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玉鸣九霄》宋代城池攻防战略解(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火药兵器

1、炼丹术

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据史书所载,至少在战国时期,即已有方士炼制不死之药),且自始即受统治阶级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历代总有或多或少的所谓方士在进行炼制「长生不老」仙丹的实验也累积了一些实际的经验与文字记录(如东汉魏伯阳撰的《周易参同契》即为一例)三国以後,这些方士逐渐托身於应时而兴的道教行列,大批的道士开始学习与尝试炼丹的工作,於是炼丹术与新兴的道教结合了起来随著道教的在我国日益盛行,炼丹术也随之日渐发达,奠定了我国火药与养生医学发展的基础

自古以来我国炼丹家始终认为:如果在适当条件配合下,一种物质经过若干程序处理後,若与另一种物质相结合,则可以自动的将其原有的特质转换到另一种物质身上,而凡人也有接受这种变化的可能因此,他们利用烧炼的方法,企图将一些不易腐坏的物质,特别是如黄金、白银等矿石制造成易於吞食的丹丸,经由人吞食後,将其中不腐坏的特质为人所吸取,以达到长生不死之效上述理论今日看来虽然无稽,然而自秦汉至隋唐之间的炼丹家却深信不疑而许多企盼长享荣华富贵的帝王贵族们亦颇以为是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烧炼矿石设法使其体积变小硬度变软,并去除其中原有的毒性,使其成为可吞食的丹丸,遂成为我国方士炼丹的主要内容而矿石中的硫黄为炼丹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硫黄可改变其他矿石的形态外貌),如《周易参同契》书中曾记其对水银(汞)的作用曰:

河上奼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神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文中所称「河上奼女」即指水银,句末之黄芽就是硫黄,硫黄和水银放在一起可生成硫化汞,即炼丹家所称的丹砂

2、火药的发明

而硝石(**)则为古代制溶解金属溶液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在利用燃烧方式制造丹丸时,可能由於偶然不慎将硫黄与硝石同时掉到炭火上,引发了产生火焰甚至爆炸声响的後果渐渐的,炼丹家们从实际的经验或有意的实验中了解到,将适量的硫黄与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会著火甚至爆炸据今日所保存下来的史料颢示,最迟在唐初炼丹家们对上述性质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且经常将其运用在炼制仙丹上,炼丹家称之为「伏火法」然而,当时火药配方的使用纯粹为炼制仙丹,丹家将上述原料加以混合使产生著火作用,其目的亦只在改变硫黄的特性

因此,虽然初唐以後的炼丹家已熟知火药配方,但是由於唐代帝王贵戚对成仙之事十分著迷,他们所支持的炼丹家们其主要的工作仍在烧炼仙丹,对於火药配方的使用大体仍限於改变硫黄与硝石的性质而已直至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兵烽四起,许多原先寄食於豪门贵族家中的方士流离失所,部份乃投身军旅而逐渐将火药配方引用至军事方面,开始有了火药武器出现如《宋史?太祖本纪》记有:

开宝九年--八月乙未朔,吴越国王进(呈)射火箭军士

而火箭,据《武经总要》一书所载曰:又有火箭,施火药於箭首,弓弩通用之具

且早在开宝三年(970),即已有官吏向太祖进献〈火箭法〉故而可以断定,吴越国王所进呈之射火箭军士,其所射之火箭应已为配有火药的火箭依此推之(吴越早於北宋五十馀年已建国),五代的吴越政权时已将火药用於战事当为可信(唯此说仍待更多证据加以肯定之)

