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雀与凰》第一百一十二章:野马坡论天下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营之中的事情发生后的五天内,两军偶尔发生一些小部队的摩擦,总的看起来相安无事。一是两军主将都在静心疗伤,没有新的指令;二是双方局势现在很干,比蛋炒饭还干。辽军的十几万大军夹在李胤焕与李煦之间,进攻谁都有可能被从背后袭击,两面作战的话不仅容易分心,而且调度十分麻烦,也没有必胜的信心。同样李胤焕与李煦也不敢贸然进攻,如今辽军闭门不出,谁先进攻谁倒霉。

颉利赫琪倒是很想把位于扬州,也就是南直隶地区的辽军主力精锐部队调动一些过来,可江北四镇的对垒十分难开。虽大夏士卒战斗力不比辽军,但大夏的兵源却源源不断的得以补充,却又不能放任不管,只得时不时的进攻稍微阻止一下大夏朝廷对新兵的训练和整编。

颉利赫琪在等着大辽的十万生源部队的到来,打破此刻的僵局,对于辽军而言,好消息是辽国派了大将颉利肃率领十万辽国精锐已经抵达冀州,不日即可迈入青州境内(山东地带)。坏消息是,颉利赫琪对于大辽朝廷派颉利肃率军前来的决定极其不满。

虽然大辽朝廷这次没有如愿的派出二十万大军,但这十万却是颉利家族的家底子了,颉利赫琪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会派这支部队出战。辽国士卒因这些年的东征西讨,大多部队都可以用精锐来形容,但这次派出的十万大军可谓是辽国精锐中的精锐。其中包含了各族的可汗亲军组成的四万重骑兵,两万以齐射冠绝天下闻名的乌桓弓骑兵,一万人称‘敢死队’的女真陷阵轻骑兵。最强的便是大辽的王牌军队,颉利家族横扫北方的重骑兵——铁浮屠。

这支大军里面任何一支军队放在哪儿都是能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如今汇聚一齐,看得出来,这次颉利家族为了这场南北朝大战也是拼了。辽国最著名的四大名骑齐聚一堂,所有辽国将士都信心十足。然而颉利赫琪却忧心忡忡。

相比这支辽国家底子的王牌,她更希望有二十万步卒,越往南,辽国的骑兵能发挥的作用就越低。偏偏这支生源部队还是清一色骑兵。更可况又给她派来了一个大将,她最不待见的人——颉利肃。

颉利肃是大辽皇帝和其父辅政王颉利毕的亲弟弟,颉利赫琪得叫他声九叔。

之所以不待见他,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过一次很不愉快的争执,当时颉利赫琪差点把她这个叔叔给杀了。

那是在征服百济之后,占领了百济王都。因百济的守城士兵顽强抵抗给辽军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就连颉利肃的二儿子都折在了里面。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颉利赫琪担任主帅,颉利肃任第一先锋将军,破城之后颉利肃无视颉利赫琪的命令开始屠杀平民泄愤。违背了颉利赫琪以恩抚久治的方针,二人大吵了起来。甚至气的颉利肃突然举兵跟他侄女打了起来。最后被颉利赫琪生擒,若不是颉利毕及时受到讯息派人入手,颉利赫琪就要把他正了军法。

“说起这颉利肃,打仗猛,而且熟读兵书,无论是在攻城还是守城,攻坚,还是野外作战都颇有一番成就。在辽国论领军打仗之才,颉利赫琪赫赫战功,当仁不让的第一,第二便是这颉利肃,此人一生征战大小数百场战斗无一败绩。只可惜在战略上此人简直是个白痴,缺乏大规模作战的统率能力,这也是他排在颉利赫琪之下的原因。”

听了肖才的分析,李胤焕笑道:“意思就是说此人是个名将却不是个帅才咯。”

肖才点了点头:“是的。不过即便如此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此人在两军对战方便比之其侄女颉利赫琪,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此人是与我们直接对阵,我们可要慎之又慎。”

“嗯。辽军这次派来这么个刺头,确实够我们受的了。”李胤焕烦恼的瞧了瞧脑门道:“这十万辽军精锐可怎么打。再拖下去,被围的可就是我们了。”

看到李胤焕这么烦躁,肖才却相反的一脸微笑,从袖中取出一封书纸道:“拖下去的话,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这是前天玄机营收集到的信息。大哥你看看如何?”

李胤焕疑惑的接过信纸,心想是什么消息能让肖才一脸从容。

当他细读了书中讯息之后,神情变化极快,先是疑惑,然后一脸懵逼,接着神情严肃,当看完之后满是喜悦之色。信中短短几行字却让李胤焕心中大定。

纸上写道:镇南王姬伯孺,定交趾,正月底率虎狼之师八万北上。威海候耿子义率战舰千艘,水军十二万平南洋,于正月二十八日抵达澎湖。

这里面说的镇南王姓姬字伯孺名叫姬琥,如果说李煦是贵族之首,那么姬琥可以算的上是贵族中的明珠。他们家是当今世上唯一一个从开国延续至今的异姓王,也是唯一一个以四方命名的王。姬琥的父亲与李煦的父亲不同,李煦的父亲是有侧立之功,而姬琥的父亲则是在邵武帝李启桂登基之后奉旨领兵讨伐其他叛军,以及北伐收复燕京的大功臣。

大夏王朝自建国以来,一直对旧朝曾划分的南越郡,交趾郡进行讨伐。在旧朝岌岌可危之时,这两地的当地豪族起兵自立,建立了南越国和婆罗国。镇南王世代就是为征服这两个地方而存在的。不过在邵武帝之前的几代帝王都不争气,内政不稳,所以根本无暇理会南边这俩小国。就在这种情况下姬氏一族愣是打败了南越国。在邵武帝登基之后便大力支持镇南王府对婆罗国,也就是交趾发动全面进攻。

就在正月二十日这天,现任镇南王姬琥攻克婆罗国首府,当众处决了婆罗国王室成员。随后留下少许部将清理残余敌军,自己则亲率八万精兵北上勤王。

而威海候耿子义,姓耿,名文忠,字子义。耿文忠祖上四代都是大夏王朝的水师提督,统领着大夏王朝最强大的舰队群,横扫扶桑,琉球,吕宋等海外小国。五年前接替了父亲的职位担任水师提督的耿文忠授命南下南洋向海外小国彰显天朝威严。不过年轻人火气就是盛,他下了南洋不单单是示威,一路招兵买马,一路往南打,对于不愿意臣服于大夏王朝的直接给人王庭掀了重新组建。在收到邵武帝的勤王诏书之后便立即班师回朝。

邵武帝之所以敢给自己的年号定为邵武,其中包含一个武字,当然不是为了好看,在他的手里大夏朝廷的军事实力明显出现了回暖。像镇南王,威海候这些本已经快被世人遗忘的贵族在他手里得到了重启。两家对邵武帝也是感恩戴德。如今二人解决掉了自己那边粘人的事情之后及时回援,也算是给邵武帝报恩了。。

“大哥,我看,咱不如把颉利赫琪约出来谈谈。”

肖才突然心生一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