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孙策传》第五章抓周遇到老色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抓周遇到老色鬼

吴氏呆滞扭过脸看着孙策所说的那些人,圆滚滚的大脸,眼睛都快挤成了一条线,肥隆的鼻子下,一张大嘴张着,不由得说道:“果然很像啊!”刚说完,才明白自己说了什么的吴氏,一脸恼怒地瞪着仿佛偷到了鸡的黄鼠狼一样窃笑的孙策,很是无奈。。c

看着两个人的样子,孙坚就是用大拇指猜,都能猜到一定又是孙策戏弄的吴氏,对夫人的那点自信开始出现了动摇,要说对接下来的事情不担心,孙坚自己都不相信。

这时,那些酒席中一位过于富态的老者,起身对着笑眯眯的孙策,问道:“不知道孙夫人刚才说我等想什么,让小孙公子那般发笑?”

正要回答的吴氏和孙坚忽然听到孙策稚嫩的声音,不由得心下一紧,害怕他说出伤害他人自尊的话来。

“我就是看你们太过于富态,让我想起了一样东西?”

那个老者不由得皱起眉头,问道:“不知道小孙公子联想起了什么?”他这样一问,那些自认为有点富态的宾客也担忧的看着孙策,害怕他说出像猪这样的话来,而且看刚才吴氏那般神情,孙策很有可能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被一个不到周岁的孩子这样说了,即便他们心中有气,也不好对着一个孩子制气,不由得都在内心里埋汰那个老者过于多事,诸不知即便那个老者不问,耐不住好奇的她们肯定也会相询的。现在这样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想听好话,又害怕童言无忌,好话变成了歹话。

“在浮屠的世界里,有一个是佛祖的接替者,大肚子,袒胸露怀,满脸堆笑,他胖胖的佛像,使站在面前的世人都快要笑出声来了,人称‘大肚和尚’或者‘大肚弥勒佛’。你们和他的样子不是很像吗?要说有区别,也就是你们衣装整齐,他是袒胸露乳而已。”

众人大是不解。在汉朝,佛教从两汉之初传入,在刚开始的经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变态过程,真正开始在中国立足,是在东汉末年。继桓灵之世,经过两次党锢(166—176)和震撼全国的黄巾起义,接踵而来的就是董卓之乱,军阀混战。连年战火,灾疫横生,人民处在死亡线上,痛苦、无望的阴影,笼罩社会各个阶层。这在社会思潮上,引起了重大变化。首先,两汉神学化了的纲常名教,即独尊的儒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汉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就是对儒术失去信心的表现;黄巾起义奉《太平清领书》为经典,张鲁的五斗米道用《老子》作教材,广大的农民唾弃了官颁的《五经》;在官僚和士大夫层,名教礼法或者成了腐朽虚伪的粉饰品,或者为有才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轻蔑。两汉正统的文化思想已经丧失了权威地位,社会酝酿和流行着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其中不少可以与佛教产生共鸣。所谓“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以“形”为劳,以“生”为苦之类的悲观厌世情绪,以及由避祸为主而引生的不问是非的政治冷淡主义和出世主义等,更是便于佛教滋长的温床。而且

与图谶方术同时兴盛的精灵鬼神、巫祝妖妄等迷信,也空前泛滥,为佛教信仰在下层民众中的流传提供了条件,加上统治阶级运用政治和经济手段的诱胁,在汉末的某些地区,使佛教有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现在显然这些宾客对佛教还没有很明显的认知,不明白弥勒佛在后世的影响力和代表意义。事实上,大肚弥勒佛真正出现在唐朝末年五代时期,这里为了写作需要,将之提前。

于是本着不懂就问的不耻精神,那个老者又道:“恕老夫愚钝,不知道浮屠中的‘大肚和尚’有何可笑之处?”

孙策细细地眉头皱起,道:“谁说‘大肚和尚’可笑了?大肚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化的代表了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那里是可笑了?”

那个老者还是不能理解,说道:“老夫真是愚钝,还是无法理解小孙公子所言,万望解释一二。”

孙策不由得摇摇头,顿时让很多一样不理解的宾客面红耳赤,为自己的愚钝和孤陋寡闻羞耻不已。“我说几幅对联,大家就能明白了。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就是形容弥勒佛的。

还有像: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会有高有低。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这些都是形容弥勒佛的,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弥勒佛不是可笑了,我也没有笑你们的意思哦!”说着,孙策又嘻嘻笑了起来。

只是这样一来,不但那些宾客愣住了,连抱着他的吴氏都愣住了。孙策所说的那几幅对子实在有趣还是其一,最主要的是一千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也就是说,孙策不经意间创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其中有几个老儒,一脸潮红地就要奔上来,激动地问着孙策道:“不知道小孙公子所说的对联又作何解释呢?小孙公子从何而得?”

