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股汇学徒》14.3.1道氏理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逸飞已经明确的告诉我,现在我已经不用再费心思学什么技术了。因为他已经将技术分析最基础的东西教完了。就像我平时做菜一样,食材已经准备好了,只要真的将那些东西背的滚瓜烂熟就好了。这样做也就算是及格了,剩下的就算菜谱和手法了。其实光是用这些去交易,还远远不够。就像虽然可以生吃,但吃的久了肯定会有问题的道理一样。于是就要将这些,真正的组成一个交易策略。可逸飞却强调,就算是现在将策略真的给我,我也很难真正的全面使用。因为虽然我眼前没有什么可想的,但将来也一定会迷茫。于是他开始给我讲解真正的基础,就是一切技术分析的基础。交易的根本理论。

其实理论这些东西我一早就接触过的,毕竟周老师的笔记我不是白抄的,周老师也一直在说这些东西简单的知道就好了,不用去细推究。但是逸飞简单的看过我的笔记之后,就给我讲了一个一手和二手的问题。

“大师,首先你们老师这样讲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如果你开发客户,你是希望他赶快交易,然后给你带来佣金呢?还是希望给他办个简单的为期半年的学院让他好好的将交易理论全部的看一遍呢?”

“嗯……明白了”(靠,老夫毕竟是开过公司的人。)就这样,不用分析我也理解了周经理当初的那些话。

接着逸飞说道:“大师,其实整个市场的分析基础就是这些以前的大师们构筑的。现在虽然新的理论日新月异。但根本还是在于以前的那些先辈们的努力上,如果你不看他们的原著,你就真的不可能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而进人的很多理解也是牵强附会的,很可能他们连过去的东西都没认识就自立门派了。他们都对市场有自己的理解,于是在引用的时候也难免会断章取义。于是本来正确的东西,到了这里就会变得似是而非了。其实我希望你去看原著,就是英文的。但咱们手头现在没有。所以,如果连汉译本的都没看过,就真的不可能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了。最后被骗了也就只能说自己无知了,要知道那些东西往往是这些人一生成就才能流传下来的,远不是现在人们拍个脑袋就能写出来的。”

于是就在他严重的建议下,我挑选了书房里的以前买的书,开始看起来。说实话,这些东西买的时候我似乎还是满心期待要读的,可是后来买回来就放起来了。多亏我没把这些东西搬回老家,要不估计这辈子也不会读了。在我开始读这些东西的时候,逸飞特别强调,要我好好的结合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来读。看他的意思,似乎这比理论本身来的还要重要。于是人家的一句话,就成了困住我的大魔咒。

三月,应该是春天的季节。不是有阳春三月这样的说法吗?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现在用的是阳历,而人家用的是阴历,那就怪不得现在还冷的直打颤呢。逸飞现在明显有要和我同居的意思了,人家的理由是大师手艺惊人。他甚至不避讳的在我主卧室里开始进行交易了。开始我还很新奇的激动了半天,但看他打开账户也就是一个1000美金多些的账户。就这种水平还敢叫嚣?但是逸飞在给我打开了另外几个同样是一千左右的账户之后我就明白了,他所说的安全问题。

“大师,这是我GTS平台开的几个账户,都是不同公司的,其实交易软件这种东西往往相同,只不过公司不同罢了。赚了钱就简单的提出来,然后再慢慢做就好了。像MT4这样的平台也有很多公司在做的,所以暂时看起来这些账户应该不会引来注意的。”逸飞笑着解释。于是他开始做单了。靠,看完交易记录我才发现,他的很多单都是全赚,虽然他有的账户一天也不交易一次,他最无耻的地方在于,竟然20个点的“毛刺”,他就搂了一单。

“哥哥,你不是说这样做很危险吗?”我简单的刺激道。

“呵呵,大师这你就不知道了,我的账户很多都是我自己的,当然也有朋友托我打的。但这些单都是要盈利的,不是在搓单(注:搓单是指为了提高交易次数进行的交易,主要是为了赚取交易的佣金。)所以获利是第一位的。分散成这些账户是为了保证资金安全的。但是我同时能操作的账户是有限的,同时一天的交易次数我自己也规定了一定限度,这不可避免的压缩了我的利润。但是毕竟是在盈利。至于你所说的‘毛刺’,其本身也是市场波动,只不过要把握这些就需要有市场的感觉了,呵呵。其实你所谓的长期我也做的,有一个账户我到现在还持有EUR(欧元)的多头头寸呢,从附近就开始了。这个我就是看到一千点以上的行情,只不过如果行情能按预想的走的话,这个账户就会翻十倍了,到时又要小心的提钱了,呵呵。”看起来他又开始没心没肺的炫耀了。

