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湖行之我有一剑》第八章 破衫老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人皆不是习武之人,见状也只能放下几句狠话后落荒而逃,气势吓退三人后的刘长安没有去管手上的鲜血,反而平复了一下心情,面带笑容的蹲在小女孩的面前,小女孩没有看向他,又恢复了刚刚那木讷的模样,盯着已经死去的娘亲。

是的,胡家寨只剩了她一人而已,她是娘亲用身子换回来的,她看到了玩伴是如何被刀割去了脑袋,看到了山上的爷爷奶奶们是如何被他们逼下了山崖,也看见了娘亲是如何被他们凌辱致死,这就是她活着的代价!

她不知娘亲为何还让她活着,也不知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想让那帮坏人去死,但又不知该怎么让他们去死!

她用木板拖拽着娘亲的尸体,用草席遮住了娘亲的最后一丝尊严,一个晚上她从大别山走了近十里地路来到了官道上,她的小脚已经磨的血肉模糊,肩头绳子的勒痕也全渗出了鲜血,但她毫无反应,没有了泪水也没有了痛楚,因为她的心已经不会跳了也不会痛了,当她被那三个人狠狠的抽了一记耳光的时候,当那三个人拔出匕首想要杀她的时候,她竟有一些马上就要解脱了的想法,可是她看到了一个道士挡在了她的身前,她竟还有一些失落,她又傻傻的看着娘亲那绝美的容颜,有些痴了,仿佛母亲就在她的身边摸着她的脑袋,对她说。

“好啦!婉儿,都过去了,不哭不哭!”

就在这时一掌纤细温暖的手掌按在了她的头上,她刚想反抗可听到对方的温和的话语,她那早已哭的干涸的泪腺又重新迸出了泪水。

“好啦,好啦,都过去了,不哭不哭。”

她抬起头看到了那道士的容貌,看到了那道士苍白的脸色与和煦的微笑,好像是她的娘亲一般。

小女孩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绪猛地抱住的刘长安,嚎啕大哭。刘长安握住匕首的手还没有止血,只好用另一只手掌不断揉搓着小女孩那凌乱的头发安慰她。,等小女孩哭声渐小,刘长安才轻声的对着小女孩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胡林婉。”

小女孩用胳膊不断抹着脸上的泪水,刘长安长叹了口气自嘲道。

”胡林婉,胡林婉,我以为我这辈子可以逍遥自在,不欠任何人,可生在帝王家,这第一次出江湖,就开始欠债了,真是可笑,可笑啊!“

刘长安可不是傻子,他完全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儿事,世子之争,那个比他大了八岁的亲哥哥,已经对他开了第一炮。大别山连夜偷梁换柱,可惜用人不慎,留下了活口。就差这么一点,要不然装纨绔到底的刘长安还真是羊入虎口。

这也让刘长安明白了一件事,必须尽快离开西汉境地,不然他大哥在他身后安插的死士碟子,一定会随时报告自己等人的行踪,这要是再来这么一手,他不知自己还有没有这么幸运。

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小女孩,刘长安心中只有愧疚,刘长安温柔的看着胡林婉,微笑的帮她抚平脸上的泪水,轻声道。

“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刘长安的妹妹。好不好?”

小女孩拽着刘长安的衣角抽泣着,是非懂得嗯了一声后问道。

“那你会帮我报仇吗?”

“当然!只要你需要,随时都可以?”

“不需要,我的仇我自己报。”

小女孩倔强的挥舞着拳头,小小的年纪眼神中竟带着杀意,刘长安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心中不忍暗叹,这可才是仅五岁的小丫头啊!

吩咐老王去临近的城里买了一座棺材,先将妇人的尸体入土为安。

小小的坟头隆起,小姑娘跪坐在坟前,哽咽的哼唱着娘亲教给她的童谣。

“梨花香,黄花黄,谁家稚童唤住说书郎,说那江湖儿女情长,说那官场暗自神伤,今日别,来日长,有缘相见,再说那江湖儿郎。”

听着小女孩稚嫩的嗓音嗯哼的童谣,老王头不禁有些呆住了,曾几何时,也有那么一位小姑娘没事哼着童谣,故人已去,来日方长。

刘长安等人没有再回大别山,而是一直朝着东方而行,再有四五天的行程就可以到达西汉的东边境线了,一路上刘长安拉着婉儿的手走在最前面,进了城就会干一些解签算卦的行当,不至于饿着肚子。

临近向东城,官道上的贩酒铺子格外火爆,向东城是大汉六洲六地的最后一座城池,再往外就是边境,经过边境就会到达赵国的境内,刘长安的第一个目的地,中山也在赵国辖境内。

听着酒铺伙计的叫喊幺活声,老王头的酒瘾是被真正的勾了起来,看着老王头眼泪汪汪的样子,刘长安也无能为力的摊了摊手,看着两人滑稽的模样,心情渐渐好转起来的婉儿发出悦耳般咯咯咯的笑声。

“咳咳,内个婉儿啊,你王爷爷想喝点酒你看怎么办啊?”

刘长安眉头一挑,对着小婉儿使了个眼色。小婉儿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转头望向了一脸无奈的小花儿。

“花儿哥哥......。”

“别说了都懂!”

小花儿一拍额头,叹了口气,领着众人就朝着就近的酒铺坐了过去。刘长安大手一挥及其豪迈的大呵一声。

“小二儿,上酒!”

“来嘞客官!”