孙策吐了吐舌头,笑嘻嘻地道:“你问我从哪里知道的做什么?你真笨,当然是从我的脑子里知道的了。”说的众人大笑,那几个老儒也是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吴氏也是好笑地在他的小PP上拍打了两下,以作惩戒。那仿佛轻挠一般的力量,也只是让孙策重新吐了两下舌头,继续说道:“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我们汉语言一字一音的文学形式。对联的种类可以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有很多样式,比如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为「虚对虚,实对实」。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这就是我脑子里的对联了!”

众人大惊,那几个大儒目瞪口呆,几个人好久才回过神来,相互印证自己所记住的部分,只是孙策说得过快,每个人记得不是忘记了这一句,就是忘记那一句。向孙策印证了两三次还是无法记全,弄的孙策很不耐烦,皱着眉头说道:“你们可真够笨的,不会每个人记住一段,回去以后再整合在一起吗?”那几个老儒本就脸色潮红,被一个孩童嘲笑,即便脸红,也看不出来了。按照孙策说的方法,果然一次就记全了。

开始的那个老者再次说道:“听小孙公子说的有趣,不如给我们在说两句,让老夫等人也开开眼界,如何?”

孙策笑眯眯地点着小脑袋,说道:“好啊,我脑子里可是又很多有趣的对联呢,不如就说几个谐趣联吧!第一个: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壶酒来

第二个: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第三个: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第四个:

饥鸡盗稻童筒打;

鼠暑梁凉客咳惊。”

虽然第四个对联利用字的谐音,众人一时间还不是很明白,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理解前三个对联,一时间只觉得这种对联很是有趣,纷纷拍手叫好。

忽然,一个粗鲁的声音说道:“虽然是好笑,不过就是一个消遣的玩意,这种东西不要也罢,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有些小聪明都能够做得出来。”

众人不爽,扭头看去,却是一个身着破旧衣衫,头发零散,面目丑陋,一身风尘的男子大步走进了厅堂。

那几个大儒也不顾及文人的身份了,纷纷叫嚷着“哪里来的丑鬼,来此捣乱,快快滚出去”之类的粗话。

那人也不理会众人的嘲弄和谩骂,在孙策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走到一边的桌边,拿起酒壶举起,就往嘴里灌,行为很是放浪不羁。

孙坚虽然对他的行为也看不惯,尤其甫一进来就嘲笑了自己的儿子只有小聪明,但是近来了都是客,只得耐着性子,上前到:“不知道尊客是何名讳,犬子今日行抓周之礼,小打小闹,让尊客见笑了!”

那人喝完了一壶酒,丢在桌子上,就要去拿旁边桌子的另外一壶,不料众人好像存心给他难堪,一个伸手拿过那壶酒,在自己的杯子里添满,并没有要放下的意思。那人也不觉得难堪,利索的收回手,对着孙坚大大咧咧的说道:“孙大人都说我是尊客了,岂有不让尊客坐正堂,反而站立的待客?”

孙坚原本也就一说,不料那人蛇随棍上,一时反被将了一军,嘴里说着“怠慢”,连忙引那人入座。那人也不客气,大方地走到正席坐下,一边喝着酒一边好奇的打量着孙策。

“我说那样说,你都不生气吗?”

孙策笑嘻嘻地看着他在那里作为,说道:“为什么要生气?”

“我说你只是再耍小聪明。”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你说我耍小聪明,就是在指正我身上的缺点,高兴还来不及,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呢?”

那人端着酒杯,愣愣地看着了孙策一会,才笑道:“我发觉我开始喜欢你这个小家伙了!”

孙策忽然收起笑容,撇撇小嘴,说道:“我也发觉我突然开始不欣赏你了!”

“哦,为什么呢?”那人继续喝着酒,仿佛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孙坚因为他的忽视,脸色变得很难看,饶有兴趣的看着孙策。

“第一,你长得太难看了,简直是对不起天,对不起地,对不起你的父母。虽然我也知道但凡难看之人,敢像你这般作为的,不是傻瓜,就是有才之人,看你言辞清晰,眼神精利,不像傻瓜,必定就是有才之人,只是你的面相太对不起人,我不喜欢。第二,你行为放浪不羁,虽然很和我胃口,但是你初来,家父以礼相待,你却故意忽视,怠慢主人,喧宾夺主,虽说行大事不拘小节,但是没有礼貌的人,我一样不喜欢。第三,你不够君子。我很喜欢玩,不喜欢拘束,所以我也不想当君子,但是我能做到坦荡荡,可是不能。所以我不喜欢。第四,看你肩不能挑,手无缚鸡之力,着装风尘,不可能有功名,目露精光,看人先看相,定是方士之类,这样以骗人为生的,我不尽不喜欢,相反还很讨厌。”孙策小嘴撇着,很是不肖的说道。

那人脸色就有点尴尬了,被一个孩童这样数落了四大原因,条条属实,就算他面皮再厚,也有点撑不住。看着周围众人一脸惊诧的神情,缓缓放下酒杯,先想孙坚告罪一声,才对着孙策行礼,道:“小孙公子果然是行大事之人,小小年纪,头脑这般清晰,将来成就必定不凡!”