摆脱了和他在一起的无力感,我安静的跑到小屋里,看我的第一个要精读了理论,技术分析的基石――“道氏理论”。在我们教材的选择上,我和逸飞是有争论的。我身边有一部《道氏理论--市场分析的基石》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的,由陈东编著的。我个人的感觉是人家既然是编著的,应该就是抱着国内的统一态度,就是对国外资料的总结性汇编。但是逸飞向我推荐的是《股市晴雨表》,是1922年,威廉•彼待•汉密尔顿著的吴全昊译本,国内一共对于这部书有两次翻译,但是还是这个本子看起来不是很费力。当然《道氏理论》的另一个本子是罗伯特.雷亚1932写的,但是国内似乎没有翻译本,这本书在国外也已经绝版了。所以只有看些网上的文字了。当然“道氏理论”的书籍远不止这些,例如1948年出版的由约翰 .迈吉、罗伯特 .D.爱德华所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继承并发扬了查理斯•道及理查德•夏巴克的思想,现在已被认为是有关趋势和形态识别分析的权威著作)。反正我应该不会在这一根绳儿上吊死,只作为了解的手段,这些暂时还是足够的。

于是我最先开始阅读的是《股市晴雨表》。这部书真的是非常的精彩,如果不看说明,我很难相信这是一部90年前写的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像什么是市场、为什么股市是一个必然、成交量的表现,失败的交易的原因、保证金、卖空方法等等都有十分有趣的论述。而这一切都归根为一句话就是:周期运动。

人家一开始就引用了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米特拉之塔” 周期:

“人类所有的故事都表明同一个主题

不过是过去的再现而已;

先是自由和荣誉;

当这些消失之后,

财富、罪恶、*和野蛮终于到来,

而历史虽然其容量无边无际,

内容却如出一辙。”

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之下,其将股市的周期看作是来自上帝的命令,并将这作为第一定律。于是文中说道:“股市的运动从来不是偶然的,而且我记得自己曾经指出,歪曲股市的运动以进行欺骗是不会有任何好处的。这一切必然是受某种定律所控制的,我们现在的目的正是要看看自己能否有效地把它归纳出来。乔治•W•凯布尔在多年以前曾说过:“我们所说的机会或许就是某种定律的机理,这种定律如此浩渺,以至于我们一生中只能一两次触摸到它的轨迹。”这样精彩的论述在文中比比皆是。但是越看到后来我越是发现,这绝对不是将“道氏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分析的方法来进行介绍的。而是上升为一种哲学上的思考,是关于循环周期的一种理论。经济存在循环,这循环被“晴雨表”表示着,而这“晴雨表”简单的可理解为股市,测量股市用到的是综合类指数。

于是,在这种简单的思考之下,他提出了相关问题思考的结果。市场里获利的,一定是了解这种周期趋势的专家,交易量就是在变相的介绍现在是何种趋势。既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显然人家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概念了,而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牛市、熊市、鹿市的区别。)关于保证金人家自从一开始就明确:过高的杠杆比例绝对是十分危险的。汉密尔顿在这里直接就引用了查尔斯•H.道的原话,在1901年7月11日《华尔街日报》的社论中,查尔斯•H.道写道:

“一个人无论资本是多是少,如果他希望在股票交易中得到的回报是每年12%而不是每周50%,那么从长期来看他的结果要好得多。每个人在个人经历中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那些在经营商店、工厂或房地产时小心谨慎的人却似乎认为,在股票交易中应该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世上没有比这更荒唐的想法了。

“一个人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条件就是将交易限制在与资本相比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纵观这本书很难说是将“道氏理论”和盘托出。但是又确实是在将“道氏理论”进行彻彻底底的介绍。只不过这个介绍,对于现在简单化的理解来说,要更加的深刻和富于启发意义。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对于“循环”的理解。是对于经济整个环境的思考,而进一步的将这个理论降低为一种明确提法的是雷亚的著作《道氏理论》。最后将其彻彻底底的作为一种可以被用来交易的方法的,还是咱们中国人的汇编本。

