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是个墓景房》第15章 第 29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秀山杀妻案在整个薛湖镇很是火了一把,街头巷尾、四里八乡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谈论这个话题。小高庄也搭成着它扬了一回名,可让高传等人愁坏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以后小高庄的小子们娶媳妇都要难咯!

为了这事高传是一宿一宿的睡不着,此时媒体不发达,没有什么水军之类的帮着洗白。人们格外的看中名声,小高庄算是落上了一个恶名了。

要塑造一个好名声需要几代人不停的努力,败坏它一个人就够了。

本来小高庄的后生们生得比别的村好一些,大家伙憋了几个月的劲就等着赶过年那几天趁着年气将婚结了。可杨秀山杀妻案一出来,有几个青年原先送出去的彩礼都被退了回来,毕竟在条件尚可的情况下谁家不心疼闺女?

为此,高传不得不开了祠堂和大家伙儿商讨这件事。

“必须将此事造成的影响压下去。”高传皱着眉头。

三叔公、六叔公几人也是交头接耳,他们也都是有儿有孙的人,指着趁着家境好些的时候给孙子们订下贤惠漂亮的姑娘呢!杨秀山的事一出全部完蛋了。

“当初就说过不让外姓人进村,没个祖宗家法牵制着,谁能保证他们是良善的?”一人嘟囔着,很快便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周存彦也被请了来,坐在那儿有些尴尬,他们夫妻俩可都是外姓人。

高传脸一面和周存彦道歉,一面拉着脸呵斥道,“胡扯啥!”

众人这才想到东家也不姓高,顿时息了声,祠堂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高传不得已,点了人头,“七叔的点子最多,您说咋办?”

高老七愣了愣,见众人都望向他,一时有些得意,昂着头风光得意极了,高传又催促了一遍才想起这是让他想法子呢。

于是慢吞吞的走到人前,站定了,干咳两声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的说,“此事说难也不难。”

底下人哄地一声,目光灼灼看向高老七看他有什么好主意。

高老七见众人敬仰的目光,胸脯挺得更高了,接着说,“要扭转小高庄的名声一时半会儿的也扭不过来了,但女儿爱俏,丈母娘爱财,咱们村的后生们长得俊,手上又宽泛怎么着都能找到合适的人。”

“那你的意思是?”

“咱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子了,办个大集,四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也能相一相人不是?这可比靠着媒婆两张嘴强。”

众人听了觉得也是个理,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周存彦,有实力办个大集的只有东家,而且现在每人都忙着脚打后脑勺东家不同意也没法弄啊!

周存彦想着杜春琪天天喊着无趣,办个集市热闹一下也好,点头同意了。

接下来似乎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大家伙喜气洋洋的开始筹办起了集市。

倒是杜春琪也来了兴致,随着她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周存彦基本上是眼不错的盯着她,就算他忙活着也不放心她一人在家,定要张妈等佣人将她看得牢牢的。

“嘿,我要办个供应社。”

说完杜春琪就忙活开了,首先是场地的问题,这个简单,让工人们盖就是了,不用太大。顺带连着货架也一并找木匠订做了。时间太赶也无妨,她拿了把大大的遮阳伞,一个玻璃一个临时的柜子暂时当了临时摊点。

接着就是货物了,她大概想了想,不能超出这个时代,也要乡村化一些。

于是列了一张单子,不过蜡烛、火柴、压缩饼干这三样。

高传就比周存彦夫妻俩忙多了,先是确定了摊位摆放的位置,一个集市新开必然要有个噱头,他找人四处找些杂耍艺人,也不过找到一个耍猴的。好在薛湖镇本就不大,耍猴就足以吸引四里八乡的人了。他也就不打算继续在这上面磨叨,转而找到常给小高庄送肉的屠户坐镇。

有杂耍、有草台班子、有肉铺,再加上吴锦绣坊也要了个摊位卖些手绢、花布,集市热热闹闹的开了起来。

耍猴的是一对祖孙,老的老,小的小,带着一只狗两只猴,从南阳新野逃难至此,正是艰辛难以为继的时候。一听高传让他们常驻在新的市集,立刻收拾了一下不多的行礼就过来了。

祖孙俩带着猴子一来,高传立刻带着他们去给杜春琪演了场猴戏。

现代倒也有耍猴人,但他们一般不去城市表演,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杜春琪二人无缘一见,这次见到高传带着耍猴人来了很是高兴。

