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宇宙世纪》第四章 路途中的危机(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推荐,收藏,谢谢!

硬科幻小说,很容易出现逻辑错误,真诚希望得到读者指教。万分感谢!!!

*************************************

除了依然留守在舱口的露斯,所有人都紧盯着显示器。

“你们看到了没有?谁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玩意?”良久等不到回答,威尔斯着急了。在太空的每分每秒都消耗着他的体力与精力,即使经过训练,富有经验的宇航员,也不能长时间逗留在太空。

“是彗星。”陈国豪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一个暗彗星。”

“不可能,陈。”露斯一直在注意听着大家的谈话,当听到陈国豪的判断,忍不住反驳道:“我们还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如果有彗星能在这里出现。地面不可能让我们升空。”

“我同意露斯的观点。”赫尔曼很严肃的看着陈国豪:“陈,即使我认同你很多观点。但这一次,你是错的。”

“这个家伙出现的位置,刚好在我们飞行的轨道上。我承认地面中心不可能全方位监测太空,可是至少对这次飞行轨道还是做了足够的观测。”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体积。陈,你看我们的舱压没有变,依然是250毫米汞柱。我们的重力并没有改变,但我们的速度增加至少3倍。这说明什么?难道你不知道平方反比定律?(该定律为普遍物理学定律,应用在重力或者说引力上,意义为:物体或天体的作用强度与物体间的质量成正比,但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者)”

“这说明了什么?”白纸科尔彻底糊涂了。不但是他,除了陈国豪能理解外,所有人都有点迷糊。威尔斯也不再咆哮了,很显然是在等着赫尔曼的解释。

赫尔曼没有再刷叫兽的派头,而是一脸沉寂的低声说道:“重力没改变,证明两者的距离足够远。速度变化这么大,代表来自对方引力足够大。”

“但,这不是互相矛盾的吗?”控制台传出露斯的声音。

“加上另外一个条件就不矛盾了---体积。”陈国豪解释道:“这也是赫尔曼博士反对我的理由。要产生足够引力改变我们的速度,但又不改变我们的重力。那就只能是体积足够大,密度足够小。”

“至少会是我们飞行器3万到10万倍的体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相当遥远的距离就捕捉到我们。”

“那是多大?”白纸科尔总是有一些无聊的问题。

陈国豪盯着显示器,大概估算了下,苦笑着说道:“如果这个暗彗星在我们看不到的那一面也是球体的话,直径超过500公里,也许能达到1000公里。”

“这就是我反对陈的原因,这已经不是彗星能拥有的体积了。这简直是行星!”赫尔曼盯着显示器,缓缓的说道:“陈的说法成立,那么地面上那帮家伙,都应该进军事法庭.”

陈国豪对着通话器问道:“威尔斯少校,当你开始观测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这个物体,后来的发现是因为你注意到了太阳的阴影对吗?”

“是的。”

“那请你们两位先回来吧。我想,在第一次联络地面前,我们遇上了大麻烦。我会解释,然后需要你们的建议。”

*****************************************

在宇宙中想要联络地球,都是按照:太空---卫星---地面,这样的方式进传输者数据。以现有的技术,还做不到由飞行器自带的设备直接联络地球。不单是技术问题,还有地缘政治问题。

在现在的地球上,不存在“日不落帝国”。不管是多大的国家,也会有全国的国境都处在夜晚的时刻。

这代表着,即使你把地面接收站修遍全国,由于地球的弧度以及自转,不可能全天候的接收来自太空的数据,必定的需要卫星的传输。(同步轨道卫星不在此类。)

目前约有3000颗卫星,其中一半是通讯卫星。北半球发射的卫星,大概沿着东北至西南方向,绕地球运动。南半球与之相反。这样的轨迹加上地球的自转,使得通讯卫星能够有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处在同一个半球区域内,或者是东半球,或者是西半球。那么即使地面接收站与卫星的角度处于极端状态,传输数据也最多只需要两次传输就可以达到地面。即―太空---卫星---卫星---地面。

所以在远离地球的宇宙航行中,要和某个地面接收站联络,只能等待特定的时间,才可以进行。

并不存在,太空―卫星---卫星---卫星。。。。。。---地面。这样的数据传输模式。也不存在,所谓的3颗卫星,覆盖(除南北极外)全球所有领域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数据传输的效果。

在宇宙中,不管你用任何形式企图联络地球(除非你有足够长,并且足够坚固的数据线,能连接到地面。)都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干扰。

