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道纵横》第四十三章 大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化工厂顺利的进行搬迁,而且进行了一次资产的重组和拍卖。拍卖价并不是很高,因为经过这一系列折腾,化工厂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多少人看好,最后仅仅以七千万的价格被一家企业收购。而收购化工厂的朱文清夫妻的公司,当然以朱文清夫妻根本没有这个实力。事实上是由远在美国的赵紫儿以美国公司的名义收购了朱文清的公司,成为旗下的一家中国分公司。而正是以这家分公司之名赵紫儿顺利的把化工厂收入囊中。简单的说,就是苏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手段把本应该属于赵小毛的化工厂划给了赵紫儿。

当然赵紫儿没有七千万,她连七十万都拿不出来。但关键是要投入到莲花镇造城计划的商人挤破了头,苏阳只授意了一下秘书小夜,就有商人替赵紫儿从银行先贷款七千万,等赵紫儿重组了化工厂,取得了对化工厂完全的控制权之后,又轻易从各银行先后贷到五千万资金。加上地方政府承诺对化工厂提供的五千万财政支持和一千万的搬迁补偿费用。事实上除掉七千万借款和几百万的相关手续费用,化工厂还有二千多万流动资金。

化工厂以前的年税后利润大约在八百万左右,现在由于屡朝苏阳整治,人事上变动和搬迁又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如。有人戏言,投资七千万累死累活办企业,不如投资房地产。这几年房地产的年回报至少是百分二十以上,而且是稳赚不赔,有时候抓住一个好机会连一天都不用等,转手就是几十万的回报,何苦劳心劳力办企业?

“你们不懂,房地产业永远是空中花园,只有办实业才是长久之道。我们这里不是香港,我们是大陆,从来就不缺少地,房地产的炒作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是地方政府和权贵们圈钱的小把戏而已。我们莲花镇的房产大跃进所造成的泡沫,估计需要十年才能完全消化掉,前提还要保证我们维持住这个泡沫,不能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否则搞成像原来海南的那种烂尾楼市,二十年也偿还不了今天的泡沫。很早以前,就有人说过:只有实业才能救中国。难道把房子从八百块一个平方炒到八千块钱一个平方,就算是富国强民了吗?纯粹是他丫的扯蛋!玩数字游戏。”苏阳是这样告诫朱文清夫妻。

“可实际上炒房比这个来钱多了。”朱文清的丈夫熊雄不以为意的说到。

“可是房价已经到绑不住的时候,你没看温州老板都跑路了吗?如果让你选现在拿七千万去炒楼和给你一家价值二个亿、年利润近千万的化工厂家,你会选哪一个?”

“当然是化工厂了,傻子现在才去炒楼呢!不过化工厂被折腾的够呛,能不能活下来都难说。”

“当然能活了,以后莲花镇造城计划里所有有关化工品的装修材料都由化工厂来提供,包括油漆、涂料等等。一定要做环保产品,这样利润高而且让别人挑不出刺。如果可能的话,我想把这个做成环保的拳头产品,争取把分享华西这块市场。还有,很多想法,很多办法,以后慢慢来,不用急。你们只管好好办企业,你知道我这个人说到做到,该给你们的一分钱都不会少,你们只管风风光光当大老板。以后钱挣够了,去美国生活,你们就算过上了万恶的资本主义生活。”

“行,我们夫妻把命交给你。”朱文清很兴奋的说到。

“命交给你行,我这个人也可以交给你,不过,老大。我老婆的人还是留给我自己。”熊雄哈哈大笑,表现着他一贯的风趣和幽默。很好,这个夸夸其谈之辈终于有资本炫耀,就像端笼架鸟逗蟋蟀,在茶馆里高谈阔论的八族王爷。只不过他老婆从一开始就是苏阳的人,虽然苏阳对他老婆已经没有性方面迫切的需要,但作为一个男人,心理上总是以此为傲。想到这里苏阳和朱文清相视一眼,笑而不语。

很快,莲花镇的经济建设就风风光光的炒作起来。随着日本财团第一笔五十亿日元的投入,莲花镇的经济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各地的投资客蜂拥而至,承接造城计划的各个项目。

形势一片大好,但苏阳知道这个是虚假繁荣,都是冲着日本人投资过来的。只要日本人那边有个风吹草动,或者项目做起来却没有实际收益,莲花镇的经济立马完蛋,于是苏阳又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大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