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炎黄》第004章 先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前面的经验,一座座的雪山都被罗一啸踏在了脚下。

每踏过一座雪山,罗一啸都感觉到自己的心和意志都空明坚定了许多,直到最后,罗一啸甚至认为,这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动摇自己的意志和心灵。

到了九月金秋时节,罗一啸终于走出了川省,来到当年川藏交界的大沼泽草地处。

草地的路虽然不如雪山艰险,但是更为难走,一路望去,到处都是水草沼泽泥潭,人走在泥泞的路上,常常是泥水淹没了裤管,其膝盖深。每一步都要抬高以后,小心翼翼的踩下去,如履薄冰一般。

罗一啸手又拿了一根棍子,时不时的戳着前面的地,免得陷进沼泽中去。

踏在草地上,人的脚步软绵绵的,动摇西晃,整个人像是走钢丝一般。

罗一啸依旧是带了糍粑,干菜,和水。轻装上阵。这草地上,连草鞋都没有用,到了最后,罗一啸索性赤了一双脚。

草地上,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砸下,时而又烈日高照。又一望无际,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

罗一啸面容坚毅,神情始终不变,就仿佛亘古以来的石像。只是一步一步有规律的迈动步子。

他的衣服早已经稀烂,西一片,动一片的挂在身上,比最为潦倒的叫花子还要穷困。

破烂的衣服之间,显露出了如精铁树干一般的筋和皮肤。

进入草地的第五天,罗一啸便已经断粮断水,感受到了窘迫。

不过他的意志没有半点波动,心灵好像和整个天地连成一片。雨水落了下来,罗一啸就仰起头,大口大口的吞咽。肚中饥饿了,也抓起野菜,生吃下去。

十天之后,草甸子上的泥潭,沼泽逐渐减少。草地更加茂密起来,那蓝天白云的远处,出现了一座座更大高耸的大山。

虽然过了草地,但是前途依旧是蓝天白云,大山。并没有城镇。

罗一啸终于有些支持不住了,有些气喘,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青藏高原。

“这个气喘不知道不是不高原反应。”

罗一啸在一处大石头上坐了下来,坐下的石头又大又方,青中带着白色,十分的坚硬,周围也散落着同样的这些石头。

天空上的太阳狠狠的照射下来,罗一啸突然感觉到有些头晕眼花。

他想躺下去睡觉。

“不能躺下去!”罗一啸告诫自己。可是四外茫茫,没有人,也没有城镇。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少女的笑声,罗一啸挣扎起精神,朝笑声处看出,一群牛羊之间,拥着一个放牧的藏族少女。

少女的笑声是用藏语唱的,罗一啸听不懂,但是欢快的笑声却是全世界通行的。

少女赶着羊群过来,看着罗一啸这个样子,从随身的皮囊中取出酥油茶,递给了他。

罗一啸喉结滚动,大口大口的吞咽着。

咽下之后,他的精神一震,对着藏族少女微笑,藏族少女也笑,笑得那么纯,她那纯洁无暇的笑容洗涤着罗一啸的心灵。

罗一啸在笑声之中,刹那间,心灵好像放飞到了遥远的九天之上,身体一颤,站立起来,左手握拳,沉腰坠肘,吧嗒,一拳捣出。

他全身的肌肉好像蟒蛇一样窜动,许久没有剃的头发好像被电击一样炸了起来。

这一发劲,全身气息沸腾,都朝手的拳头上奔腾而去。

就在所有的内力凝聚在拳头毛孔上的时候,罗一啸无意的手上一松,就好像是突然掘开了口子的大堤,内力奔涌而出,击打在坐下的石头上。

砰!石屑纷飞,坚硬的岩石被罗一啸一拳打出了一个深深的凹窝,凹窝内出现了许多的小针孔一样的窟窿,还有许多湿漉漉的汗液。

罗一啸的拳头毫发无损。

松柔开阖,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真气勃发,喷劲如针!

任督二脉已经贯通,先天,终于练成了。

既然达成先天,罗一啸也就不再以历练的心态继续以后的路程了。旅游观光,游遍炎黄国的大好河山是罗一啸前世的一个愿望,他准备借这次机会好好逛逛。

黄江是罗一啸旅途的必经之地。

黄江,发源于炎黄人民共和国青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川、甘、宁、内、陕、山、豫州、鲁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炎黄第二长河。黄江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江,是炎黄民族的母亲河.作为炎黄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炎黄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江,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内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

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江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炎黄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江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江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

新炎黄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

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

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江最初水流。

“救人啊!有人落水了!”

就在罗一啸行至黄江边上,在一个鱼贩那里准备买条黄江鲤鱼,他把黄江鲤鱼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焦急慌乱的喊声。

黄泥潭有两二个足球场那么大。旱不护则的掼圆形。站,隐约都能看到对岸,声音是就从距离他们一二十米远的黄泥潭对面传过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