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冢》第四章 梦寻南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家之后,我动了这样的心思:既然范老三混得不错,是不是可以管他借钱周转一下?

都是自家兄弟,我也没打算客气,第二天打电话联系的时候就直接开口了。

他简单问了一下,知道我是想要做点小买卖,便问我需要多少。

我说两万,没有的话找一万、八千也行。

老三说自己跟着这个老板时间不长,没攒下太多积蓄。但杨老大此刻能够联系得上,一定能想到办法。

又过了一天,他带着一万五千块钱过来给我,说大哥那边拿了一万,三哥给你凑了五千。

我拿着这些钱,说不出的感动:四、五年没见的弟兄,一句话不说就把工作攒下来的钱都拿给我了,这份情意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强忍着眼泪,没有让它落下来。

老三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不用多说。提醒我把钱带好,等店开起来以后,再回来和兄弟们喝酒。

离开北京不到两周,回来时发现,老蒲和铁军已经把店址选好了。

图书城那边新落成了一座大厦,也是销售图书与各类文化用品的。大厦底下几层是商铺,这几天刚刚开始招商,谈下来的租金价格还算实在。

最重要的是,图书城那边来往的客流多是文化人。而我们经营民族风格的服饰,正好和那里的文化氛围可以相融合。

他俩下手很快,定下了一间小商铺,还和大厦物业进一步讨价还价,多送了一个月的使用期。

店址选定之前,他俩已经替我做了个决定:就近在边上机关单位找了个单间的公寓。价格也非常便宜,六百块钱一个月,里面自带家具,还有一张大沙发。

之后又回到学校,花了一百多块钱倒腾出来一套二手的上下铺。用板车拉到公寓,就算是大伙都有了落脚的地方。

挤是挤了点,不过这下我们照顾店面就更方便了。至少弟兄几个省下了路费,可以多几包烟钱。

之后便急忙兵分三路:老蒲回到大理去准备发货,铁军跑工商办营业执照,我留在店里盯着内部装修。

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了,一箱一箱的货物发到了店里,铁军也办下了营业执照。我草草的看了一眼,奇怪的是,上面赫然写着法人的名字是:张浩。

我有些啼笑皆非,问铁军为什么不写老蒲的名字而是写了我。

铁军笑着答道,这是老蒲安排的!

我明白老蒲的用意,开店的钱他出了大头。为了平衡和照顾我的心情,法人就落了我的名。不由得心里骂道老蒲干的这件好事,兄弟间还算这么清楚干什么?

随着最后一组定做的货架摆进店里,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做完了。

正式开业前一天晚上,我们召集了所有在北京能脱身过来的朋友们在店里帮忙。经过一夜的努力,看着一件件首饰和工艺品被摆上货架,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也挂了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满足感。

其中有个女性朋友心比较细,想出一个好主意:将小块的扎染布艺叠成三角形,垫在首饰盒底下,更显得银饰和小工艺品精美夺目。

老蒲突然开口说道,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情没有办呢!

大伙忙问是什么事情。老蒲从柜子后面拿出一块方方正正的木板,说道,就是关于咱们小店的牌子啊,还没有做出来呢!

我心里一紧,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就忘了呢?我可是之前一点都没准备,确实还要起一个正式店名的。

老蒲却不慌不忙地说,就叫做“梦寻南诏”吧!首先,因为咱们店里的东西都带有浓浓的云南大理特色。其次,开这个店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大家没有意见吧?

我和铁军带头举双手赞成。

之后大家齐心协力的开始动手,将一块块小的木条用强力胶水粘在大木板上,然后由彩色的水笔涂抹上色。

做完之后,这个写着店名的牌子,倒也像是一件艺术品了。

铁军站在梯子上,往墙上高处钉了两颗钉子。木牌就悬挂在了墙上,显得唯美又大气。

在第二日的上午十点左右,我们自己的服饰店“梦寻南诏”终于正式开张营业了!

我们带着感动挥别了前来帮忙的朋友,他们为了我们的事情,整整一晚上都没有休息!

而继续坚持的我们,虽然一夜没合眼,却丝毫没有困意。看着门口来来往往的客人,满是期待与兴奋。

第一天开张后的“收成”居然非常可观,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从早上第一位顾客进来买了一串项链开始,陆陆续续的卖出去很多东西。一天下来销售额将近两千块。

我们掰着指头粗算了一下,就这一天,至少已经为我们赚了四五百块钱!

铁军乐得合不拢嘴,老蒲也满意之极。

想也能明白。照这样的销售情况来看,每天能挣好几百块,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万多两万块啊!这种收入可是已经到了白领的水平了!我们这些连学位证都还没领到的人,之前又怎么敢奢望呢?

老蒲把票子点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钱锁在柜子里。这一夜,我们几个睡的格外香甜,而且做梦还带着微笑。

但自从第二天起,营业额就差得多了,总共就卖了七百多块。其中第三天根本就没有开张。第四第五天都是只有两三百的营业额。

老蒲有些坐不住了,没人的时候总是嘴里不干净,说咱们的货又便宜又好看,怎么就没人来买东西呢?

