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养生菜根谭》2、种德说源自《易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种德说源自《易经》

这有点类似佛教宣传的三世因果,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在佛教未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儒家经典,《易》经,就说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中国的知识分子未必尽信三世因果,但对“祖宗积下阴德,子孙受用不尽”这样的种德收福,都是津津乐道,并且上升为家训,以教诲子孙,劝勉乡人。

“种德说”可以说是佛家因果报应的中国版本。人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老者,他们对这点是深有体会,也深信不疑的。他们认为,种德收福,做好事得善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行善种德,要心清净,内外如一。若口是心非,身行而心不行,欺世盗名,非但收福甚小,反而折福。如果平日言行,自发助人为乐,即便是细小之事,皆能留意为之,那就是善小而福大。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尊崇奉行的“种德说”,莫过于《文昌帝君阴骘文》。这可是历朝历代,朝廷乡村,净化人心,改造社会的之作。里面有一句话说:“剪碍道之荆棘,除当途之瓦石。”就这么细小的种德施惠,只要诚心为之,后福也无穷。

有刺之杂树,阻碍道路,容易刺伤行者,随手剪除,则利于行走。瓦石挡路,妨碍过往车马,捡拾清除,便利世人。这种举手投足,都不忘利济众生,美化社会,那后来福报是非常大的,按《文昌帝君阴骘文》的说法是: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在自己,远抱在儿孙。”</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