼睛寻找自己的人,最后分别向王铁、赵亮等人点头示意,或简单汇报。王铁等人也是向小三子点头示意,或者吆喝一声:“俺的人齐了”。

小三子又向前走了两步,“妈了个逼的,都看看为了个**卵子,丧条命,值不值?丢不丢人?都看看、看看!”停了一会儿,“去给俺拖山上喂狼!”说完,小三子转身往回走,头也不回地扔下一句,“散了吧”。

最后在王铁的安排下,这两具尸体还是被埋掉了。

这里咱啰嗦两句。胡子的世界里也有好多不成文的规矩。你可以恃强凌弱、可以打杀劫掠,但不可以“狗舔辽子、只顾自己”、也不可以倒行逆施做“绝户事儿”。否则就会失去“贴己”(朋友)、甚至成为“屎壳郎子”(受人厌恶)。所以,小三子这俩兄弟此番被杀,小三子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大堂屋里。小三子、王铁、赵亮三个人,开始聊起这个哑巴。这个哑巴是个煞神,方圆几百里地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他,据说,他的吐沫都有毒;他用的是一杆单筒猎枪,装的是独子儿铅弹,百步穿杨、威力巨大;更可怕的是,都说他的铅弹都是他用自己的吐沫淬炼,剧毒无比,沾上必亡!虽说这哑巴是邱大炮的二当家的,可谁都知道这邱大炮只是一个摆设,说了算的人还是哑巴。人们惧怕哑巴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没人能跟他整明白。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见;反过来,你要是惹着他了(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他也没废话,抬枪就钩火。您说,这人可不可怕?而且,这哑巴还很邪性。其他的绺子,包括小三子这儿,都是巴不得有人来投山入伙,以便壮大自己;可这哑巴不是,谁要是想去他那里入伙,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哑巴那条围狗的认可。据说,对新来的人,那条狗摇着尾巴、嗅嗅他的味道,那就是一家人;要是夹着尾巴、发出低吼声,那就是敌人。您说,邪性不?所以,他们这伙儿一直就20来个人。可就这20来个人从民国那会儿就没人招惹他们。他们有一大片大烟地,罩着六、七个村子,日子过得倒是丰衣足食,稳稳地占据着小三子的东南方领地。

日本兵刚进来的时候,他们也损失了一些人。但因为当地村庄的保护,据说,哑巴一看打不过小日本儿,立马下令,把枪扔了、都躲到老百姓家里,而躲过一劫。这里啰嗦两句,日本兵可不是那么仁慈,你躲到老百姓家里他就没办法了。因为“资匪、助匪”而烧光、杀光的村子不在少数,但这回,可能日本兵比较“较真儿”、需要证据?或者日本兵也是因人而异?又或者,他们没有死人,所以没有生气?总之,哑巴那伙儿就是这么剩下的。

小三子从杜瞎子那里还听说了一段哑巴鲜为人知的历史。哑巴那伙人经常找杜瞎子给马配种,所以杜瞎子知道不少哑巴他们那些事儿。说这哑巴从小是他的爷爷带大的,在他14、5岁的时候,他的爷爷重病,哑巴借来推车,拉着爷爷走了几百里地来到他的一个叔叔家里。他的叔叔却是老婆当家,而且这个婶子很是霸道不讲理,不仅不让他的爷爷进屋,甚至一盆脏水泼到他爷爷躺着的推车上,导致他爷爷当场气死在车上。哑巴一怒之下,掀翻了他家大锅,把他的叔叔、婶婶都按进灶坑里烧死了。从此落草江湖几十年,无儿无女,也没人知道哑巴多大岁数。