又过了一周,情况还是没有改观。整整七天,销售额才不到两千块,和开张第一天的收入相等。

老蒲更是纳闷,怎么生意会这么冷清呢?于是跑到周围的几家商铺去询问。其他那几家店里的老板也都叹气摇头,说生意难做!而这一切,这都是大厦周围施工惹下的祸根。

大厦的物业原先计划要把底下几层商铺都租出去,而且全部租给象我们一样的特色小店。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并一步步的扩大影响,增加客源。

谁知,就在开始招商后的几天里,一个施工队突然驻扎在大厦周围开始施工。这可不是什么小的施工项目,是市政工程的一部分:新的地铁线路要从这里通过,这批工人是来做坑道挖掘的。

这一下,大厦周围仅存空旷的地方都被圈了起来。推土机、挖掘机陆陆续续的开进了工地,并日夜不停的开始施工。

图书城周边一时间嘈杂无比,环境变得极差。这样一来,大厦的招商也受到严重影响。自从我们入主以来,居然连一个新店铺都没能租的出去!

大厦似乎突然也在一夜间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减少对外的宣传了。其意图再明显不过:此时即使优惠,也不会有商铺愿意进场。倒不如等地铁修起来,这个地方的客流量就上了台阶!那时候,即使整个租金翻上几番,也会有商户挤破头的想要进来。现在施工的这段时间,店铺空就空着吧!

最可怜的就是我们这些刚进场的个体商户,都还没有回本就被套住了,只好听天由命。

此后的两个多月,销售额继续一落千丈,每个月就只卖出个六千左右。不算进货的成本,也就刚够交店租和吃饭的。这可是实打实的在赔钱啊!

我们的心情也直落谷底,全然不见了刚开业时的那种兴奋。成天呆在店里没精打采的,骂来骂去的发泄满腹牢骚。

老蒲却是我们几个里面最为着急得。

开店前,我们本来商定要去筹集十三、四万的本钱。其中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作周转金,就是考虑到刚开业时可能会赔钱。这笔周转金的数额就是按照每个月亏三千到五千准备的,希望可以在惨淡经营的时候,仍能够支持店里一年。

可是最后我们并没有筹到那么多的现金,总数只有将将十二万的样子。

除去九万的开店花费,按照现在的经营情况,两三万的周转金,最多支持半年。而现在,我们的小店开张已经三个月了

没有周转金,等于没有办法更新货源,也没法续缴店租。

资金这件事压得老蒲身心憔悴,我们看在眼里,都替他难受。只好每天想些有趣的事逗他开心。

这天早上,我和铁军先去店里值早上的班,路上看见有很多人围观地铁施工现场。

我们哥俩相互看了看,觉得这事挺新鲜:这不就挖个地铁么,已经挖了两个多月了,还有什么可看的?

不过中国人天生爱凑热闹,我们俩还是凑了过去。一问之下才知道,昨天夜里出事了,刚挖开的一块隧道,突然塌陷了一角,算是不小的事故,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我们俩暗道这挖地铁也够危险的,说塌就塌掉了,将来地铁通了咱还敢坐么!

周围的人又说了,光是塌陷不算什么。奇就奇在这一塌不要紧,刨开塌陷的土方之后,出现了一个造型古朴却又保存完好的石碑。

据说石碑底下还有一处石门,两扇藏青色的石板,上面刻着雕花图案,甚是美观。

有人说,这是一座不知哪个朝代古墓,说不定还埋葬着哪位小有名气的历史人物呢!

大家传的如此绘声绘色的,我俩好奇心大盛,也挤进围观的人群

从施工工地围挡处的缝隙里,便能清晰的看见塌陷的坑洞。如果角度选择的当,还能隐约的看见那所谓的石碑。

毕竟工地有蓝色的铁皮圈着,大伙走不到近前。只能远远的瞅几眼,过过好奇的干瘾。

这一凑热闹,足足耽误了半个小时!等我们来到店里,看到老蒲竟比我们先到了,满脸的不快,似乎是在责备我们耽误了开张的时间。

我和铁军赶紧把地铁工地发现古墓的这件趣事告诉了他,想逗他开心点。

老蒲听后,先是一脸的惊诧,而后又无奈的苦笑连连,说道:你们说吧,大厦边上出个古墓对咱又有什么用处?那边挖地铁施工影响了大厦客源不说,咱的店里可是要真金白银赔钱的!难道说还能把这古墓修建个旅游景点出来招揽客人?老子真想把这个墓撬开,值钱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卖掉,省得店里交不起租金!

我当然不会把老蒲的气话当真。心想也就几天时间,文物保护部门的人一定会来处理这件事,说不定还能上一个新闻。更好的情况是这里被保护起来,成为市中心的一处古迹。

如果真是这样,便等于给大厦做了一个免费的宣传,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古墓的事情渐渐的被人们淡忘了。周围常住的就那么些人,看过之后就不再新鲜。

文物部门和媒体也都好像很忙,直到现在还没见有什么针对性地行动发生。

我们后来顺路又去那工地看过一次,发现施工单位仅仅是把那个地方简单的多拉了几根铁丝,也就不管不顾了。

那座古墓,依然孤零零的呆在那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