孙策还就不领他的情,撇撇小嘴,说道:“你不用拍我的马屁,拍也没有用,我就是不喜欢你!”

听的众人哈哈大笑,看向那人的目光便带了三分轻视,七分不肖。那人丑脸掩盖不住尴尬和羞愧,嘴上连连说着“惭愧”。

孙坚见那人下不来台,连忙摆摆手,说道:“今日小犬周岁,我看这抓周之礼,也可以开始了。”

众人也想看看如此聪慧的孙策会选择哪些物件,那几个准备力挺孙策的大儒甚至已经在心里筹划好了说辞,等待着孙策选择了物件,就将心里的说辞倾出,歌颂一番。

吴氏笑着将孙策放下,拍拍他的头顶,示意孙策过去。

孙策先是在那里站了片刻,仔细的打量众人表情,接着才笑嘻嘻地走到摆满了各种各样物件的锦绢上,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一点选择的意思都没有。弄得观看的众人都有点替他着急了,几个心急的家伙更是叫出了物件让孙策选择。

没有选择众望所归的印章,孙策先是从一边的人群里拉出了一个清秀的丫鬟,让她站在锦绢上。顿时喧闹的大厅里变得鸦雀无声,他们想到过许多的结果,可惜猜对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果。就连刚才还喜笑颜开的孙坚夫妇,笑容也固定在脸上。

孙策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扯住那个脸色快要滴出血的丫鬟的小手,一边将儒、释、道三教的经书划拉到脚下,俯身拿起一把小刀的模型,又从那些玩具中拿了一辆制作精良,栩栩如生的马车模型。

惊呆的众人措手不及,整个大厅里是落针可闻,只剩下洋洋得意的小眼睛都快笑没了的孙策,四下环顾,满意的看着众人的反应。

还是一个老儒有点急智,拍拍手笑道:“孙县丞当年勇武,大名鼎鼎,令郎看来是想继承孙县丞的英勇啊!看小公子所选,不就是宝剑配英雄吗?将来必定是一员大将之才啊!”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称赞,一个老儒更是夸张的大笑,大张的嘴中露出稀疏的几颗黄牙,说道:“我辈后继有人啊,看小孙公子所选,分明有文武全才的明志,将来必定是个将相的帅才。”

一个身材浑圆的富翁更是走到孙坚身边,恭喜道:“小孙公子将来为人上人,行走坐卧皆当安逸,正是小孙公子选择车的寓意啊!小孙公子当时各富贵之人!”

一个老儒一副是个男人都能明白的表情,说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孙公子既然有英雄之志,美人爱英雄,英雄爱美人,也说得过去啊。老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男人怎么可能不爱美人呢?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顿时脸红不已,一副羞与为伍的样子,只是碍着牵扯着小孙公子,不能摇头,附和之声连续响起。

孙策脸色就有点变了,本来笑眯眯的小脸这会儿都快成哭相了,这帮子不知羞的将他的本意篡改的面目全非。尤其是那个说老子曾说“食色性也”的老儒,那是老子说的吗?孙策一边在心里大骂着“老色鬼”,一边盯着他双腿之间,恶毒地猜测着他那么老了,下面的玩意早该不能用了,会不会被心里的色火给烧死了。

那副恨不得他立刻出丑的表情,被观察众人丑态的丑陋男子看在眼里,觉得很是好笑。

孙坚此刻的心情就不用提了,本来好好的一场宴席,愣是让孙策给整成了一场闹剧,死了的心都有了,今天过后,整个盐渎恐怕都要传开了,说他孙坚生了一个色胚,才一周岁,就开始想女人了。

倒是吴氏在羞愧之余,看到孙策的小脸变得很难看,一副立刻就要爆发的样子。一年的接触早就明白孙策的性子,知道以他的性子,只怕会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急忙上前,在孙策张口说话的当口,一把揽起,一直转身之际,一只小手不着痕迹的掩在他的小嘴上。

闹剧就闹剧吧,起码比大家都下不了台要好太多了。吴氏心里想着,将孙策抱道了一脸尴尬的孙坚身边。</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