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星寻》第四十一章 疫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衡界众生,分神人两类。衡界之人,生为仙身,万年为一岁,虽性命悠长,却难逃一死。而衡界之神具有不朽之身,若无意外,可证永恒。

衡界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灵”,世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皆由灵构成,灵蕴含的力量被称为灵力,灵力具有无限威能,可改天换地,破碎虚空,凝结岁月。

衡界之人修炼灵力,研究术法,踏上修行之路,而衡界之人的修行境界一般分为九境。

第一境观闻,能够感觉到自身与外界的灵力存在。

第二境触知,能够影响自身与外界灵力流动,却无法控制灵力。

第三境御道,能够自由控制灵力流动。修至此境界可控制外物移动。

第四境纳容,御道境修至圆满时,控制大量外界灵力冲击身体百穴百窍,令外界与自身灵力相通,吸纳外界灵力于体内。

第五境化玄,将吸纳于体内的不同属性的灵力融于自身,化为同一种属性的灵力。此时,自身的灵力会有独特的波动,能施展基本的术法。

第六境百炼,将灵力重新炼化,使灵力改变本质。修至此境界,所施术法有质的改变,有诸般复杂的变化。

第七境积渊,此境界重在积蓄,将大量灵力积于体内,为今后两个境界的提升做准备。

第八境凝丝,此境界修炼时间一般最长,需要将每一次吸纳入体内的灵力压缩成游丝的存在。每一丝,每一缕中都蕴含积渊境界时的全部灵力。

第九境神启,越过此境,便是人之终点,神之起始。将体内聚灵而成的游丝凝于一团,再以灵力缩于一点,形成灵丹。若丹成,灵力于体内循环,不消不减,生机不失,脱去仙身,迈入神境,寿命永恒,不老不死。

衡界之神与人一样,亦有境界之分。神分六境,依次为凝丹,入命,铸脉,灵启,化生,神圣。

凝丹境是衡界之人修炼成神的第一境界,此境界旨在将灵丹修至圆满,去除杂质。凝丹境界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潜力,若灵丹完美,对以后的修行大有裨益。不过常常有人急功近利,越过此境。亦有人在神启境界便将灵丹修至圆满,越入入命境。

入命之境,在于入命。所谓入命,乃是将性命之根移入灵丹内。修至圆满之时,灵丹存于体内,便可保全性命,灵丹不灭,则性命不灭。

铸脉境乃是铸造血脉身躯,彻底脱去凡胎,获得新生。此境界修至圆满之时,纵然四肢尽断,骨骼尽碎,亦可以灵力修补复原。

铸脉境后的境界玄妙,若想突破,只靠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天赋与机缘,常常有人终其一生也未能突破。

铸脉境之后乃是灵启境,灵启境不再简单的运用和炼化灵力,开始对灵力的本质探索。在此境界,灵丹会产生特异的变化,于体内自成世界,具有独特之处。此外,意识与元神入驻灵丹,肉体死亡之后,依然可凭灵丹存于人世。而扶玲与原煜都处于灵启境巅峰。

灵启境修至巅峰,若遇机缘可入化生境。入化生境后,术法与心境修为都已趋于完美。元神与肉体合而为一,元神即是肉体,肉体即是元神,彼此再无分别。

化生境后为神圣境。神圣境界是衡界最高层次的境界。神圣境界修行者为神之圣者,其境界玄妙,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亲身领会,才能明白其玄妙与可怕。

神圣境上,更有更高境界。但自衡界创世以来,还未曾有人突破神圣境界,传闻若突破神圣境界,便能成为衡界创世十二古神一般的存在。

原煜道:“一开始,我们以为那种疫病只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故而收留了许多病人在落羽城内城之中,由修入神境的弟子专门治疗。但没想到,那种疫病神也会染上,当发现时,已经有十一位修入神境的弟子染上疫病,并扩散到了其他地方。而疫病结束之后,整个衡界凝丹与入命二境的神死了大半,死的人更是不尽其数,当时可真称得上生灵涂炭。”

“啊!死了大半!”她虽然在史书上读到过伏州疫难的惨烈,但听到凝丹入命二境的神死去大半,心中不免震撼。

凝丹境与入命境的阶品在神中虽低,但毕竟是神,连神都身受其害,那些凡人的境地可想而知。

扶玲又问道:“我一直觉得奇怪,衡界之中,凝丹入命境的神为何没比铸脉灵启境的多很多,不会是因为那场疫难吧?”

原煜点了点头,道:“是啊,当年的那场疫病,凝丹与入命境的神死去大半。”

扶玲又问道:“不过那场疫病和牧族有什么关系?”

原煜道:“那场疫病的根源便是牧族?”

扶玲不解道:“什么意思?”

原煜问道:“你知道那场疫病最后是如何根治的吗?”

扶玲摇头道:“各本史书都只是记载了疫病如何如何惨烈,但根治之法却总是含糊不清,只知道是羽族和你们落羽城出了很大力。”

“哼,”原煜苦笑道:“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一般的史书自然不会记载了。”

扶玲疑惑道:“不光彩?羽族也就罢了,你们落羽城能有什么不光彩的事?从小到大,我可从来没听一个人说过你们落羽城的坏话啊。”

扶玲说的乃是事实。落羽城自立城以来,门下弟子便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己任。而落羽城城主原寻安与其最先收的九名弟子更是因救人无数,施医赠药被长生教奉为客卿。之后落羽城弟子日益增多,虽偶有弟子德行有失,但却无一败类。故衡界之人提起落羽城,心中无不含尊敬之意。

而原煜听到扶玲的疑问后,吁了一口气,答道:“当年事态紧急,各国各宗派各族都实行了封禁令与监测令,阻止居民四处游走,并监控感染疫病,疑似感染疫病和被治愈的人数。再后来,发现有些感染的人不药而愈。我几位师兄觉得那些人不药而愈,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所以便去找他们的共同点。年龄,性别,居住地,家庭成员,治疗方法,事无大小,巨细无遗,最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扶玲问道:“什么共同点?”

原煜答道:“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他们这些无药而愈的人,都是接触过牧族人后感染疫病的。”

扶玲听后,又联想到原煜说的疫病的根源是牧族,于是大胆猜测道:“不会这场疫病是牧族散播出去的吧?”

原煜摇头道:“不,我们发现的是那些无药而愈的人所接触的牧族人都已经感染而死。进一步监测后,我们发现他们痊愈的时间与牧族人死去的时间相差无几。顺着这条线,我们作出了各种猜测,其中我四师姐提出的猜测是这场疫病的传染类似于蛊毒,牧族人便是蛊母。蛊母产出蛊虫寄宿于人体,蛊虫在体内产生蛊毒令人得病,而蛊母一死,蛊毒便会立时消除,病人自会痊愈。只不过当时这种猜测太过匪夷所思,我们也没多想,只是将其当作一种可能。”

扶玲道:“你既然说出来,想必你四师姐猜对了。”

原煜苦笑着点了点头,道:“就连我四师姐也没想到,她的信口胡言竟然成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