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撄宁传》历史地理志·年表地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撄宁传历史志·大事年表更新】

[撄宁前六百年间]

悟净坏戒规被驱出佛家门墙;

佛家首现东土,悬镜寺悟能传经;

凡间盛传升仙路断;

天下道宗始分三家;

漆园、云遥宗、矩义宗并立。

[撄宁前一百六十年]

胡族入中原,于北地纷纷建国;

庆朝南渡,称南庆;

谌家立南庆接引首功,受封王爵;

北地分分合合,至成朝一统;

南土历庆尤永普四朝。

[撄宁前一百三十四年间]

悬镜寺僧图登至北地传教止杀;

图登与太后秽乱,蓄养寺兵;

道宗诛妖僧,北地大灭佛;

矩义宗、漆园遁隐;

云遥宗成道家正宗。

[撄宁前十八年]

悬镜寺使僧原可至南普朝传教;

[撄宁前十四年]

南北大灭佛;

南成北普大决战;

北杨千胜南道成,南北一统。

[撄宁前十三年](业文元年)

杨千受宇家禅让建业朝;

成元之乱,宇元家两几近灭族;

杨佑第一次南巡。

[撄宁前十二年](业文二年)

杨千写大朝朝政设计;

杨千领李轩、宇文灭谌。

杨千死,杨佑继位。

[撄宁前十一年](业明元年)

杨佑颁《业朝政令二十四条》;

废九品门阀,定科举;

俢四殿三阁,重建兴安都城;

[撄宁前十年](业明二年)

建二都余安郡城;

始修畅运河、疾驰道;

凿疏达渠,连源水济水,通离泉余安;

[撄宁前八年](业明四年)

杨佑第二次南巡;

怡阳郡建行宫,称烟波宫;

凿广达渠,连天江与沛水;

始开通达河,庆扬郡划入莱州;

任义公慕昌为良陵郡留守,监修河道;

始修凌天索道,连北幸州与南闲州。

[撄宁前七年](业明五年)

西巡章朔遂义二郡;

章朔郡修行宫,称天语宫;

任宁公李轩为遂义留守,以援北方。

[撄宁前五年](业明七年)

顺公杨念病逝;

北巡唯安武川二郡,观与突柔战事;

任顺候杨感为武川留守。

[撄宁前四年](业明八年)

全国募兵,组骁敢军;

亲征突柔,太尉独狐一意为帅;

突柔败退三百里,裂为东西王庭;

新建威方郡,郡外始修棘城。

[撄宁元年](业明十二年)

杨佑第三次南巡;

再次募兵组军,下旨二征突柔;

秦薄兴沧浪起义;

岑夫子赴举,苏知远离家;

徐长州、苏南风出生。

[撄宁三年](业明十四年)

杨感武川郡自封顺王;

北方群雄并起,沧浪军愈加势大。

[撄宁四年](业明十五年)

四圣之盟,定谋天之约;

六星坠世,慈源山仙妖大战;

沧浪军王世部攻入兴安城;

殷王杨同战死,杨佑自焚而亡。

[撄宁五年](宁高一年)

李玄观率先占据兴安;

李三绝兴安斗法,斩王世;

李轩及帝位,宁朝始。

[撄宁六年](宁高二年)

薛番占通阳郡;

李玄成领军收复通阳;

薛番受诛;

冯燕开始逃亡。

[撄宁七年](宁高三年)

秦薄败于隐娘三绝无欢之手;

玄观、玄轨追击过江;

沧浪之乱被平。

――·――·――

【撄宁传地理志·地图更新】

[业宁朝区划地理]

天江源自天断山,西而东去,将神洲大陆业宁两朝之地分为南北。

南地之西为闲州,中为宜州,东沿海一线为莱州;

北地腹中为都城兴安,北为定州,西为幸州,中偏南及偏东之地皆为饶州,东沿海一线亦为莱州;

莱州为地跨天江南北之州,狭长临海;南部有重郡庆扬郡,曾有谌国立国与此;北部重地良陵郡,义公慕昌享邑于此;庆扬良陵两郡以通达河相连。北有军府上间郡接定州。

饶州之地呈矩角型,包兴安城东南之地,首郡为二都余安郡,南部重郡为怡阳郡,北部重郡为军府离泉郡,接定州。

定州首郡为唯安郡,北为军府武川郡,后又北修威方郡,外竖棘城。

幸州首郡为章朔郡,北为军府遂义郡,往东去兴安过临原郡。偏南为通阳郡,此郡有荆乐山,山临天江处为其参罗峰。

闲州首郡为平为郡,有慈原山,北临天江处为其幽翠峰。

宜州首郡为老南都温壁郡,始柯郡和松府上止镇属宜州地界。

[大陆概述]

神洲大陆四周为羽渊所围,传羽渊为上古神魔大战时所成,隔人魔两界,人不得跨。

神州大陆亦可单指东土大陆,因其占地最广,文明最甚,传为上古神居之地。

东土大陆为业宁两朝当国。

两朝之领土东临羽海;

北为突柔王庭――游牧一族,时与业宁二朝有战事攻伐;

南越十万群山可至南蛮妖地,蛮域西有歇南诸国,亦与蛮地类似,多为部落之国;北朝曾有投机贩子在此大肆捕蛮女、歇南女子回中原出售为奴;后有大批受战乱牵连之胡华族人避祸于此。

西跨天断山为回月国,名为业宁附庸,实为云遥宗以道宗立国,享其供奉。

回月国再往西为亦罗诸国,多为城邦之国。人多金红发,鼻高眼深。曾有一支为戎狄胡族探西所捕,收为奴,后改姓为石,也曾中原建国,因好杀,后几被华族屠灭。

回月国西南为锡竹国,为佛宗建宗之地,悬镜寺亦立于此处。

【业宁朝人文相关】

[军职相关]

三五成群制。

1、什:十兵丁至二十兵丁。

设什长,武职八品;最底层士官。

2、伙:三什或五什(较多),五十至一百兵丁。

设伙长,武职七品;属将官。

3:队:三伙(较多)或五伙,一百五十至三百兵丁。

设队正,武职六品;大队也设队副;

4、营:三队或五队(较多),八百至一千二兵丁。

设校尉,武职五品;设副手一到两名,也称营尉;

5、(军)团:三营(较多)或五营,三千至五千兵丁;

设都尉,武职四品;设左右都尉,另视大小有别驾、长史、功曹、参佐等辅官。

6、(府、卫)军:三团,一万至万五兵丁;

设郎将,武职三品;同团一样设有左右副手、一系列辅官。

7、逢大战,统几府(卫)之军,称帅,由二品及以上武将任。

8、重郡及军镇都起码设有一府之军;

王公候皆可备卫兵,王爷可备军级兵丁,公爷可备团级兵丁,候爷可备营级兵丁;

县府一级一般不驻兵,但可由主官县令临时募团营;且因官员俸禄高,常制的一百余三班衙役杂役,这种非常军规模通常都达千人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