3、宋代火药武器的发展

北宋建国後,由於自始至终北方与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胁未曾间断(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兴),而政府却又因安内的考量不得不采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在这种矛盾的情势下,既不愿亦无法堷养出有特殊领导能力的军事人才,自然亦大为削弱北宋军队的作战实力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只有在兵员的增加与武器的精益求精方面下工夫因此,自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为作坊副使」,负责军器的监制与改良工作,开始大力推动武器的制作与改良工作而魏丕为一精於设计的机械人才,据《玉海》记载他所创制的戎器「无不精致」,原先射程只有七百步的床子弩,经过他改良後射程「增至千步」在他的领导下,北宋的武器改良有了好的开始,也奠定了火药被大量用於武器制作方面的环境因素至开宝九年(976)三月,魏丕奉命出任代州剌史,但仍兼领作坊使的工作,太祖并下令「作坊所造兵器每旬(十日)一进(呈),上亲阅之,列五库以贮焉」九月,又下诏将作坊扩大为南北两大制造,大量制造铠甲刀等兵器不久再增置弓弩院专造弓弩箭镞,以及南北二造箭库,大量制造弓箭由於早在六年前兵部令史冯继升即曾向朝廷奉献「火箭」,故而此时所制弓箭中或许已有上附火药的火箭唯据史书所载太祖在灭南唐(开宝八年,975)及太宗在灭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未见火药武器之使用而在太宗三次对契丹人用兵之记录中,亦未出现使用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的记载因此推知,在太祖时期出现的火药武器,在太宗时可能尚未被重视直到真宗即位初期,一则因君臣颇为励精图治,於国防建设十分关心;再则自太宗歧沟关之役宋师惨败後,引来了契丹人连年不断的入寇,无论是地方政府或边境军民皆深受其害故而激起了军民强烈的的抗敌意识,大家皆勇於贡献一己之力以加强国防力量不断的有各阶层人士向朝廷输纳新式改良武器:如咸平元年六月,御前忠佐石归宋献大羽弩箭,箭裁尺馀而所泪甚远,中铠则簳去而镞存,牢不可拔

三年四月,神骑副兵马使焦偓献盘铁槊,重十五斤,令偓试之,马上往复如飞

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毬、火蒺藜

先是,相国寺僧法山,本洺州人,其族百口,悉为戎人所掠至是,愿还俗,隶军伍以效死力,且献铁轮拨,浑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为马上格战具

五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制手炮以献,诏沿边造之以充用

五年九月戊午,石普言能发火毬、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试之,辅臣同观

在上述新造武器中,唐福所献之火箭、火毬、火蒺藜,石普所发之火毬、火箭,皆为利用火药以伤敌的火药武器而此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在景德元年(1004)的对辽之役中开始发挥破敌的功效如该年十一月,在宋师天雄军被辽大军围困时,幸赖宋将孙全照所训练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铁甲的火箭破敌而使天雄军不致全军覆没,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其经过曰:

景德元年……十一月……天雄军闻辽师将至,阖城惶遽,王钦若与诸将议分守诸门……既而莫肯守北门者,乃以命(孙)全照……全照素教畜弩手,射人马,洞彻重甲(能洞彻重甲,以当时的弩箭性能而言,非火箭莫属),随所指麾应用无常於是大开北门下吊桥以待之,辽师……遂南攻德清军,钦若闻之遣将率精兵追击,伏兵起断其後,天雄兵不能进退,全照请於钦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门不足守,全照请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门力战,伤辽伏兵甚众,天雄兵乃复还,存者什三四

而澶州之役宋师床子弩所发射致辽统帅达兰於死的箭,亦极可能是上附火药的药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曰:

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既陷德清,是日,率众抵澶州北直犯大阵,围合三面,轻骑由西北隅突进李继隆等整军成列以御之,分伏劲弩控扼要害其统军顺国王达兰有机勇,所将皆精锐,方为先锋,异其旗,躬出督战,威虎军头张坏守床子弩,弩潜发,达兰中额头,其徒数十辈竞前舆曳至寨,是夜,达兰死,敌大挫