这酒铺很多,也很火爆,来往两国之间的商旅,游学士子还有江湖游侠儿,大多都会选择在此地的酒铺喝上一碗西汉特产的杏花烧。

西汉的杏花酒也可以说是中原的一绝,因那杏花树的生长条件过于苛刻,只有在西汉地界才养的活,其他的几个国家也尝试的从西汉往出运送杏花树,栽种到自己国家内,可大都十不存一,也也就导致了西杏东不活,南枣不过冬的尴尬局面。

杏花酒在西汉因郡县的不同,味道也是大为不同,别山郡的杏花酒味道最为浓稠杏花味最重,也算的上是上等的高级杏花酒,贺兰郡的杏花酒可能因地域人情的原因,味道比较柔和香甜,可这大都是一些读书人,官老爷喜爱的味道。江湖人喜欢喝的杏花酒那可就属这边境上的杏花酒了!味道虽烈,但有种淡淡的杏花清香。

刘长安等人坐的位置也是这家酒铺最后的一张桌子。酒铺内沸沸扬扬,各种各样的酒客喝的是不亦乐乎。有当地酒客,有带刀佩剑的江湖少侠,还有粗狂的屠户,早已花甲满头白发的老人……。

店小二很快端来了一壶杏花酒,又上了一碟水煮花生,这是给小婉儿吃的。

“嘿!听说了吗?前两日朝廷对大别山进行了剿匪!”

“剿匪有什么的啊?朝廷天天剿匪,天天也剿不尽,有什么稀罕的!”

酒铺中一桌酒客的议论声引起了刘长安等人的注意,刘长安定睛看去,那桌酒客仅有寥寥两人而已,一胖一瘦在酒客中很是显眼,二人没有带刀配剑,穿着也没有江湖人那么多的花里胡哨,看样子应该是本地的熟客了。

“啧,要是寻常的剿匪我顺风耳能随便说吗?这回啊!不一样喽!”

“哦?快说快说,这回有什么不一样的!”

“嘶,这回朝廷可是下了狠招了,奔雷将军李逸广都听过吧!亲自带着铁血营剿匪,那可是皇帝陛下的亲卫军,虽只有一百人,可就这一百人,把大别山里里外外的大小寨子是拔个精光啊!”

“这铁血营这么厉害啊!”

“可不是嘛。不愧是咱们大汉开疆裂土头号精锐!”

听到这,刘长安的眉头紧皱,李逸广亲自带队剿匪?这应该不是他大哥恼羞成怒的后果,以他大哥的能耐还使唤不动李逸广亲自出马,唯一的解释只有是父王以为自己掉在了大哥设好的圈套之中,而排李叔叔以剿匪的名义前去将他救出来!

“呵,臭老头,想让我和刘青峰争,还多管闲事!就这么怕我死在外面?”

想到这刘长安自嘲一笑,端着一碗杏花酒,就朝着一胖一瘦二人的酒桌旁走去。

“哎,这位施主,贫道听说那胡家寨在别山郡一带及其有名,那这次朝廷剿匪,胡家寨怎么样啊!”

“哎呦,真是一位年轻的道长,胡家寨啊!听道长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一件事儿来,听说前两日胡家寨的二当家小貂儿刚刚篡位成功,可这屁股还没坐热呢!这下可好了,全剿了个精光,可是听说这小貂儿为人狡猾的很,估计没死于剿匪,可能暗自逃了吧!”

“哦哦!原来如此,那多谢施主了!”

刘长安继续与二人闲聊几句后,便端着酒碗返回了自己的座位,这一胖一瘦二人见刘长安走后感叹道。

“顺风耳,现在的道士都长的这么好看啦?“

“不知道啊!哎?道士也喝酒?”

“和尚不喝,道士......应该喝吧!”

刘长安回到座位,一旁的老王头就挤了过来对着他挤眉弄眼道。

“还是公子聪明,怎么样蹭了几碗酒?”

刘长安没好气的白了老王头一眼不爽道。

“本公子像是那蹭人酒水的骗子吗?”

听闻此言,老王头神秘的一笑,小花儿撇了刘长安一眼点了点头,小婉儿则是掩嘴偷笑。看到众人的不信任自己的模样刘长安也没有气恼,反而神秘的伸出了四根手指头小声道。

“嘘,不多不多就四碗,估计能有二十枚铜板。”

就在这时店小二的怒骂声就从酒铺内响了起来。同时店小二将一位老者给从酒铺里推了出去。

“你就那你这破衣服就想换老子五坛上好的杏花烧?你当老子是傻子吗?不给酒钱,你就甭想走,大壮二壮有人想喝霸王酒。”

店小二的嗓门极大,这一嗓子不光叫来了酒铺雇来的打手,都连其他酒铺的酒客们也都跑了过来。看热闹这可是传统美德。刘长安等也也不例外,只有老王头动也没动继续喝着他的杏花烧。

“我说你这小娃儿啊,老子我的衣服来历可大了去了,抵你五坛子杏花烧那是绰绰有余。”

只见一老者须发皆白,身穿一身破洞青衫,脚踩着一对草鞋,摇摇晃晃的还捧着一大坛子杏花烧,看面容极为和善,可说出来的话却是另外一种味道。

“哼,想抵我五坛杏花烧?行,可以,看见后面那俩没,只要你能在他俩手中走上一遭,我做主,就拿你那破衣服抵了这五坛子酒。”

“嘿,就喜欢你这爽快的小娃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