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启闹革命》第二章 天启登基(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位同学,不好意思在此向大家道个歉本书名字应该是《天启闹革命》,因为是新人新书挺紧张的所以厚颜希望大家宽恕则个!

且说给事中杨涟伙同辅臣方从哲.大臣周嘉谟李汝华等人好容易将准皇帝弄到手,当下便一兜脑的将人塞进早已准备好的轿子中,也顾不上那许多繁文缛节四人各执一根轿杠放在肩上,风风火火地欲往文华殿行去。。c可是刚过拐角眼见轿夫准备接手,乾清宫中便急急忙奔出一人,却是李选侍心腹李进忠(既魏进忠=魏忠贤)。待此人站定阴狠道:

‘汝辈欲挟之何往,意欲反耶’

杨涟听了这话当时火冒三丈,简直做贼喊抓贼嘛!这些个人脸皮究竟是什么做的,当下便把轿子交给轿夫回身怒骂李进忠

‘先帝驾崩,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尔等擅押太子拒不使其继承大统,究竟何如!!’

话毕,也不管这李尽忠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袍袖一挥扬长而去。殊不知天下小人莫如宦阉,这李进忠竟是恨上自己,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文华殿里众人总算是把准皇帝推上龙椅坐定,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也顾不上喘口气便齐齐拜倒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尽管大家脸上都出现掩饰不住地疲态,好在人手众多,这声山呼也能使偌大的宫殿产生些许回音。——————这声宣告在一六二零年的秋天响起,伴随这声山呼的将是民族的腾飞和世界的震颤!

朱由校显然对这场景还不太适应,惊得从雕龙金座上弹起双手在胸前不住地划拉,憨厚的笑道:

‘不敢当,不敢当...这可如何使得.......’待见到众人像看外星人似的盯着自己,猛的醒起自己已经是皇帝了,忙整肃仪容做高深状中气十足道:

’众卿平身~~!’

既然朱由校已经接受朝拜,哪么当务之急就是举行登基大典了。待群臣平身礼毕正拍打官袍的当口,人群中忽地弹出一老头,只见这老头-唰地一下窜至大殿中央稳稳立住朗声道:

‘陛下,臣有本奏’

朱由校定神一看,原来是礼部尚书高攀龙(篡改!万望各位同学宽恕)。只是看他刚才那矫健模样朱由校怎么也不能相信此人已是五十八岁高龄。殿上诸位大臣自是知道这高攀龙从小喜读书,非常懂礼节。六岁开始读书,十二岁学写八股文,二十一岁中举。万历十四年,无锡知县李元冲聘请江右学派的罗懋忠和顾宪成到黉宫讲学,高攀龙受其影响,开始潜心研究程朱学说,确定了治学方向。万历十七年中进士,不久,嗣父去世,(支持我,请上起点文学网)他回家为嗣父守制三年。待其服满后,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开始了曲折坎坷的政治生涯,现在却是官拜礼部尚书。朱由校以前也见过此人几次,只是高攀龙的经历他知道的就不如众人详细了,但在他映像里此人和蔼有加,言谈风趣,再加上高攀龙的确生的一副忠臣样,因此朱由校对此人不禁生出几分好感来,说道:

‘高老大人,何以教我?’

‘陛下既登大宝,何不于今日便举行登基大典,须知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早行大典之事上可早定文武下可早安民心。臣恳请陛下即行登基之事!’说完之后干脆的以头抢地作诚恳状。

“臣等亦恳请陛下行登基之事。”列位大臣也都袍袖两拍伏地再拜高声附和道。只是可怜了刚刚才拍打干净的官袍。

朱由校一听到这个,当时就纳了闷儿,还举行登基大典哪~~~~那刚才那算什么回事?我这不是已经坐过龙椅接受朝拜了么?看来咱校哥儿对于做皇帝这事还处于入门级的初哥状态。顶着满脑袋的问号不算,还不能露了馅,否则刚树立起来的英武形象不就全毁了!!?当下便大马金刀地往龙椅上一坐,高深莫测地向高攀龙问到:

“高老大人可知今日是何日?”