由於力主侵宋的契丹统师为宋所伤,增加了宋军的气势,才有真宗亲赴前线劳军之举,奠定了和谈的基础,给宋、辽间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此一战役的结果,使北宋朝野深深体会到武器精良甚至胜过千万雄师因此,澶渊之盟(1104)後,虽然国境长期无大战事,而真宗及继位的仁宗对兵器的改良仍然极为重视与鼓励如天禧四年(1020,澶渊之盟後十六年)四月,诏「南作坊之西偏为弓弩造箭院」增加弓弩箭镞的制作数量,「诸州有作院,岁造弓弩箭、韧、甲胄、箭镞等凡六百二十馀万又别造诸兵幕甲袋釭敳锅锹铄斧等谓之什器,凡诸器械列五库以贮之」仁宗时为了让各级政府及统兵官了解历朝历代名将所常的战阵战术,以及当时所拥有的各种武器及其制法,更特命大臣丁度、曾公亮负责搜集资料,编成专书,此书即为《武经总要》书成後并下令颁行各州军监为研习之用此书以今日水准而言虽然内容不尽充实完美,但却为较完整保存北宋军知识与武器制作技术的一本代表作品全书共有四十卷,分前後两集,前集叙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後集叙历代战争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其中前集卷十二攻城,卷十三器图两卷中,图绘了当时常见的攻防用各种武器并详述其制作与使用法,此中即包括了类似今日黑色火药配方及各式使用火药的武器,为今日所存唯一较完整介绍北宋时期火药及火药武器发展内容的专书,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由於朝廷之重视武备,遂使地方官吏献改良武器者亦先後多人,如《宋史》所记者即:

庆历元年,知并州杨偕遣阳曲县主簿杨拯献龙虎八阵图及所制神盾、劈阵刀、手刀、铁连槌、铁简,且言龙虎八阵图有奇有正,有进有止,远则射,近则击以刀盾彼蕃骑虽众,见神盾之异,必遽奔溃,然後以骁骑来击,无不胜者……帝阅于崇政殿,降诏奖论

皇佑元年,御崇政殿阅知沣州供备库副使宋守信所献冲阵无敌流星弩,拒马,皮竹牌、火镰石火纲三刃、黑漆顺水山字铁甲、野战拒马刀弩、砦脚车、冲阵剑轮无敌车,大风翎弩箭八种

四年,河北、陕西都总管司,郭谘所造独冲阵无敌流星弩,可以备军阵之用诏弓弩院如样制之

(皇佑)五年,荆南兵马钤辖王上临阵枪

神宗即位,力图振兴国势,朝野一心变法图强在新法中,强兵为主要项目之一因此,在即位之初的熙宁元年(1068)十二月,就有内副都知张若水进呈百姓李宏所设计制造,杀伤力十分强大的新式武器「神臂弓」也因为张若水对新式武器之关心与研究为神宗所重视,乃命张若水负责弓弩制作与改良工作,并将其过程编辑成书共一百十卷为了大力推动兵器之制作与改良工作,神宗又於熙宁六年正式成立专责机构「军器监」,负责所有有关兵器制作改良事宜,并於各兵器原料如木材铜铁等出产地区设置都作院,就地生产为了鼓励全民参与军器之研究与改良,特下诏命「凡知军器利害者,听诣监(军器监)陈述」,凡经试验结困效果良好的利器必定颁其制作格式於各地都作院,依式制作以给各地驻军使用在政府强力的推动下,北宋的兵器制作技术至神宗以後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其中尤其以水陆攻防皆宜,且能将杀伤力特强的火药武器射至敌方的弓箭进步幅度最为可观由於弓弩性能之日益精良,已成为宋代对外攻防的主要武器,因此它所用的箭镞,其制作与改良亦成为朝野所一致重视的大事在改良方面,神宗时已研发出狼牙箭、鸭觜箭、出尖四楞、插刃凿子等四种新而效力独特皆可附装火药的箭型,令各地兵工厂大量制作以送军中使用在数量方面,据《宋史》所载,仅在元丰六年(1083)下诏颁赐西北兰会路一地的火药火箭即多达二十五万只之多,其他可想而知这种大量制造火药火箭的事实对宋代中期火药配方与火药武器的发展与普及有著很大的帮助,惜因存世资料有限,无法做更进一步的证实然而,火药武器在南宋初期抗金战役中却发挥了十分强大的杀敌功能:如采石矶战役中,宋朝大将虞允文利用火药火毬(又名霹雳炮)击败金兵,以及南宋中期先後出现了新式而效力更强大的火药武器,如可发射火药子窠的突火枪及以铁为外皮的铁火炮等事实,似乎证明上述的推论应是合理的