“张妈快去拿些蛋糕来。”杜春琪嘱咐张妈,眼不错的看着两只小猴子并那只大黄狗。

祖孙俩爷爷叫周得嗣孙子叫周承明,老得一脸皱纹,小的也是满面风霜,怯弱不堪。看着让人怜惜,猴子被二人牵着,一看到蛋糕端了出来立刻嗷嗷叫唤了起来。

周承明年纪幼小,闻到香甜的味道鼻子一个劲的翕动,等杜春琪发话给了他们,立刻抓起一块往嘴里塞。一旁的猴子一看没给它,恼怒的掀翻了盘子。

周得嗣见在主人家失了体统,尴尬的解释,“好让东家知道,祖上的规矩第一碗饭是敬给猴子的,承明坏了规矩猴子就恼了。”

杜春琪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规矩,她倒是知道有个节目是人先鞭打猴,猴再夺过鞭子反过来打人,因这个常会遭到十五六岁的小女孩举报他们虐待动物。

她这么想着,就问了出来。

周得嗣弓着腰解释,“靠猴吃饭的哪里舍得真的打,都是假打,倒是猴子下手没个轻重。”

如此一说杜春琪明白了,又让张妈端上了一托盘的蛋糕。

这回周承明先给了猴子,自己拿了一块一面吃一面喂在旁急得摇尾巴的大黄狗。

等他们草草吃完,杜春琪想和小猴子握手,周承明忙牵着一只小猴子过来指挥它于杜春琪握了手。

周承明耍猴有模有样,虽都是传统的桥段也让杜春琪二人看得津津有味,亲眼看可比电视里看得有意思多了。

“猴子多大了?”她问。

照例还是周得嗣回答,“回东家的话,猴子七岁了,和俺孙孙一样大,他俩吃一个娘奶长大的,算是兄弟了。”

经解释,杜春琪才知道新野县耍猴有着两千年的历史,有着一套自己养猴的规矩。

和猴子同吃同睡是不用说的,猴子小时候必是亲自喂奶,这样就算是一家人了。

小猴子和周承明同岁,倒是赶上了吃同一个妈的奶。

又问了他们的来历,才知道新野县在1939年被日本人占了去,在那里奉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他二人庆幸农闲在外耍猴戏才逃过一劫,想来家中人是凶多吉少。

她本心善,加上有孕在身更是感性。见祖孙二人衣衫褴褛,小的瘦瘦小小,怯弱非常。就是那两只猴子也干瘦得可怜一张脸上几乎只剩下两个铜铃的大眼,大黄狗个头大,腰细得不盈一握。

“既然你们也没了去处就留在小高庄,待遇和戏班子一样,狗和猴子也跟着人一样领一份口粮。”

周得嗣不知道戏班子是什么待遇,但自古以来唱戏看着总比耍猴高端一些的,连忙拉着孙子周承明磕头谢过,旁边的两只小猴子见主人磕头了,大黄狗没那么机灵,可也会作揖。

杜春琪如今也习惯当地人磕头了,安心受了,而后叫起二人。又见他们祖孙俩衣衫褴褛,忙让张妈拿了几件新衣服来,连两只猴子都发了件新衣裳。

摸着厚实细密的棉布衣裳,周得嗣感动的直落泪,他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大方的东家。

连忙又带着周承明给杜春琪磕头道谢,这一次杜春琪说什么也不受礼了,板着脸说,“既然我雇了你合该让你们吃饱穿暖,不然算什么东家?”

说着,让周存彦亲自给他们祖孙安排了个大些住处,正好挨着曹老爹家。

隔了两天,杜春琪又买了辆小自行车、滚球之类的马戏道具送给了周得嗣。

“既然在小高庄表演,咱也不表演打猴了,你先练着,最好在开市那天能让猴子学会骑自行车。”

杜春琪给的自行车颜色艳丽,一看就不是凡品,再听她不让演打猴的戏,周得嗣只有高兴的份。说实话,他们也不愿意演这出戏,遭人骂不说,猴子下手没个轻重倒常常让他们自己身上青一块肿一块的。他皮糙肉厚也习惯了,孙子年纪小,皮又嫩,可不经打。

周承明早就被自行车迷花了眼,一双眼盯在上面拔不出来了,乍一听到自行车给他们了喜得见牙不见眼,不等爷爷发话就不住的点头,“东家尽管放心,俺一定能做到。”

杜春琪还是头一次见这孩子主动说话,笑眯眯的摸了摸他柔软的头发,“行,我就等着看你带着两只小猴子骑车了。”

周承明大力点头。

见东家想得周到,周得嗣也费了心思,每日一大早就开始训猴训狗,几乎将小高庄的孩子都给吸引来了。这可苦坏了隔壁的曹老爹,他有每日晨读的习惯,现在被吵得不得安宁不说连儿子的心也被勾走了。

“哼!”冷哼一声,曹老爹背着手踱进了屋子。

曹存咏看了看老爹,又在探头看了看隔壁,依依不舍的跟着老爹进了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