在雷亚的本子中将道氏理论系统的进行了概括式的梳理,于是提出了“三大假设”和“五个定理”。

道氏理论有极其重要的三个假设

假设1:指数或证券每天、每星期的波动可能受到人为操作,次级折返走势也可能到这方面有限的影响,比如常见的调整走势,但主要趋势不会受到人为的操作。

假设2:市场指数会反映每一条信息。

假设3:道氏理论是客观化的分析理论――成功利用它协助投机或投资行为,需要深入研究,并客观判断。当主观使用它时,就会不断犯错,不断亏损。

道氏理论由五个“定理”组成:

定理1--道氏的三种走势(短期,中期,长期趋势)

定理2--主要走势(空头或多头市场),因为驱动市场价格走势的心理性因素基本上仍相同

定理3--主要的空头市场(包含三个主要的阶段) 1.不期待上涨、2、不利因素涌现、3、绝望的抛压,急于兑现。

定理4--主要的多头市场(也有三个主要的阶段)1.人们恢复信心、2.利好不断、3. 投机热潮转炽,而股价明显膨涨。

定理5--次级折返走势(也称“修正走势”,多头市场中的下跌走势,或空头市场中上涨走势)。中级走势不是逆转,这需要成交量的观察。

于是至此我们终于看到了近代对于“道氏理论”理解的来源。而国内的汇编本也十分优秀的将原本是一种关于经济、市场思考的哲学理论,变为了事实上可以*作的一种交易工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理论与实践。我更加倾向的翻译为:心法和剑法部。先是对“道氏理论”进行了原理上的介绍,然后就开始综合趋势线、通道线、移动均线和形态等等手段来和“道氏理论”相互印证。其更加好的是将这种理论严格的翻译为了操作层面的东西。对于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进行了操作的量化理解。这本书可以说更加像中国的教科书。例如国外对于数学的原著往往是很高深的思考,但到了国内就成为了一个个考试用的公式本本。对于这种努力我是很喜欢的,毕竟我还是喜欢有答案的考试。这大大的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三句话,这是技术分析三大假设的另一种表述:

1.道氏理论是经济周期的晴雨表――市场行为包容一切

2.基本运动不能被人为操纵原理――市场按趋势方向演变

3.道氏的时间周期――历史会重演呢

看来真是同样的话语通过一千个人的表述就会有一千个含义,这句话真的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们清楚的看到了道氏理论称为市场分析的基石的原因。正当我被这种伟大理论征服而激动不已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虽然我的书房是小屋,但是平时我也会关上门不被打扰,而现在的敲门人我不用算也知道是哪个白痴。

“进”我平静的大声说道。

逸飞先是头钻进来,看着我然后露出了一脸的媚笑,“呵呵,大师在呢!”

“曰。”我自然知道他不是进来看我在不在这样简单。

逸飞笑的更加礼貌了,“呵呵,大师,你说你,用什么文言啊,我就是想你来看看你。”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做完单了?”

“嗯,做完了,正等着和大师吃晚饭呢。”

“有何计划?”

“出去吃大骨吧。”

“善。”(靠,看来这小子知道我今天累坏了没工夫做东西了,算这小子识相。)

……

在我们家附近有一家大骨店,口味十分的地道。每一次我想吃大骨时候,这里都很少让人失望。有的人喜欢吃大骨炖的肉,虽然这些肉十分的入味儿,但真正的吃骨头就是吃大骨里的骨髓。这些骨髓经过几个小时的熬制,味美鲜香,用吸管一吸,当真是齿颊留香。这时再配上一些清淡的小菜,当真是不错的享受。看来我损失的脑细胞应该有些补偿了。当然,这种东西不是白吃的。于是我和逸飞酒足饭饱之后,就开始了夜晚对于公园的巡查,(有时候我真的想,实在不行老夫就应聘公园巡逻的兼职,当然这首先得人家有这个工种。)

晚风可能有些微凉,但能量厚重的大骨可不是吃素的,简单的吃了些就已经满面春风了。徐徐的晚饭打在身上愣是觉得十分的惬意,似乎此时已经开始了夏日的散步。

“大师……”逸飞叫道。

“嗯?”吃饱了我也懒得回答。

“没事,就是叫叫。”逸飞笑道。

“哥……”我模仿道。

“小坏蛋叫谁?”逸飞接道。

“小坏蛋叫……靠,你把老夫当白痴啊。”我怒道。

“呵呵,大师怎么是白痴,大师反应真快。呵呵呵呵”逸飞开心的笑道。

“废话,要不老夫能叫大师嘛,呵呵”

“那大师今天看书如何啊?”

