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在青天水在瓶》第十章 高课长之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丹平刚刚过完十五岁生日,还不出一个月,日本政府在南京向中国政府递交了投降书,日本天皇正式向中国投降,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我们胜利了!”每个中国人都以战胜者的姿态奔走相告,举国欢腾!

高课长作为大汉奸被捕了,等待着人民的公审。然而,他没有等到被审判的那一天就死了。

自从被关押后,高课长如哑了一般,再也没开过口,既不认罪,也不为自己辩护,不吃也不喝,不到一星期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丹平才得知,就在那高墙内,在高课长的眼皮底下,像老郭、丹平这样为抗日地下组织搜集情报的人员就不下十人。那黑夜里一声声催人心肝的惨叫,有的来自暴露了身份、被严刑拷打的情报员,有的却是因“宁可错杀,绝不放过”而错抓来的替死鬼。有的抗日情报员英勇不屈、死也不向敌人透露一点信息,最终被活活打死,或秘密杀害;也有的情报员经不起酷刑而供出了其他的同志。幸好当时地下情报机构的组织非常严密,多以单线联系为主,即使有一两条线上出了问题,其他线上的情报工作依然可以如常运作、不受影响。丹平和老郭都是那场严酷战争中,在这条特殊战线上的幸存者。

高课长大概到死也没有想到与他朝夕相处一年多、看起来稚气未脱、淳朴天真的那个十四岁的“小子”也会是他的死敌抗日情报员。当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眼皮底下就混入了抗日情报人员时,他震惊,但更多的是害怕、是恐惧;当他看到被捕的情报人员在严刑拷之下打下依然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时,他的恐惧在加深;当他终于从某个经不起酷刑的抗日情报人员身上打开缺口却收获了了,而他的每一步策略、行踪、安排还是被敌方了如指掌时,他才有点明白为什么古人能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他由恐惧而进入到了绝望。

高课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与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个可以否认这一点。如此聪明之人应该早已从身边发生的一切中洞悉到大势所趋、预见到自己的结局了吧?或许他当初走进这高墙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高课长之死,在丹平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两个不同面目的高科长轮番地在丹平的脑海里闪现:一个是敏感、多疑、凶狠、暴跳如雷、杀人不眨眼的高课长;一个是悠闲地品着西洋咖啡听萨克斯管乐、熟谙兵法、喜高谈阔论的高课长。丹平终于没有看到想象中高课长被捕后应该出现的场景,如负隅顽抗,如跪地求饶、如申辩自己曲线救国。。。丹平不明白高课长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样一条路,也没有人会知道了。或许这根本轮不到他去选择?丹平努力地回忆着与高课长朝夕相处的一年多时间,但是他只是发现了自己一点也不了解高课长,他藏得实在太深了;正如高课长到死也没发现丹平也是抗日情报员,这两个生命原本应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集点,只是在一个极端偶然的时节,居然也会擦肩而过。。。

高课长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对丹平来说,却是新的人生道路的开始。在高墙内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完成了生命中的蜕变,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而注定与他的祖祖辈辈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