来自太阳和我们大气层的干扰。

太阳黑子的运动,能让我们所有的通讯卫星瘫痪(包括处在地球阴影部分的卫星),而大气层的存在,让我们与太空的联络整整困扰40年才解决图像的传输。有兴趣可以了解下卫星的发展史。

最初的通讯卫星的全部工作,不过是把地面发射的一串密码,加大功率转发到另一处地面。起到的作用只是解决了由于地球弧度,带来的联络瓶颈。

简单说,为了保证图像声音以及遥感数据等等的传输质量。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中继次数。当然,这是本科幻小说,这样的情况会很快得到改变。我保证---作者。

*****************************************************

20分钟后,两位少校回到了舱内。所有人都看着陈国豪,等待着他的解释。

“有谁了解奥尔特星云吗?”陈国豪环视着大家。

赫尔曼皱着眉头说道:“陈,那只是理论,并且还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奥尔特星云一直都只存在于纸面上,而没有被证实过。”

“那我们这次可以证实他了。”毫无疑问,所有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固执。陈国豪也不例外。

“根据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这个物体各种情况看。完全符合对奥尔特星云的描述。如果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我认为,就可以假定,这个彗星是来自奥尔特星云的暗彗星。”

“能解释的详细点吗?”威尔斯疑惑的看了看陈国豪,又看了看赫尔曼。似乎是对着两人发问。

“太阳系中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来自奥尔特星云,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彗星,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并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陈国豪指着显示器里,那个漆黑的天体。“就如同这样。”

“如果观测不到,那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个暗彗星的存在的?”威尔斯对他刚发现的天体,兴趣浓厚。

“那就要问奥尔特本人了。”赫尔曼开了个小玩笑:“要发现这样的天体,就需要你刚才那样的条件。即以一个发光体为背景,刚好捕捉到它经过。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们很容易把图片上的小黑点当做太阳的黑子,或者陨石,又或者环绕着某颗行星的卫星的影子。等等等等。但是最终,奥尔特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认定这是来自一个太阳系外巨大星云的彗星。”

“这个星云就叫奥尔特星云。”陈国豪接着说道:“现在有补充论点认为,在奥尔特星云外,还有某个巨大的天体。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颗彗星速度极快,而我们已经被它捕捉到了,或者说曾经捕捉到。。。”

“我们会撞上去吗?”白纸科尔的脸色真的有如白纸一般。

“不,不会。你没发觉,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不仅重力没有改变,速度也一样没变化吗?”赫尔曼拍了拍科尔的肩膀,安慰着他。“问题可不是我们会撞上彗星。”

“那是问题是什么?”露斯听到不会撞上彗星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立刻紧张了起来。

陈国豪吸了口营养液,继续说道:“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这个暗彗星以极快的速度经过我们的飞行轨道,但我们幸运的离它距离足够远。虽然已经进入了它的引力范围,但是在我们还没有被加速到无法逃脱与其碰撞的时刻,它就已经飞离了我们。---这是好的消息。”

“坏的消息是,我们必定已经偏离了轨道。而且以我们现在的速度,有可能已经偏离了上万,也许是几万公里。”

听到这个消息,除了赫尔曼以外,所有人都沉默了。

只有赫尔曼苦笑着说:“除了陈刚才的坏消息,我这还有更坏的消息。我们的2小时一次对地联络,至少这次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我们无法通过地面来了解我们偏离轨道的具体数据,以修正我们的轨道。”

“为什么?我们总不会已经跑到太阳的另一面了吧?”威尔士夸张的比划着:“即使我没有目测到地球,可是我可以确定,地球一定还在我们视距范围内。这点距离,不可能影响我们与地面的联系。”

“对,我们没有跑到太阳的另一面。”赫尔曼捂着自己的脸,低着头:“可我们跑到了地球的另一面。我相信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但请你们相信,我们已经看不到月球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盯着赫尔曼。

而赫尔曼只是低着头,双手捂着脸,再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

要理解彗星与飞行器之间的作用力很容易:

在地面高速行驶的汽车很容易带起路边的灰尘,但是在灰尘根本来不及靠近汽车。车太快,而灰尘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速度。---这是空气流动带来的惯力。

宇宙中,超大物体与细小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与之类似。前提是超大物体要有超过细小物体许多倍的速度。

但,通常情况下,太空中越是细小的物体速度越快,因为在其飞行中很容受到各种力的影响,也就是得到加速度。---当然,速度越快,结局来的也越快。最后必定是装上给它加速度最大的那颗星体。

**************************************

太空里被暗彗星弄得一团糟,而地球上也是一团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