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第二章 厉兵秣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了师长,又说了副师长,就轮到说参谋长了。和山东军区一样,八师没有参谋长。鲁南军区参谋处处长名叫来光祖,八师组建后不久,就返回了鲁南军区。但来光祖和这支部队很有缘,淮海战役后,又坐到二十二军参谋长的位置上。这个时候来主管司令部机关日常工作的人名叫马冠三,马冠三原是鲁南军区作战科科长,来八师任参谋主任,马主任在这位置上差不多干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时。

因为没有参谋长,这个主任的地位就突显了,虽然从当时军队的编制上看,还不说是师首长,所以要论八师的师首长,也就是王师长和何副师长,再就是政治主任刘春了。刘春,河北人。王师长是“老表”,何副师长是“川娃子”,所以刘主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算得上是“半个地主”了。依何以祥的话说,刘春是个能说会写的知识分子干部,填表的话,也就是学生出身。刘春1937年入党,是不是红军时期,亦不清楚。不过,稍稍作点补充,刘春是在三团政委任上提升的,但提的是副主任,副主任和团政委今天是平级,但当年副主任就是级带“准””字的上级了。实际上,刘春的副主任时间很短,很快就升任政治部主任,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后才离任。

八师的第一把手王麓水原来就是军区首长,八师指挥机关也是鲁南军区前指的原班人马,八师前指其实就是鲁南军区,两块牌子罢了。出门打仗了,就挂“前指”,“回朝”了,就是军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八师论“级别”应该是军。从以后八师在山野中的地位上看,好象也是如此。但这个时候说“级别”是不是有点庸俗了,战争年代,也有闹地位的,但绝大多数人真的不计较这些,所谓的“高职低就”都是现代发明的。战争中,今天不知明天事,沙场上想这些东西真的是有点可笑了。

山东军区司令罗荣桓真是大手笔,短短几天,8个师,齐装满员。罗荣桓点好了将,我们再看看兵。八师的首长级别高,但八师的编制还是很“循规蹈矩”,八师也只有三个团,即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师直属队除了通信队、侦察队外,还有人说有一骑兵连,侦察队和骑兵连也有可能就是一回事。但值得一提的是特务营。特务营原来是军区特务营,这个营很有战斗力,以后多次在关键的时候出马,这次被“挖”到八师,军区基本就空了。八师的指挥机关非常精干,作战科除了科长就是两个参谋;侦察科也是如此。政治部两个科,几个干事。后勒部门人员稍多,以适应战勤需要。以这样的编成指挥机关非常高效。作战部队为3个团1个营,兵员10000人左右。以后去东北的一师、二师也就是7000来人。但万余人的一个师,还不值得的大惊小怪。美军的师一直是近两万人,抗美援朝中,我军一个师,也有一万五六千人的,但让今天的人们很难想像的是,八师作战部队加上特务营,也就是10个营,10个营万余人,1个营你可算一下有多少兵。组建8个野战师时,要求每个团都为甲等团,也就是说兵员2500人左右,但对八师来说,只多不少,二十二团和二十三团是当时俗称的“大团”,团首长同是又兼军分区首长,一个团超过3000人,要以今天的编成来看,差不多就是一个旅了。所以说,八师不仅师首长级别高,团队也是超乎寻常的。说是“团长”,其实都是当过司令的。

短短几天,8个师,齐装满员,罗荣桓欲将何为呢?这就是许多战史书藉上都提到的五路反攻大军。可以说八师的组建是在出征之中完成的,也可以说是鲁南军区前线指挥部换了块牌而已,说是举手之劳也不为过。八师万余人马出征,要问兵发何处呢?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是这样记载的:“向徐州进军的鲁南军区主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直逼徐州近郊。”

八师这次胃口很大,浩浩荡荡杀奔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徐州。八年抗战,窝在山沟沟里,如今胜利了,“土八路”也要进大城市开眼啦。说是胃口大,其实也不算什么,当时南方的新四军还想“逛逛”大上海了呢。*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发表声明,委任粟裕为南京市市长、委任刘长胜为上海市市长。但*中央很快打消了占领交通干线和大城市的念头,条件不成熟,也是实力所然。

8月22日,八师逼近徐州,二十二团团长王吉文和政委刘春(刘春9月初任副主任)甚至在晚上登上了九里山。眼望灯火明灭的徐州城,真是一颗肥硕的桃啊!不过,也是桃子好吃,桃难摘。战史中提到的近郊,就是今天的徐州市的贾汪区。许多人知道,贾汪是个矿区,更因为淮海战役时,**的两个“卧底”在这里发动兵变而名噪一时。

说来贾汪这一仗,是八师从警备九旅十八团接手过来的。当时我父亲在该团七连任指导员,对打贾汪曾有撰文,现摘其中一段以佐证:“就在我们积极准备组织攻击贾汪南门的时候,却接到要我们撤出战斗,去执行新的命令,说是攻击贾汪的任务上级交给鲁南来的主力部队了。对此,当时可真有点想不通,因为大多数干部、战士都是贾汪附近人。在贾汪周围战斗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们熟悉贾汪的地形和人情。而且我们已扫清了贾汪外围,就在我们占领砖瓦厂,准备攻击南门的时候,我们的一营也接近了贾汪北门。当时那边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我们听得清清楚楚的。因此,对攻下贾汪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所以命令我们撤出战斗,确实感到惋惜。”父亲的惋惜里还有痛惜,七连二排长池景海在战斗中牺牲。池景海与我父亲很有交情,还是我父亲入伍时的班长。池景海说话爱脸红,人称“池大闺女”。

看来当时十八团真是有点不爽,其实即使主力也吞不下这“好果”。据八师作战科参谋人员的日记中记载:“二十三团攻入贾汪据点遭日军顽抗未克。” 当时日本天皇已发布投降诏书,还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仗小鬼子比伪军强是没说的。贾汪是个大据点,一时半晌也拿不下,但日本人早晚回老家,犯不着这时再拼消耗。

1945年秋,“桃子熟了”,到处都有,大桃够不着,小桃可不能漏了。其实,不用舍近求远,”桃子”眼皮底下就有,八师在贾汪虚晃一枪,这下真的要出手了,但要摘的是哪一颗“桃”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