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融推手》头痛、失眠以及失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的回答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我运作一只叫做费菲尔德的对冲基金,我们做空零售业和化工行业,那时这两个行业的市盈率是30倍,而市场平均市盈率在17倍,换句话说,市场对这两个周期性的行业给予了成长性行业的定价。此外,这两个行业的公司产能过度扩张,几年后,当它们无法实现收益时,市盈率大幅降低。我还告诉他们,计算机租赁类公司和多元化经营公司的股价兴衰让我意识到,当泡沫破裂时,那些被狂热分子视为成长性股票的题材股和垃圾股一般都会回到3美元。为什么会是3美元?没有答案,这大概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我也告诉他们,在我们做空漂亮50的那次,选择时机过早,平仓过快,我们当时是多么心痛。卖空,让你头痛失眠,但至少我已经不是新手了。

2003年3月,在伊拉克战争临近、宏观经济走势不清、公司丑闻频发等因素作用下,股市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似乎所有的评论都认为大熊市即将来临,牛市正在绝望中远去。经验告诉我们,根据对熊市的定义,底部一定出现在跌落最厉害的那一点。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基金最好关闭。当时美国股市已经下滑到2002年夏季的低点附近,全球其他市场股指也已经跌破了2002年的两个低点。对技术分析人士来说,这可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意味着股指将连创新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的战略投资家甚至激动地宣称,标准普尔500指数将跌至500点(当时该指数为760)。一些价值投资学派的学者也附和这一观点,比如伦敦的安德鲁•史密瑟就站出来说,他的研究表明,根据重置成本账面价值方法,美国股市毫无疑问被高估了30%。

如果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市场真的处于一个重要的底部区域,这应该是我们启动基金的好时机。问题在于,在这种时候,我们能不能在自有资金外筹措到资金。眼看着股市隐隐约约要进入第四个不景气的年份,摩根士丹利的经纪人都显得情绪低沉。

一天晚上,我在中央火车站准备坐车去格林尼治。当我经过鸡尾酒廊和酒吧时,注意到年轻的销售员、交易员、分析师们坐在那里闲聊,相互之间在逗笑。我很诧异,为什么他们看上去如此健忘又满不在乎,难道他们不知道中东就要开战了吗?难道他们对动荡的经济没有感觉吗?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面临失业—不仅仅是半年而有可能是永远吗?他们真的一点都不焦急吗?闲聊的人群看上去如往常一样开心,面孔如往常一样明朗而又好奇。我想起了奥登的著名诗篇《1939年9月1日》,这首诗出版于一个相当阴暗的时期—那个时期希特勒的装甲车似乎是无敌的,世界走向战争的边缘。坐在五十二街的破酒吧里,奥登写道:“酒吧里的张张面孔/墨守他们寻常的一日/灯光必须一直照耀/音乐必须永远演奏。”诗人讲述的是在低沉年代之后他们那一代人是如何迷失希望的。如今,隔了两代人以后,摩根士丹利的经纪们感到无所适从和害怕,如同希望渐渐迷失。但世事总是如此,木已成舟,我们无路可退。

首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