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次元餐厅》第一百三十二章 驴打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中午,忙碌完店铺大小内务外加感情纠纷的郑芝,很快照着陈思道的预留的坐标来到了一所老街小屋。

老街环境古色古香,长满绿意的苔藓衣服在有些年头了的青石砖上,墙角缝隙边不时能看见碧绿的蕨类植物。

桦木做的木头门很是精致,其还挂着两盆绿油油的莳萝。

透过镂空木门,还能依稀见到内头聚集的两名拍摄人员,换了一身黑色休闲风衣的陈思道也在其内。

见到郑芝后立马招手呼唤。

进门,他就问到一股清幽的香味,房间说是房间,倒不如用袖珍厨房形容更贴切。

大大小小的厨具平整悬挂在一旁的挂栏,透过窗外明媚的光线到不失作为完美拍摄地点的地方。

“如你所见,这就是我们的拍摄地点,非常的干净清爽。”

陈思道带着他走了圈,嘿嘿道。

为了拍摄这次的系列片,他可是调动了很多这行的朋友进行分析,多次选择后才对了这么个地方。

他问:“那现在开始试手?”

“对,材料都有,不着急拍。”陈思道点点头,示意郑芝先上手。

青年颔首,围上特制的碎花小吊裙。

这次要做得是京都一道点心,名为驴打滚。

来源的故事也是奇趣。

据说有一次,老佛爷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

于是,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也就是糯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

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

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

老佛爷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

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

虽然故事不知道是否属实,但现实对于郑芝来说实在是再简单不过,所以根本不需要做些什么学习工作,基本看了遍操作流程,他心里就大概有数了。

说白了,就是糯米团裹豆沙,撒黄豆粉。

嗯,就是如此的清新脱俗。

用的材料也是简单到极致,糯米粉,红豆,糖,黄豆粉。

简直是一些喜欢在家制作糕点却身为手癌患者的不二选择。

过去传统用的都是黄米面,粘性更强但如今市场上比较难买的到,而且糯米粉质地弹滑,裹豆沙切出来的横截面,也就是外观更为清晰,所以一般都改为了糯米粉。

红豆沙馅自个做比较容易控制甜度的大小,而且糯米面之内也会加入砂糖,豆沙就不必弄得极甜,大概适口就可以了。

他比较喜欢去壳后只剩下纯净豆沙仁的豆沙,时间问题,高压锅内的红豆很快被熬煮得稀软。

碾得粉碎后的红豆被隔着一层滤网晃动在透明的水中,呆紫色的混合物淀粉沉淀下来,就可以用双层纱布隔离,只剩下一陀最为干净的绵豆沙。

之后就是加猪油调味,过程很是简单。

个别手残党建议购买超市原料。

炒豆沙的环节他也没闲着,一早就合成糊糊浆水的糯米液已经在蒸炉上,如今还差点时间,所以正好用来炒熟黄豆粉。

黄豆粉是新鲜磨制的,碰巧的是,磨制地点就在皮皮豆腐店,乃出自李大召之手也。

闻上一口有股黄豆天然原始的生豆味,入口很粉,丝丝豆类清香,如果喜欢豆浆气味的人这种粉末应该也能接受。

粉类的炒制向来都是要小心,大小火一个不注意很容易有焦味,影响口味。

掀开蒸炉,热腾腾的稻香味随着温热的白雾扑面而来。

趁热将蒸好的熟糯米面放在撒了层熟黄豆粉的木案板上,郑芝便拿来擀面棍,熟练的擀成长方形的糯米面皮。

刚刚蒸好的糯米面凉了会发硬,而且再次擀压会很难成型,所以他必须加快总体的速度。

一寸一尺间尽是完美的比例,足矣看出制作者高超熟练的手上功夫。

看到青年不过三两下就将滚烫粘性极强的糯米团开好,眼里闪过些许中意。

可以目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来的东西,往往细节就是分辨一个匠师经验高深的凭证。

这点,他身为传统面点大师实在再清楚不过。

人是复杂的感性生物。

浮躁,急切,恼火,灰心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制作者的手艺。

大师之所以称为大师,就是能时刻,从制作开始的那一刻全神贯注,面对一切扰我心者,杀之,灭之。

专注中又能对周围环境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心有成竹在胸而心不乱。

不要小看这种精神,在某些盛大比赛,拥有一颗坚韧的信心比一颗浮夸的好胜之心要强大的多。

想如今,多少天才匠师皆是停留在这说难不难的门揽前,踌躇不定,暗叹失败。

核桃木台上的郑芝倒是这位会长这么多想法,就算有,也是关于手下这张木台用起来手感还不错,回去要不要买上一张的念头。

涂抹了紫红色豆沙的糯米皮子已经差不多完成,最后往上撒了层薄薄的黄豆粉,就可以从开头卷起来,形成一长条大毛毛虫。

锋利的双立人刀刃轻轻探入,一小块正方形,表皮沾有黄豆粉末的驴打滚便做好。

陈思道走过来,当了带队领导。

拿起小块,横截面的糯米团红豆馅心清晰可见,呈红白相间的螺旋状。

一小口下去,还带着温热的糯米团子极富粘连性,配合表皮清香润口的熟黄豆粉末,黏性十足,软糯软糯的。

不放重糖的好处来了。

糯米皮清甜之余,红豆馅心又没有太大甜味,反而衬托着熟豆粉,吃得出来两种豆子不相同的味道。

握在手上闻起来虽然只能闻得到黄豆粉的气味,但是嚼着嚼着,红豆的味道就跟着柔软的糯米团出来了。

望着吃得不亦乐乎的摄像师们,他也尝了口。

发现跟系统颁发的原材料糯米粉还是有些差距,但没有超出一个范畴,总得来说,系统出品大概是9分,那么现实这包水磨糯米粉料就是六分左右。

这里范围只在正常地球原料,其他外星舶来品就不好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