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乡歌》乡歌四(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喜这天清早,高家的迎亲队伍簇拥这一顶花轿早早向十几里外的桃花岭出发了。按照常理,抬着花轿去迎亲各班人马必须齐全,迎亲队伍从前到后依次是贴喜帖的、夹毡的、担盒子的、放铳的、放炮的、敲锣的、打灯笼的、打彩旗的、吹唢呐的、接新娘的,最后边是一顶花轿。可今日高家的迎亲队伍里没有彩旗,唢呐队也不是当地出名的,花轿也是用不太鲜艳的旧被面扎成的。迎亲队伍里一旦缺少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彩旗,就未免缺少了红火;唢呐队又吹奏的像鬼叫,不但不显得热闹,还让人觉得难听极了;迎亲队伍后边又跟了一顶陈旧的花轿,看上去显得极不排场。

走在路上,男方夹红毡的两个主事人(铁锁的舅舅和叔叔)就有些怯火,他们唯恐到了女方那头儿,人家若争出个醋盐甜咸来,可叫他们下不了台。

果然,迎亲队伍一到桃花岭,就被女方冷却在了大门外,不让他们进大门。只听新媳妇的大姑高声报怨道:

“大家都看看,他们高家像是来办喜事的吗?蒙花轿的被面连人家的擦脚布都不如,人家的擦脚布也比他家的花轿鲜亮;说是大张旗鼓来娶媳妇儿哩,恁大一群迎亲队伍灰溜溜的像个啥,连个打彩旗的都没有,真不知道脚大脸丑……”

就这样,新媳妇儿的大姑二姨?长毛短地一下报怨了一河滩。两个夹毡的主事人陪着笑脸一个劲儿地说好话,两个厉害的女人这才渐渐不言声了。女方的办事人刚要把迎亲队伍往大门里迎,新媳妇儿的二姨掀开轿帘一看,花轿里竟然没带皮袄,她一下又火冒三丈了:

“没见过他们高家人全是猪头,来娶亲的连件皮袄都不带,他们存心不想让孩子们吉祥如意是咋着?难道他们不知道‘裹被子,披皮袄,一年更比一年好’吗?今个儿,他们高家不把皮袄取来,咱王家就不‘发人’(即不放新媳妇儿上轿)……”

男方的两个主事人再三陪着笑脸求人家,新媳妇儿的二姨就是不让步,还日娘骂老子的说了许多带刺儿话。几个轿夫忍不住了,从高家坡出发到现在,轿杆一直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他们个个都窝着一肚子火。况且,抬轿的都是铁锁的几个表兄弟,他们听到新媳妇儿的大姑二姨那带刺儿的骂人话,几个年轻人心中的火苗“呼”地窜了上来。铁锁的一个表弟怒气冲冲地问:

“还没见过这么‘绞架不贤’的人,你们王家究竟发人不发人?”

“你们高家办事老排场?皮袄拿不来就是不发人!”秋梅的二姨恶声恶气的。

“不发人去?!那就自产自用,留着新媳妇当你们王家自己人的老婆吧!”

铁锁的二杆子表弟这句缺德的骂人话,立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一直站在大门外的秋梅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听到铁锁的表弟如此出言不损,他们抓起砖头就围了上来,铁锁的几个表兄弟一看不好,随手抓起了几块石头。这时,一块砖头朝铁锁的表弟飞了过来,小伙子躲闪不及,重重的砸在他的脚上。铁锁其他的几个表兄弟正要发作,却被夹毡的两个主事人厉声呵斥住了:“今儿个是啥日子?叫你们来办事的还是来闯祸的?都快把石头放下!”

女方的办事人见状也赶忙出来拦挡,经过好一阵劝解,双方才洗了战火。女方的办事人很大度地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啥话都不要再说了,赶快迎接客人进门。”

经过一场虚惊后,女方倒是没再挑剔什么,经过一阵炮铳唢呐的催促,新媳妇儿终于上了花轿,不过,铁锁的表弟一瘸一拐的再也抬不成花轿了,只得另换他人……

高家的迎亲队伍在返回时,倒是一路顺风。一个山区农村穷家薄业的庄户人家,不管办任何红白大事儿,能从简的尽量从简,高铁锁的婚礼办的就非常简单。</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