4、火药配方和武器

由上的说明中,我们虽然知道北宋仁宗以後火药配方与武器使用日趋普遍,然而现今有较详细记录资料的传世相关作品仍仅《武经总要》一书而已,其他在《宋史》「兵志」、《玉海》、《宋会要辑稿》等叙述宋代典制的重要作品中只有类似而零星片断的记载,因此,以下仍以《武经总要》一书的图文为基础,再综合其他各书的片断资料,将宋代已俱有的火药配方与火药武器图列说明之如下:

火药配方

由於将硫黄、硝石、木炭配合在一起,制成可用於战争的武器此一技术,在北宋初年始加以推广,配方的比例尚未发展成熟;又由於不同用途武器需要不同性能的火药,故而今日所知宋代所使用的火药配方至少有列三种:

1.火炮炮弹用配方

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七两(亦为硫黄的一种)、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乾漆一两、定粉一两、竹筎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

其中硫黄、窝黄、焰硝、麻茹、竹茹(代替木炭)为火药的主要原料,砒黄、定粉、黄丹则为燃烧後产生毒气以使敌人中毒的材料,最後五项为将原料黏附在一起的材料

2.蒺藜火毬用配方

硫黄一斤四两、焰硝二斤半、(同粗)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乾漆二两半、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

其中硫黄、焰硝、木炭末、竹茹、麻茹为构成火药主要原料,乾漆、黄丹为制造毒气的材料,其馀为黏著剂

3.毒药烟毬用配方

硫黄一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清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

由於此烟毬的主要作用在以毒气熏炙敌人,故配方中除了可以达到爆炸燃烧效果的硫黄、焰硝、木炭末外,渗入了多种有毒的物质如芭豆、狼毒、砒霜等以见其效

以上三种火药配方内容颇为复杂,且有一定的配比,可能是已经过多次的实验而取得的,为了适应使用时不同的目的,在硫黄、硝石、木炭的比例上有所变化,可见当时人对此三种原料的特性及他们混合在一起所可能产生的特性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从上述三种配方所述原料之比例与今日理想的黑色火药的正确比例相比较(黑色火药为:硝石75%、硫黄10%、木炭15%火炮火弹为:硝石60%、硫黄21%、木炭20%、蒺藜火毬为:硝石62%、硫黄31%、木炭7%)显见其中硝石的含量偏低,纯度也不够,故其炸伤力不强,其主要目标仍以吓退、燃烧与放毒薰灼敌人为主

火炮炮弹(即霹雳炮弹)

此炮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役金兵攻汴京城时,一度颇产生抗敌之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曰:

靖康元年二月壬寅,李纲宿咸丰门,以金人进兵门外,治攻具也……纲既登城,令施放(火炮、床子弩等武器)自便,能中贼者厚赏,夜发霹雳炮以击之,军皆惊呼

後来在南宋虞允文抵抗南下追击的金兵时,也充分发挥了它抗敌的功效後来金人不但学会了此炮的制法,而且发展成外壳用铁皮包裹的震天雷,威力更强,曾用於抵抗元军的攻击此炮弹制法为:将晋州硫黄、窝黄、焰硝同捣碎成颗粒,再将砒黄、定粉、黄丹研磨成粉,乾漆亦捶成粉状,竹茹麻茹用火炒成碎末,再将黄蜡、松脂、清油、桐油浓油用火熬成膏,然後加入前述药粉加以搅拌均匀做成丸形,外面以厚纸包裹,里外五层,再以麻绳困绑,另将松脂烧融浇裹固定即可,以火炮发射之

火药鞭箭

此鞭箭被许多科学史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热气流的喷射力发射的火箭雏型,其制作方法为:削劲竹为鞭箭长六尺,前端装有能刺伤人的铁箭,将火药五两制成之小药毬穿过箭镞下方之箭身,於箭上,药毬上并装置引线,使用人点火引燃引线即可射出