“那有什么看的,其实这些我早就知道了,道氏理论不就是讲趋势和周期的吗。我们早就认为天道循环。这种思想,咱们中国古代早就有了。佛家讲轮回,咱们的阴历历法就是六十花甲子,每六十年就是一个循环,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虽然后来又有了“元、会、运、世”的方法,但是真正的循环的思想却一直没有断过。”我简单的说道。

“元、会、运、世?”显然逸飞被我唬人的名词吸引住了。

“嗯,就是宋代的邵康节自己的分法,简单说就是一个就是算时间的法子。没什么特殊的,只不过按照他的理论又会有各自的变化罢了。”我简单的说道。

“邵康节就是‘梅花易数’的邵康节?”逸飞问道。

我吃惊的看着他,“哇,你素养不低啊,这都知道?”

“呵呵,我是大学生。”逸飞笑道。

“嗯,就是他,只不过世人大都认为他是一个卜士,就是术数界人士,但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当时的儒学家,就是当时的哲学家,呵呵。”我简单的介绍道。“其实这种循环的思想我们早就知道了,天地万物皆会经历成、住、坏、灭这四个阶段。简单的说就是生成、保持、毁坏到最后的彻底灭亡。万物周而复始,春夏交替,天地变迁,而人世又哪有什么特殊的呢?”

“大师能这样理解,那确实就是简单多了。那大师所谓的趋势又是什么呢?”逸飞问道。

“跟你这个级别的人交流真是费劲,呵呵。”我先挫挫他的锐气,然后接着说道,“打个比方,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吧,其实这就可以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趋势了。例如一个小孩开始成长,虽然从教里上来说一个人生下来就只有一件事,就是变老。但显然为了便于理解,还是说成长的阶段应该算作是生成为成人吧。于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趋势就是长大,也许这期间他会生病,也许也会碰伤,但这并不会阻止他成为一个体健貌端的美丽男孩。同样,一个年近耄耋(就是*十岁)之年的老爷爷,也许会返老还童的长出新牙,但并不会掩盖他正走向永恒的安静的趋势。这就是趋势的本意了。”

看到‘白痴’若有所思的样子,看来他真的听懂了什么似地。“嗯,大师你真厉害,什么东西你一讲,就跟哲理似地。”

“呵呵呵呵,老夫本来就是哲人嘛。”我开心的笑道。

“你不要折磨人才好。”逸飞接道,“算了咱们还是聊‘道氏理论’吧,你对他的创始人查尔斯•道有什么了解?”

“查尔斯•道出生于新英格兰。死于1902。他是一位新闻记者,曾经在股票交易所大厅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开始从新从事报纸事业。后来,他设立了道琼斯公司,出版 ‘华尔街日报 ’,报道有关金融的消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他的关于股票市场的文字,都是在1900年到1902年,他当编辑的时候,写的许多社论,讨论股票投机的方法。事实上,他当时写的更多的是类似于散文的东西,而‘道氏理论’的正式出名,那是别人在三十年后不断总结的结果了。”我简单的回忆了下我一天看的东西。

“大师记性真好,这里你一定要注意到作者的背景,往往他有什么样的背景,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偏向哪一面。例如道氏的新闻背景就使得他的观察更多的像是社论,于是从消息和市场两个角度来考察,最后总结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本身可能在市场之外,于是关心的角度就不同了。其实以后如果你阅读原著,你就越会发现往往是这些理论的创始人,就真的不是把这种东西作为交易理论。当然我没包括江恩啊。他们大多是认为自己发现了市场里或是经济运动的轨迹。于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思考的角度往往是更加好的思考方式,但是这本身不能直接的用于交易。因为还太粗糙了。于是需要后人的加工。可是在这些加工之中难免就会将原来本来不可削减的东西给忽略了,所以一定要从原著下手。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思考的角度是正确的。虽然这不能保证你获利,但却往往能保证你生存下去。”