小三子他们在这儿研究哑巴,当然不只是因为哑巴打死了他们两个人,更多的是因为,哑巴是拦在小三子前进路上的一块“硬骨头”。

这里咱啰嗦一会儿。这“坐地匪”和“游匪”不一样。游匪呢,来来去去到处“砸窑”(打家劫舍)、“架票”(绑架),无所顾忌;而坐地匪呢,做事儿讲究“规矩”,与地方老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靠吃“份儿”(保护费)、押货、“整烟膏子”(大烟的种植与贩卖)等维持生计。小三子这伙儿就属于这“坐地匪”,从四爷领着小三子成功地押送周疤了眼儿的货开始,在这条路上走货就得通过他们。如果有“不懂规矩”的想要自己带货闯,小三子他们也一定不客气。另外,小三子他们也罩着几个村子,这些村子每年也能交上来一些粮食;还有就是一些商家农户想要巴结小三子他们而送来的“礼份儿”等收入来源。但说到底,小三子他们还是匪,终究是要靠压榨其他人来不劳而获。所以,这坐地匪和游匪之间也会经常出现角色转换的情况。但这哑巴不是,他从来没有做过游匪,在胡子中间,也算“堂堂正正”,所以更让人钦佩。不过,胡子堆里,强大才是硬道理,而小三子想要强大,就必须得先解决哑巴这个心腹之患。

在解决哑巴之前,他还要解决另外一件事:四爷。

这些日子四爷瘦了,天天呆在马厩里,吃饭也是和杜瞎子在那儿对付,靠铡草、刮豆饼打发时间。这豆饼是俺这地界用黄豆压榨出豆油后、豆渣压成的饼子,有车轮那么大、一寸多厚,喂马的时候,需要用镰刀一条一条刮下来,掺到草料里,这会让马在冬季里长膘。正月十五这天,小三子实在憋不住,独自架拐来到马厩。九彪盖的这个马厩还是很像样的:不像老百姓家马厩,简单的立起木桩子钉上板条、糊上泥,用草盖上棚子完事儿;九彪这里的马厩整个是用土坯垒起来的,比老百姓的房子高出许多,得有八间房那么大(30多米长)。

四爷在草料仓里刮豆饼。看到小三子过来,杜瞎子忙不迭地跑过来。小三子看到四爷坐在草料堆里刮豆饼,张嘴吩咐杜瞎子:“给俺找把镰刀来”。四爷抬头看了小三子一眼,没说话,低头继续刮。小三子也在草料堆里找了个地方坐下,杜瞎子连跑带颠儿地找来一把镰刀,又轱辘过来一张豆饼。这里还得啰嗦两句:正常人刮豆饼呢,需要坐着、把豆饼立着、用两条腿夹着、并用一只手握着镰刀把、另一只手压着镰刀刃,一条一条往下刮。这看似简单,其实要把把豆饼刮得又薄、又匀、又不断,很是需要技巧的。可小三子呢,一条腿、夹不住豆饼,他就把豆饼宅歪着靠在腿上,用身子顶住不让豆饼来回滚,可这样也根本控制不稳那豆饼;他又试着用一只手抓牢豆饼,用一只手刮,这也不行、控制不了镰刀。给杜瞎子急得要过来帮忙,结果彻底激怒了小三子:“你滚、滚、滚出去!”杜瞎子傻掉了,眨巴着一只眼,看到小三子泪流满面。

看到杜瞎子愣在那里,小三子更生气,“突”地站起来、抡起镰刀就要刨他,杜瞎子这才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这时候,小三子都哭出了声音、一条腿蹦跳着、轮着镰刀、啊啊叫着刨那些豆饼,像疯了一样。

等到杜瞎子找来人到草料仓门口的时候,小三子还在刨。看到有人过来,小三子一句话:“**,你谁敢进来,俺刨你谁!”

没人敢进来。

成垛成垛的豆饼被小三子刨成一堆、一堆豆饼屑。最后还是王铁来了,冲进来抱住了小三子。小三子的腿被镰刀划伤了两道口子,流出的血浸透了他的毡靴。

王铁和大铡刀架着小三子向外走的时候,王铁看见四爷也在抹眼泪。

当天晚上,正月十五的晚饭,四爷从过了年第一次来到大堂屋里,与小三子等共进晚餐。小三子坐在虎皮椅子上,四爷坐在左手边,王铁坐在右手边,赵亮挨着四爷坐在四爷的下边。

没人说话。

当二麻子拿进来烫好的酒,来了麻烦:小三子要给四爷倒酒,四爷坚决不许,说:“当家的,规矩就是规矩,俺应该给你倒酒才是”。

二麻子急了,喊道:“都坐下!俺倒!”,二麻子双手倒酒,先给小三子满上,然后是四爷,大颗、大颗的泪滴滴落在他自己的袖子上。

当天晚上,小三子有生以来第一回,喝多了。他扯着四爷的手,问四爷,“咱还是一家人,是不?”

四爷抹了一把眼泪,点头回答:“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