霹雳火毬

此为消灭经由地道中入侵敌人的有效武器之一,其制作方法为:用乾竹两三节,径一寸半,没有裂罅者,存节勿加穿透,再用薄如铁钱的瓷片三十片(刺伤敌中用),和火药三四斤包裹在竹径外成毬,两头保留一寸多竹节在毬外,并另加传药

此火毬主要用於熏灼自地道中来犯的敌人拒敌时将此毬放於地穴中敌人必经之地,用时令一口含甘草之士兵持火锥烙毬使爆破,产生之爆炸声可震吓敌人,使其攻势放缓,再令士兵以竹扇扇之,利用其火焰及浓烟以熏灼敌人

此处所用之火药爆炸力当属有限,否则会炸伤近距敌持火锥格毬之士兵由此亦可证明宋代时已能随著武器伤敌所需火药威力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配方,此器在宋军防守德安城即襄阳城时都使用过

烟毬

此烟毬其主要作用亦在利用火药爆裂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以薰伤敌人其制作方法为:用三斤配好的火药,外面先用黄蒿(艾草的一种)包裹成重约一斤之药毬,再厚厚的傅以黄蜡沥青炭末等混合而成的油泥,乾後即成使用时亦是以火锥烙透之,再抛射出去

毒药烟毬

此毬可用火炮施放,亦可用火箭或弓或弩或床子弩发射出去,具有炸伤及毒毙敌人的双重效果,可视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毒气弹其制作方法为:将所有原料(原料内容见本文前段)捣合为毬,用一条长一丈二尺重半斤的麻绳穿过药毬为弦子,然後将很厚的废纸一十二两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虫葛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捣合传於毬外此毬发射後不但可炸伤敌人,且其烟气使敌人中毒而口鼻出血

蒺藜火毬

此为兼具炸伤与刺伤人双重效力的攻击武器,其制作方法为:先用三枝有六面尖刃的铁刀包在用前述火药配方所制成的药团之中,然後以长一丈二尺的麻绳穿过药团,药团外面再以厚纸及杂药(即前述之药泥)傅之,再将八支有倒钩的铁蒺藜插装在药团外面此物亦可用炮或床子弩等发射之

铁嘴火鹞

此器其作用颇似毒药鞭箭,鹞身为木制,中穿过木身之杆为铁杆,杆尾绑上制成药团之火药,外面再以草秆束之,用时以炮射

竹火鹞

其制作方法为:用竹编成腹大口狭形状修长的竹笼,外面糊上数层纸张并刷成黄,将配好的火药一斤放入笼,并加入一些小卵石,用杆草三五斤束在笼口为尾形,并封住笼口施放时点燃尾草以炮放之

火箭

此箭即为在普通箭的箭首下方傅以火药,用弓或弩发射出去,射中敌人後孳团在敌人体内爆炸,其伤敌原则颇类似今日所用之各类子弹,此箭在南宋对金人与蒙古人作战时曾大量使用

火枪

在《武经总要》一书卷十二叙火炮之功能时曾言及利用火炮施放之火器中列有火枪,又《宋史》陈规传亦记曰:

建炎元年……会濠桥陷,规以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焚天桥,以火牛助之,须臾皆尽,横拔砦去

惜在《武经总要》卷十一火攻及卷十三之器图中均未提及此器之制作方式,据推测其形制与作用当与火箭类同

5、发射火药武器之戎具

上述内实火药的武器如火炮、火毬、烟毬、蒺藜火毬、火鹞、火箭、火枪等,除极少数可用点燃引线射出或用火锥烙开者外,大多数皆须利用发射式武器协助加以发射出去,方能收伤敌之效为达到此目的,宋代对相关发射戎器如各式火炮、炮车、弓弩、火筒火柜的研究与制作亦极为重视如以发射炮弹为主的炮型就有单梢炮、双梢炮、五梢炮、七梢炮、火炮、旋风炮、独脚旋风炮、旋风五合炮、有车轮的炮车等十数种之多现据有关资料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图列之如下:

单梢炮

此炮为当时所用小型炮,用时凡一炮需用四十人向前拉,一人固定施放炮石此炮可放二斤重的石块,抛至五十步远,亦可施放火炮(霹雳炮)、蒺藜火毬等,惟距离不远

後来陆续出现炮身愈来愈大,性能亦愈来愈佳的双梢炮、五梢炮、七梢炮(用二百五十人,可同时放九十斤重的石块),以及携带较方便轻巧的旋风炮、虎蹲炮、卧车炮(炮身下装四轮行动便)、车行炮(亦装有车轮)、旋风五炮(同时可发射五个炮弹)、合炮等,上述炮车虽以发射石块为主,但亦皆可发射蒺藜火毬、毒药烟毬等火药武器

火炮

为炮中之利器,为攻守扎营行军皆需携带之兵器]行军攻敌时宜配合使用轻巧灵活的单梢炮或虎蹲炮,而扎营驻防时则宜安置此炮为主,因其以发射含火药易爆炸燃烧为主的火毬、火鸡、火鹞、火枪为主,在攻城及燔烧敌人粮仓粮秣时效果特别好此炮所能发射的火毬以十二斤重为限

火药火油筒柜

此器分别由内填火药的火楼,内装火油的油柜以及启动此柜的拶丝杖三大部份为主体构成,为守城及火攻时极为重要的武器其主要构造为:

以熟铜为柜,下安四足,上置四卷筒,卷筒上横放一巨,皆与柜中相通横筒两端开小孔如黍粒,前端圆口径半寸,柜顶傍开一孔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横筒内可装拶丝杖,拶丝杖杖首缠散麻厚约一寸半,前後各穿两节铜管(防止麻绳著火),杖尾有横拐,以便操控拐前贯一铜圆环用以闭筒口

放时将柜中注入三斤的火油,另将内实火药的火楼插入拶丝杖前端的铜管内固定,点燃火药,再用烙锥将拶丝杖放在油柜上横筒上,再令人自後抽杖,并以力压之,柜内油受热自火楼中喷出爆炸成烈焰以伤敌,其制作似有之初型

弓弩

弓弩为发射穿刺武器的必备器具而上附火药包的火箭、药箭或火枪亦必须靠弓弩方能发挥其功能同时由於无论陆上作战或水上作战,弓弩皆便於使用,因此宋代对弓弩的制作与改良十分重视(详见弓、弩和床弩),据史书所载宋代有特殊名称可考的弓弩种类至少有金线乌弭弓、神臂弓(弩)、破敌弓、神劲弓、八斗力黑漆弓、黄桦弓、截弭弓、独辕弓、插弭弓、床子大弓、黑寸扎弩、跳镫弩、木弩、小合蝉弩、豆寸子弩、手射弩、三弓弩、冲阵无敌流星弩、野战拒马刀弩、制胜常远弓(又名凤凰弓)等将近二十多种

三弓床子弩为当时常用的弓弩之一种,又名八牛弩此弩前施二弓後施一弓,以绳索将弓绞绑张开於下之木床上,张时需用士兵数十人架床,对准所射目标,以槌其牙箭发而射出三弩同时射出可远及三百步,所用之箭皆可配装火药药包,药包重量以弩力为准

结论

由於宋代开始逐步将火药配方用於武器上,不但因而增强本身的国防力量,使其政权在强敌环伺下仍能维持相当程度的安定与繁荣,而且这种进步杀伤力又强的武器随著宋金之交战而传入金人手中,如金人在抗元战役中即有使用震天雷(一种内实火药的铁火炮)和飞火枪的记录其後,再由於蒙古灭金而为蒙古人所得,在蒙古人西征时,又将之传入阿拉伯世界,十三世纪以後逐由阿拉伯人将此技术传入欧洲,造成了中古欧洲城邦式统治时期之结束,开启了欧洲甚世界史进入近代文明之端倪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