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唐风韵》第一章 世道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隋朝末年,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及连年对外战争导致国内民变、兵变纷纷而来。太祖、太宗凭着雄才大略一统华夏,打下了美好的万里锦绣河山。太宗长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言犹在耳,可惜被只顾享乐的后辈忘个一干二净。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南方一声雷响。王仙芝、黄巢之流起义,一时间天下响应,五年间从南到北黄尘遮道征战不休。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攻克洛阳,拿下潼关,直逼长安。一时间王孙贵族不如狗,将相王侯哪堪鸡。各地富豪纷纷外窜,僖宗皇帝急得白发满头。在这紧要关头,黄巢部将朱温弃暗投明,回归天朝。朱温的回归挡住了黄巢前进的步伐,让僖宗稍稍看到了一丝光明。

虎狼之辈哪知恩德,中山之狼得志猖狂。朱温一朝得权眼里哪还有皇系宗室,僖宗早被他忘到爪哇国了。朱温之辈佣兵自重,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武门。僖宗常暗自垂泪,呼天奈何,忆太祖太宗之不易,看今天的无奈,叹,天道兴替如斯。“老天呀,难道不给我李氏一丝机会了吗?”光启四年(公元888年)三月六日僖宗皇帝在武德殿大喊而毙。

也许是僖宗在武德殿的喊叫感动了上苍,也许是李氏的祖先不想让李氏失去希望,在僖宗驾崩的同年在徐州彭城一李姓家里出生个男婴。此男婴生的怪异特别是嘴巴似鹰嘴。男婴的父亲李荣本是个忠厚的读书人,看到孩儿生异相反而更欢喜了,对其妻刘氏说道:“人无异相不贵。”刘氏看到官人李荣的欢喜样笑道:“赶紧给孩儿起个名字,以后孩儿富贵了名字叫着也响亮。”

说起李荣不得不提及李荣的家世,李荣本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重孙。李恪生李超,李超早卒。李超生李志。李志曾官至为徐州判司。李志死于任上,家中受到些牵连,败落了下来。李志生李荣。荣性格严谨忠厚。喜欢到各处寻幽探芳。道、佛上都有自己的见解。当时人称李道者。

“我看就叫正伦,因生于彭城小名就叫彭奴吧!”

妻子刘氏本是大家闺秀出身,出嫁前也曾经读过不少书。对自己儿子的名字,自然也是非常重视的。她忙说道:“名字可以寄志,但为什么要叫‘李正伦,彭奴’?”

丈夫兴奋的说:“不正伦常,何以镇乾坤。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他的步伐就从彭城开始。夫人,你看,这不是最好的名字吗!”

妻子听完了丈夫的兴致勃勃的解释,拍着双手笑道“哎呀!这名字太有意思了,真是好极了!够霸气,就叫这个名字吧!”

有了孩子的李荣不再寻幽探芳,一直守在妻子和儿子的身边。在李正伦才会哇哇学语的时候,李荣就开始教儿子经、书、算术甚至是佛道等经义。在李荣的影响下,小彭奴完全继承了李荣的严谨忠厚,同时神佛之道也再他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小彭奴刚满六岁时候,他的父亲突然得了一场急病,医药无效,不久就辞别人世。这个家庭户主的去世,就好像一座完整的大厦,突然抽调了顶梁柱,顿时倾塌了下来。当然更不说这个家庭的快乐和幸福了。

小彭奴六岁丧父,母亲又受封建礼俗的束缚,家中既没有什么势力又无任何关系,母子两艰难的活着。受战乱的影响左邻右舍大多都逃难去了,整个彭城的人口十不存一。娘两每天天不黑就关门闭户,整天提心吊胆过着日子。

直到有一天,一阵紧急的敲门声改变了娘两的生活。据来人自我介绍叫李球是小彭奴的伯父一直在打听他们的消息。最近,才得到他们确切的消息特意赶过来带他们逃难的。

在李球的帮助下,三人把家中值钱的东西放到一辆马车上,马车倒也简单马是李球骑来的,车是用家里得门板和床板临时加工成的。其实家中值钱的东西根本没有,能装车的不过是父亲以前读的书和一些破衣服及路上吃的粮食等。对于逃难李球也没有什么目标,不过是跟着大伙往南跑。一路上看道路的两旁仍满了死尸甚至还看到有人在吃生人肉,更厉害的是强盗劫匪层出不穷,好在李球以前是行伍出身练过几年拳脚倒还能应付。小彭奴看了李球的拳脚眼热不已,在他的央求下李球倒也不保守的传授起他拳脚功夫。等他们赶到淮泗时小彭奴用李球再劫匪手中夺来的弓练了一手好箭法。

同时,还有一个不好的事,母亲刘氏病倒了。一路的颠婆劳累,没出过远门的刘氏根本受不了。李球和小彭奴跑遍了整个淮泗找郎中,可在整个兵荒马乱的天下,郎中大多也逃难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郎中还要价极高,看着腰包所生无几的积蓄,他们只好抓了几包散药又匆匆上路了。

刘氏的病越来越重,经常说胡话。小彭奴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车厢内一边陪伴母亲一边读着父亲遗留下的书籍。

一天上午,刘氏的病情忽然好转。她紧紧的搂住小彭奴说:“孩子,都是娘亲无能让你受苦了。逃难以来你的一切娘亲都看在眼里,这混乱的天下非武不能傍身,非文何以治乱。一路上你看到的的种种现象的人们都是被生活逼的。除非不得已,谁愿背井离乡逃难,谁愿冒着杀头危险去抢劫。听说太宗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又何见土匪、劫匪?太宗说的好,民心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氏忽然盯住小彭奴的眼睛,严肃的说道:“彭奴,娘亲知道你将来肯定会不平凡,你能答应娘亲一件事吗?”

“娘亲,你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我一定办到,哪怕是拼了性命不要”小彭奴郑重的答道。

“傻孩子,娘亲怎么能要你的命。我是说其实我们的逃难何时才是个头,现在天下混乱,哪里不在打仗呢!娘亲是希望在你有出息以后,一定要治理个像太宗时的那样的一个地方,哪怕是不能惠及天下,但也要给逃难的人一线希望。”

“我发誓,有一天我一定给逃难的人一片乐土,给天下难民一个避难所。”小彭奴右手紧握成拳头,举过头顶发誓道。

看着小彭奴紧握的拳头,又透过车帘隐隐在望的濠州一眼,刘氏含笑而终。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正月,6岁丧父的小彭奴后跟着伯父和母亲逃难的小彭奴,非但没有找到避难所,更是失去了母亲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儿。经过一系列苦难洗礼的虚龄8岁的小彭奴一下成熟了起来。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