"启禀陛下,今日乃是九月初一,并无什么节气。“高攀龙也摸不透新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索性老实地回答了

“这么说来,再过三天就是九月初五!恩......朕尝闻天子又称九五至尊,然则朕欲三天之后正式昭告天下登基,取其九五之意,不知诸位臣工以为然否?”朱由校觉着自己这缓兵之计用的还挺好,不禁露出自得的笑容,好不得意。

大殿上众人登时被雷翻,这理由也太强大了吧,根本没法辩驳呀!!众人只得双手抱拳道,吾皇英明神武云云。就这样天启帝的登基大典便定在了一六二O年九月初五(这次没篡改吧?)接着便有大臣倡议定年号,朱由校从小便没念多少书,时间精力都弄到木匠钻研里去了,哪儿弄得懂这个?只是心里老惦记着乾清宫那突然出现的怪物,眼看着大臣们在那里你提出个年号,我否定一个年号耗费了不少时间,他终究是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郎,哪里扛得住这般傻等,登时不耐烦了起来。待听清一个‘天启’的词,立马说道:

“天启.....不错啊,还是杨爱卿才高哪!就定为天启吧!”尽管明朝的文官集团向来以顶驳天子来彰显自己刚正不阿,可眼下的是可是新皇帝,大家都得留着点脸面以后好混不是。因此众人又是一堆马屁奉上,唯独杨涟一脸难看,他刚刚明明说‘天启’这年号不太好来着.......

既然正事貌似都解决了,朱由校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只想回转乾清宫去好好研究那怪物一番,便对下面正马屁连天的大臣们说道

“仗诸臣工高才,既大事以定,朕甚欣慰,然天突降奇物于乾清宫,不知来意善恶,朕甚心忧哇~~!欲往查个明白,诸位可愿同往?“

说完,也不等众人反应,便离座而起,脚步轻快地朝门口行去,一颗心早飞到乾清宫地界坦克0856的身上。亏得众人反应迅速动作敏捷,一堆人乱哄哄的拉住了即将夺门而去的朱由校。有大臣就恨声说道:

”臣等无能,使得乾清宫未能清净,还请陛下暂居此地为好!“

”今日殿下之身,是社稷神人托重之身,不可轻易。”吏部尚书周嘉谟也严肃地说,朱由校见到形势如此,也知道事态严重,就按捺下去乾清宫的念头点头同意。杨涟这时又对随行的太监们说,

“皇宫外面的事自有大臣们处理,可是保护圣上的安全周到却要靠你们了,你们的担子可不轻啊~~皇上毕竟才十五岁有些事不一定能完全明白,他不太想册封李选侍,可是连他自己都下不了决心,你们对这事怎么看?”

其实当时的明朝不论外臣内臣都分成数股势力,外臣掐内臣,内臣掐外臣,甚至外臣与外臣内臣与内臣之间都是弄得死去活来的,朱由校身边的太监们当然明白如果自己的主子皇位不稳,自己恐怕也没甚好果子吃,因此对李选侍一帮人自然没好感咯~~~听了杨涟这番话朱由校身边宠信的太监王安便躬身对朱由校说道:

“皇上,可不能在这样下去了,像那乾清宫乃是历代皇帝和皇后所专属的宫殿,怎能让李选侍霸占?陛下需得下诏逼迫李选侍离开!!”

朱由校听了这话一**坐在御案前陷入沉思中,一帮大臣见皇帝进入冥想状态,便都退了出来,在殿外议论兼等待着。

落败后的皇宫妃嫔的下场朱由校是知道的,难道真要让抚养自己的李选侍后半生在冷宫中度过,可是这么些年对皇位的理解又让他警醒,假如自己落败,那么自己以及今天朝拜自己的一干大臣们的后果恐怕也是堪虞。尽管他没有得到祖父乃至父亲的深刻提点,但是身在皇族,对政治的黑暗又哪能没点敏感度呢?罢了,等自己来日坐稳了皇位,还不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再说文华殿外一干大臣越是议论越是不安,越是等待越是焦急。只得一窝蜂的钻进文华殿里奏请皇帝应该马上下旨逼迫李选侍移宫,顺带今日一并登基算了,以免夜长梦多。朱由校从小哪遇到过这么纠结的问题,当时不耐道

“朕乃大魏天子,行一言九鼎之事,尔等欲置朕于不信乎?至于李选侍之事,且容朕再思量思量、”

御史左光斗听了后半句顿时叩首道

“陛下今以十五也,内有忠心老成的内官辅佐,外有吾等忠贞之士把持,正是人才济济哪里还需要李选侍象照顾小孩子一般贴身相随?因此,伏请陛下早做决断,万一那李选侍假借抚养之名而做**这样的事来,则与唐时武则天何异?”左光斗用武则天作比喻真是说到朱由校心坎里,当下朱由校只略一迟疑便说到

“移宫,朕意已决,着李选侍克日移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