“嗯,我也发现了。原来我以为‘道氏理论’就是简单的趋势理论,就是一直个股的行情,上升就是主要趋势啦什么的。但是看完‘晴雨表’我才发现,人家最先想到的竟然是指数和个股,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以前根本就没有。”

逸飞接道:“不错,大师。像指数其实就是当时的市场趋势,是很多股票所综合起来看到的市场的根本运动。所以才重要,这可比简单个股的趋势重要的多。正所谓‘个股难敌大盘’就是说,如果经济整体不好的时候,单个行情往往是有限的。这就是单个个股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道理(系统性风险简单的就是认为大盘风险,其实就是整个市场的风险,而非系统的分析就是个股的自身风险)。但是大师,我让你看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本书的年代是1929年以前的。现在人们一谈投资往往就大讲巴菲特什么的,于是价值投资就横行于世了。但是你知道吗,这群小傻子在引用数据的时候往往忽略1929年的危机,而是只截取这之后的东西。理由很多,例如他们会说什么那个时候市场不健全,不成熟,或是太远,没有样本价值等等,全是唬人。要知道,市场就是市场,而市场永远是对的。他们之所以这样统计,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论往往只在一段时期内好使,于是他们就为了证明自己的东西而故意的无视历史现实。”

“统计这样危险吗?太不要脸了。”我愤然道。

“呵呵,有一本《统计陷阱》 ,是一个叫达莱尔•哈夫的人写的,你有空可以看看。看完你就知道统计是骗人的东西了。呵呵。”逸飞笑道,“但我并不是说这些数据没有用,毕竟这些东西最后会直接作用于大家的心里,然后对市场产生影响。所以数据的价值不容小觑。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来继续理解什么叫趋势吧。大师你记不得的道氏理论在我给你的资料中,对于空头和多头市场的三个阶段的分析?”

“嗯,空头就是首先人们不看好,于是利空传来,再就是人们恐慌性抛售。而多头就是首先人们恢复信心,然后利好传来,最后人们追涨开始。”我得意的看着他,(想考老夫,下辈子吧!)

“嗯,但是大师你发现没,如果是空头市场往往就是利空消息,如果是牛市就是利好不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逸飞神秘的笑道。

“这……”我一时语塞。

“我管这种现象叫做:必然的偶然性信息。”逸飞答道,“例如说在牛市之中,人们认为这个时候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消息,一定是支撑市场上行的,于是这个时候不论什么样的信息来到市场就真的只能算是利好了。道理是这样的,如果传来的消息是不好的,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利空出尽。如果这样的坏消息都出来了,还能有比这更坏的消息吗?那么接下来一定会更好。于是我们看到牛市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成了利好了,因为人们相信这样的坏消息已经过去了。于是这种利空就不叫利空了,反倒是人们心中的利好了。同样的道理,在市场很悲观的时候,再好的消息往往就是一般坏消息,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利好兑现。股市是炒预期的,你都没有预期了你还说什么。于是这个时候不论什么都成了利空了。信息虽然是偶然发生的。但当它传到了市场里面的时候,就真的成为了必然要出现的东西了。于是就成了‘必然的偶然性信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但是市场的表现却截然不同的原因了。像现在传来的创业板要开市的消息,你知道这个消息传了十年了,你知道为什么十年都不批,现在突然要开始在传吗?”

“创业板,不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吗?据说是对市场有好处的说,可以更好的融资啊。”我简单的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说了一下。

逸飞笑道:“这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咱们中国的股票市场,中国股市现在已经接近18年的历史了,当然我说的是真的有交易所开始啊,但是咱们的市场很多规矩还不一样。并不是一个平衡的有效市场。所以局部的失衡是一定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创业板的上市对于一般的股民来讲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十年前之所以不让上市是因为总理看到,很多创业板的公司是在当时的‘权二代’手中,这些股票一旦上市,就会迅速圈钱,最后受伤的一定是不明就里的人。只不过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是太多罢了。其实咱们的中国股市就是政府的喉舌,近两年中国股市这样的例子很多的,但真正明显的是在99年左右。”

“靠,99年的事情你都知道?”我冷冷的问道,“不是拿书本来忽悠我吧。”

