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湖背后》第三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我,自幼生长在边塞的小镇上。家里开着一间客栈,因我年幼只好在后厨帮着打打下手。这年头客栈生意不好做,因为边塞的客栈,过往的多是厉害的角色或者自以为厉害的角色,我们都不敢得罪。而这些人,又多半不会给钱,例如双方的官兵。

镇外不远的山上,立有一座道观,我时常去玩。年少无知的我从没有真正认清楚道观的名称,只是觉得那里好歹清净,像是另一个世间。也许受这一因素影响,致使我这辈子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总觉得道比佛好。无奈只有我有所感悟,道观被人们在我十岁那年拆除,片瓦不存。因为大家觉得道观中的一切都值得再利用,连砖瓦都能拿回去修补房子。观中道士就地解散,那观里的老师傅感慨道:“悠悠钟声,惊不醒人的迷途;芸芸经文,颂不断世之情仇”,于是我也再没有一个清静的去处。

我家所在的镇子,许多人被抓走当兵。家里客栈生意冷清,却没料到在战争年代,征兵的问题上逃过一劫。由于来往征兵的军官也得住店也得吃饭,所以我的家人能够幸免于难。而隔壁的铁匠铺,一个眼神不济、腿脚不便的老大爷独自费力地经营着,即便是头发花白,依然被那些泯灭人性的家伙强行拖调军营之中。这年头,甭说你是打铁的,就是打扫的也得上阵。按那征兵的军官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道啥叫匹夫么?就是你这号的!”

之后征兵的一来,镇上就鸡飞狗跳。客栈里来白吃白喝白住的人总会源源不断,而且不只是当兵的。例如有一次,我一觉睡到正午时分,才被梦惊醒。从后院出来,揉着迷离的双眼,撞见县衙师爷用过饭后,打着嗝剔着牙醉醺醺地对我父亲说道:“没我和县老爷说情,你家也得出一个人头去当兵。”父亲看着混吃混喝的师爷有些无奈,还不得不装作点头哈腰地说:“托您的福”。喝多了的师爷倒在酒桌睡着了。进来一伙当兵的,发现已无空座位,直接把师爷扔出门外,然后叫我们赶紧上酒上菜。

我之所以将此事记得清楚,不单单是因为看到官兵把师爷扔出门外,而是之前的睡觉,是我所睡的最长时间。

父亲常说:平头百姓不要站在民族大义的面前,因为你横竖都是个死。活下来比什么都强,无谓的牺牲没有意义,这不算是胸无大志。

想来想去,这战争的时代除非自愿,只有富人和江湖门派的人才不会被强迫当兵。因为权钱勾结,富人的背后一般都有官绅护着。而在朝廷眼中,江湖人士是一群有一定威望且不好约束的人,所以没人到门派征兵,虽然那里都是些爱国人士。

父母决意将我送去学武,算是让我在乱世中避难。那一年我十二岁。

江湖,在尘世中显得分外独特,似乎是介于官家和百姓之间的第三方势力。不管是自称还是被称,江湖都以维护朝廷和保护百姓为己任,虽然不一定做得到。

江湖形式,百家争鸣。上至几百人的名门大派,下到几十人的武馆道场,都是江湖的一份子,连常年走镖压货的镖局,近年来都在江湖上有一号。江湖为首的门派统称“一帮两派三庄四门”,即丐帮、少林派、巫山派、傲世山庄、神月山庄(后改为神月宫)、藏剑山庄、御剑门、天龙门、英雄门、唐门。能排得上名号的门派,背后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天然有利发展的环境或者强大的政治势力撑腰,恰好说明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道理。

任你如何有道明君,治下都有讨饭之人,所谓丐帮不尽,何况这么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此时的丐帮壮大到了本朝一个空前的程度,因为打仗,流离失所的人不是落草为寇就是当乞丐。但似乎穷人居多,抢无可抢,而且普通百姓也没有杀人越货的胆量,所以许多人都只能当乞丐。虽然丐帮在江湖上享有“天下第一大帮”的称号,但只是在人数上这么说。在丐帮帮主过世之时,还没交接帮主之位就一命呜呼了。帮内谁也想当帮主,一时四分说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真要有大事发生,许多人也许不能从容应对。每一个大侠的光芒万丈,背后都有一段凄凉的血泪史在陪伴。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便能体会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痛,转身去想一辈子的辛酸到底为了什么。

说心里话,师父的话我听进去了,只是过后没记全。我只认为我现在还不必想太多恩恩怨怨,所以在我记忆中,少年的生活只留下了师父和我们八个师兄弟的身影。

所谓十年苦练一朝成名,习武之人的刻苦是不言而喻的。大侠之所以纵横天下,多半是从小练起,因为功夫属于一门岁月积累的学问,一朝不练手生脚慢,多日不练就荒废了。许多人因为吃不了苦只好退出。好在我有兄弟的陪伴不至于太枯燥,打打闹闹相伴好些年。其实习武和做人的道理许多是相似的,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资质怎样,而在于你能不能熬得住。不经岁寒苦,何来梅花香?梦想早日闯荡江湖的弟子在岁月的打击下开始真的做梦,希望有闭门修炼的高人提点自己或者得到个大补丸暴增几十年的功力。事情确实有其偶然性,但心存侥幸,还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关键时刻还会赌上很多重要的东西。或许有朝一日,晴天霹雳恰巧正中脑门,助其打通某某大穴或经脉成为了绝世高手,可谓一步登天。万一命不好被劈死了,只好来生再续大侠梦。众人中有一李姓弟子人意志被消耗殆尽时,竟产生幻觉。非要从后山崖涧跳下,因为在他听来的大侠故事中,主角跳下山崖总是死不了,多半还能得到高人相助,最次也能得到个武功秘籍之类的东西。走火入魔之人的决心是无法动摇的,旁人苦劝皆不成功。此人跳下去两天后爬回,摔断一条腿,人送绰号“铁拐李”。这回大侠都不用作,直接成仙。

自我感觉良好也很可怕!风风雨雨好多年,终于在江湖上有了些名气,便觉得自己成就不菲,于是瞬间膨胀。前些年丐帮的两个了,茶余饭后闲谈起失败的例子,都以“那俩小子”给他们命名。

我现在明白招收量与门派的规模没有直接的关系,一部分是由于弟子自身的原因。这也是师父看到来学武的人越来越多却迟迟没有加多静室的缘由。师父每每看着别人离去,就更加器重我们。加之我们勤学苦练、天分还算过得去、八个兄弟感情也很好,师父常常偷着指点一二,算是开个小灶。

每日练武余下的时间,我们师兄弟都在后山玩耍。那时年纪并不大,身上还留着稚气。我们都觉得自己是江湖中人,或者说是江湖的接班人,所以应该玩江湖的游戏。常常假扮两家门派狭路相逢,互起冲突继而动手。因为只有我们八个人玩这种无聊的游戏,还得分成不同的两个阵营,所以感觉人数严重不足。即使这样,四个人扮演一派角色还丰富鲜明,例如帮主副帮主总管和首席弟子一应俱全。老大说设计首席弟子一角色是为了在比武中展现门派对下一代教育问题的成功性。而他在说这个问题时的认真表情,成为门派众弟子中的笑柄,笑得师父脸色铁青。

在天龙门,弟子只能学到些粗浅的功夫,能探知精妙武学的弟子算是凤毛麟角,这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师父对我们说,门派中上乘武学不是不愿意教给徒子徒孙,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并不是师父的担心。师父也很想将天龙门的武学发扬光大,只是本领越大,所遭受的灾祸也就越大,师父不知道怎样做才有益于门派,多年来他一直在犹豫。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