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性心理学》第41章 参考文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3.胡俊修。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男女平等。社会,2003(5)

4.范忆。就业领域中的反歧视措施——美国就业与劳动立法改革简介。社会,2003(2)

5.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谢晓辉。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艾晓明。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8.程利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9.李秀英,林召云等。女性心理与健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孔岩。经期的运动及调整。田径,2004(3)

11.任平安,赵艳屏。妇女心理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2.贺正时。妇女心理学。长沙:湖南出版社,

13.崔伊薇。妇幼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4.李美格,陈平俊。女性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

a。etaugh,judiths。bridges。女性心理学。苏彦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理查德·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w。夏埃里,s。l。威里斯。成人发展与老龄化。乐国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阚雅玲。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28)

20.钞秋玲。女性心理教育与自身发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1.狄敏,黄希庭,张志杰。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5)

22.[美]j。a。谢尔曼,f。l。登马克。妇女心理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3.孙宁成。培养女性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思考。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13(6)24.强海燕。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的教育。教育评论,1999(2)

25.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6.陈媛。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的形成与教育。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7.钱铭怡,苏彦捷,李宏。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8.黄爱玲。当代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1)

29.汪莉。现代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的冲突问题及对策分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30.罗慧兰。女性学。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1.李慧民,王宇明。1100名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调查。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

32.徐纪敏,王烈。爱情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3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恋爱心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4.李美格,陈平俊。女性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

35.孙晶岩。女子监狱调查手记。北京:作家出版社,

36.宋辉。现代女性心理咨询。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37.李柳平,李伯宏。职业咨询心理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38.王丽。走进孩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9.周华山。阅读性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0.牧之,单鹏。你完全可以不忧郁。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41.张清芳。心理调适——实用途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2.孙晓玲。当男人与女人相遇。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43.苏红。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44.朱梅梅。电视与女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8(4)

45.陈景春,蒋夏宁。论大学生审美心理分析与教育引导。南京:江苏高等教育出版社,

46.刘慧英等。中国女性文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47.张静,张雨。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探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4)

48.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9.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台北华东书局,

50.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1.彭鑫。相互窥视。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52.杨士隆。犯罪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3.张建萍。我国女性休闲生活的历史变迁及其当代形态。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54.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体。北京:群众出版社,

55.耿文秀。女性心理与成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6.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