“呵呵,我是专业人士,”逸飞笑道,“当时我也刚刚上大学,但学的就是金融,当时炒股很热的,后来我南下深圳就是想当红马甲(就是交易所场内下单员),要不也不会离家出走。”看来这个“白痴”又开始缅怀自己的光荣历史了,“大师,当年的99年市场经过几次震荡虽然看起来是下跌趋势明显,但显然是整齐的下跌,同时也出现了收敛的走势。最后一跌是采取了竭尽掉空的走势的。然后就开始了收敛上升,当年你知道的就是高科技概念开始活动的日子了。你知道吗。当时最有趣的是行情进行了一半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股市的特约评论员文章,题目我现在还记得,‘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题目真好,股市就是信心的地方,而我们股市就是要‘规范’才会发展。当时一下就记住了。过了几天电视上就是中央台也开始新闻指出这是中国股市的机会。于是行情就真是一路高歌了。但其实如果从技术的角度着眼,就会知道这些都是行情的必然。”说到这儿,逸飞似乎开始有回忆般的笑容了。“大师你还记得历史上的各次井喷事件吗?”

“624井喷,这个我是听说过的。但具体的就不知道了。”我头一次的老老实实答道。

“是这样的大师,当年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叫停国有股减持,于是大家认为,这是管理层的救市政策,政策底马上要得到确认了,另外,传出来美国次级债问题当时有了缓解,世界的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和上扬,于是当天上证综指跳空高开140多点,涨幅达9%左右,几乎所有的A股均涨停,那个时候可真是满盘红啊。但是如果你观察就会知道当时是一个下降趋势,于是没过两天就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了。从此便绵绵阴跌到2005年的998点。其实历史上的井喷并不算少,但没有一次是改变趋势的,要么是利空,要么是利好,没有别的。信息就是这样作用于市场的。”

“嗯,所以趋势之中,没有意外。”我若有所思的说道,“飞,但是在应用道氏理论时往往似乎很滞后啊。”

“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很难分清到底是一个中级趋势的调整,亦或是整个大趋势的反转,所以道氏理论要等到确认日。但近来道氏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所谓的‘123法则’虽然不能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从操作上却真正的简单了不少,再来就是配合‘2b法则’就很好了。”

“讲明白了。”我不耐烦的说道。

“这样,所谓的‘123法则’就是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吗,我说三句话,你背下来就好了。第一、破趋势线。第二、上升趋势不在创新高,或下降趋势不在创新低。第三、上升趋势,价格破前低,上升中价格破前高。其实这就是对于‘道氏理论’中关于趋势的浓缩版。你看,首先是破了趋势线,要知道很多情形是行情到了头部可能会盘整,但不论如何会被动的打破原来的趋势线,然后就是盘整或者不再出现新的高点了。最后就是如果下跌,就会破前期调整的低点。这就可以简单的判断短期内趋势可能转变了,简单的例子就是M头破颈线位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那所谓的‘2b法则’呢?”我问道。

“也是一句话,上升趋势中,破了前高,但是没有持续,然后跌破了前高。下降趋势也是一样,这就是了。这其实‘2b’就是‘123’中的那个‘2’的条件延伸,虽然创了新高,但没有延续新高。要知道任何行情的结束大多数是急上急下的。懂了两个法则就能很简单的判断反转了。虽然不准确,但是毕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逸飞接着说道,“大师如果有兴趣就回家玩玩,我给你份资料好了。”

于是我和逸飞散完步就回到家里,我沏了些普洱,说是能刮脂的东东。然后逸飞将08年的头部开始给我用“123法则”分析。

“大师,你看,在07年,10月16号出现了6124的最高点,然后在10月26号出现了5462的低点,这首先破了趋势线了吧。我说的是从07年7月10号到10月的这个趋势线,然后就是反弹到11月1号的6005点,然后就向下了,这就是不能继续创新高了,于是‘12’都有了,最后在11月8号这天最低是5328,这就破了前面的最低点5462了。于是‘123’全有了,这个时候就是考虑出来了。”

“这不就是简单的破颈线位吗?”我问道。

“那你以为是什么!呵呵,都是一样的东西只不过殊途同归罢了。所这些所有的理论什么的,都是一样的。因为就是表达一个市场里的事情,所以没什么可以例外的。”逸飞简单的答道。

也已经深了,慢慢的屋里开始飘荡起了普洱茶的味道,想来减肥似乎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坚持喝应该会有效果吧,”我不禁想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