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血制服》第一章 制服——永远诱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看过《拆弹部队》的人,都不大相信这样一部风格硬朗得比男性还男性的战争题材的电影竟然是出自一位女性导演之手,而今年赶上了三月八日妇女节的奥斯卡电影节则更加戏剧性到底,让保持着蓝领卡车司机的彪悍风范的《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输给了比他更高,素有性格强硬、行事坚贞、铁血娘子之称的他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

看热闹的观众最喜欢这样的意外和异军突起的故事情节,而向来淘气的时装界,也最擅长将当下流行的军装元素和这样的热门片剧情结合起来。被战争引诱的《拆弹部队》是导演毕格罗对力量的一种偏爱,时尚界的军装热则就是在为甜美浪漫的春夏增添一点中性的硬朗;电影里的“着合身、得体的全套制服的男人”是对随着战争年代渐渐远去的英雄主义的一次“招魂”,而时下正热门的军绿色其实也是一种“色诱”,让女人心悦诚服地将自己解放在充满洒脱豪放气的军装中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个狂野的中性色彩用女性的娇柔异化和降伏;就如同本片的导演一样,虽然是以一种无性别的姿态闯入男性领地,却也没把自己搞成男人婆,奥斯卡之夜的毕格罗头发柔软卷曲,没有蝴蝶袖和黑眼圈,穿着YSL礼服身材苗条紧绷,美丽又不失分寸,轻易夺得宝座,从容登上了领奖台。

英国白金汉宫门口的哨兵(图)

时尚和制服之间,一直有着一些挥之不去的纠葛,我们今天的许多穿着里,都留有着浓重的旧时制服的痕迹。中国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里,穿制服的女性总是无比诱人,许多战争电影里必定有一个侧戴小帽的伪蒋政府的女秘书或女特务。女性版本的军服不仅在解放后的中国曾经成为举国时尚,在19世纪的苏格兰高地的上流妇女间,也颇为流行,像Acquacutum和Burberry品牌就是借由trench coat这种于一战期间诞生的英军长外套来发展出的时装帝国。

而作为军服重要装饰的华丽兽皮帽,虽然历史已经超过了两千年,但至今还是白金汉宫哨兵头上的时尚亮点,并且被欧洲各国的皇家卫队和军乐团广泛运用,它其实全无实际功能,纯粹只是从审美角度出发。类似的例子是15世纪匈牙利轻步兵的军服,才是真正夸张与炫耀的结合,被人称为“令人目眩的制服”,外套色彩丰富,有白色、红色和黄色,配以双排金纽扣,袍子则由豹皮制成,外套的领子高高竖起,脚踩小牛皮的靴子,帽子上缀以蝴蝶结……虽然匈牙利人并没有成为欧洲战场真正的战斗英雄,却因此成为了欧洲男装的先锋,引得欧洲其他国家纷纷仿效。

Andy arhol的迷彩作品(图)

这些充满装饰性的服装,在被广泛应用于欧洲的军队的同时,也引来许多倔强的女性走进这样的军队阵营,以柔软的曲线来作为展露军绿本色,这样的制服诱惑仿佛唤醒了女人们血液中沉睡已久的冲锋陷阵的强悍因子,像法国的警队里自1972年开始发展到今日已经明显趋向“娘子军化”,从高级官员到普通警员,女警人数几乎达百分之三四十。如今在巴黎女人身上常出现的颜色中,除了永恒经典的黑色,一度排名第二的就是这个带着硬朗风格的中性色彩——军绿色,每到一定时候,巴黎街头的大小橱窗里莫不集体向军装致敬,帅气十足的拿破仑军装外套,深色毛呢料上闪耀的金色铜扣等,笔挺刚直中,自有一派别样的飒爽英姿。

《刺杀希特勒》中的阿汤哥

除此之外,迷彩图案也是制服给予时装界的另一大贡献,这主要得益于越战电影的大量兴起,和大量流入二手市场相当便宜又耐磨的迷彩军服。1986年,Andy arhol已看到了迷彩元素在街头时尚中的巨大影响力,制作了“迷彩”系列作品。紧接着许多时装设计师也纷纷投入到迷彩图案的制作中,比如早期的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Stephen Sprouse、oschino等等,而2006年秋冬,当一众时装屋掀起军装热潮的时候,Louis Vuitton还曾推出了美国大兵式的“锅盖”帽。(文|卡米 不忘作者这是对人家劳动成果的尊重 )

新人新书,不敢要票票和收藏但希望大家来评论说说自己的制服诱惑和诱惑制服,当然了要是你愿意为那个而“舍身”也许下个主角就是你!

首发.ZhuiShu.</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