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归朝欢》1.皇室丑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月。承宪元年。小雪。

荒原大漠,草木色霁,天地暮寒。

卢水海纳关前,有两军正在对峙,杀气昏昏横于大荒。

城上守城将军是西夷瓦那可汗的大王子巴霍,绰号黑熊,此人四十出头,腰身粗壮如桶,黑髭满脸,号称西夷战神,巴霍也甚是对得这名号,传闻他单手能生擒黑山大虎、率兵可平北荒西部,所以随着势力壮大,近年开始连年侵犯大月边境。

而城下竖“月”字旗的正是中原汉军御营,领首的青鬓将军竟是大月新继位的皇上皇甫暄,龙韬豹略的他年届四十,虎头燕颔,双目炯炯,腰身壮阔,铁衣闪亮;身后吴钩锦带,旌旗环绕,所率五千铁骑已绵延压境而来,吹角鼓声也已响彻边塞,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巴霍站在彩旌摇曳的城头,冷静地对视着城下那御驾亲征、威震天下,令四海夷人闻风丧胆的武圣皇甫暄,目光和寒风一般凛冽。

皇甫暄马后排着六位副将,其中排在最右的银色甲胄是一个玉容清秀、面色滋润、身材匀称的青壮男子,他是皇甫暄的弟弟,睿亲王,皇甫昌。大昏下的皇甫昌因为不习风沙,眯蓬着一双醉眼,盈盈地横扫着秋日下的远山,冷峻地看了一会儿对峙的大军,轻轻地哼了一声。

如果不出所料,他想,那么等着二人战胜归来飞报捷奏的两军,不久之后就会获知,这一天,这样大荒上一个普通的黄昏,将会是两位战神共同的忌日。

一月前,皇甫暄还是太子,他刚刚平定东夷,他的父亲,时为皇上的皇甫晟一收到捷奏,便匆匆把他召回了朝。

在群臣的纳闷中,在天极殿,皇甫晟名为庆贺皇甫暄捷奏,实以年老为由,选择退位,让皇甫暄继位了,并当着百官朝宣布了即日生效的圣旨:“太子皇甫暄在外征战多年,南进北击,无限扩大着大月之疆域,于国有功;并且数年来,太子对四夷实行稳扎稳打、攻心为上之政策,一面带着商贾随军开通边贸,一面进行移民实边、长期驻守的策略,带来了边疆的稳固,于社稷有功!同时,太子监国已久,近者悦,远者来,如今四海升平,拥护者众,所以,朕欲将社稷江山传于太子,望太子能率领诸臣,护佑黎民,一统万年!”

皇甫暄辅政多年,受命不辞,念及四海初平,隔日遂改元“承宪”,取继承其爷爷“宪宗”中兴遗志之意。

不过皇甫晟此举,如此出其不意,让皇二子睿亲王皇甫昌甚是败兴。

皇甫暄长年在外南征北战,并且把这些年培养的亲信精英都用于边关固城中,确实于江山社稷有功,可惜,这也造成了他在朝中人手的疏缺,导致皇甫昌趁着皇甫暄打下的太平盛世,在朝中培养了不少忠心之臣。尤其是皇甫暄的那一套“近者悦,远者来”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奇异之士投靠朝廷,却大多被皇甫昌拉进了自己的政营。

所以,他一直蓄谋将来皇上皇甫晟一死,他便可以趁发丧之时,召皇甫暄回京,先伏击皇甫暄,然后发动兵变,来搏上一把。他蓄谋已久,并之所以有胜算,正是看在皇甫暄的那些忠信之臣一时半会儿赶不回宫的这个疏漏上。

而且,就算他一旦在帝京发起兵变,他完全可以沿用皇上那套“守关大月军不可撤退,一旦撤退,夷人将重新占领和攻入,威胁边境”之利害关系为由,发下特殊诏命,让守边将士们不得乱动,从而让皇甫暄失去支援。

毕竟每次边夷和朝中有乱,皇上和太子都没有召回或者抽调守关的大军。

他哪里知道,那正是皇甫暄与皇上商定的,让游离于中原文明之外的边夷地区彻底并入华夏之策呢。

可惜他与大臣们私下里的频繁走动被皇甫晟察觉,尤以宝源局的大使纪维谷最为让皇甫晟着恼,这宝源局以为朝廷采挖金属宝石为职,皇甫昌若是控制了宝源局,就相当于控制了大月的经济命脉,所以皇甫晟一收到太子皇甫暄的捷奏就下旨召皇甫暄进京,生前让位于他,以期皇甫暄把更多精力置于庙堂之中。

皇甫晟的突然退位,自然让皇甫昌开始着急,眼看功亏一篑,对外,他开始找人散播,“皇上突然退位,是因为太子以功高盖主的功劳自居,进行了逼宫。”

“论拥护者众,得民心诸,非二皇子皇甫昌不可。”

等损人利己之话。

他等了这些年,并不是因为他傻,一是因为势力尚不够强大与皇甫暄抗衡,又没找到皇甫暄的疏漏;二则皇甫暄长年在外,不但劳苦功高,而且战绩斐然,实在找不到让皇上废掉太子皇甫暄的把柄。

直到,他打听到了一则丑闻,本来念及父子之情,他也不想让皇甫晟为难。

不过,现在不同了,既然是皇甫晟主动提出退位,那么他打算去找这位父皇谈谈。

而他所能利用的,便是这段宫中暗传的丑闻。

他买通皇甫晟的一位老太监在得了他的好处说:“传闻太子皇甫暄是皇上跟宪宗的荣才人所生!”

皇甫昌一听,眉头一锁,心说:等会儿,容本王理一下。

手一抬,示意老太监别再说了。

老太监被人拉出去砍了脑袋。

皇甫昌背着手在房间里琢磨:宪宗是本王的祖父,那宪宗的才人,便是祖父的妃子,那这荣才人,岂不是本王的祖奶奶?

他一惊非同小可,这是何意?

父皇娶了父皇的父皇的小妾?即是说,父亲娶了小奶奶,还跟这小奶奶生了个孩子。

而这个孩子,还成了当今太子!

之所以皇甫暄不愿意呆在宫中,更愿意南征北战,一定正是此因!

皇甫昌心说:那自己现在应该叫皇甫暄什么?

皇甫晟的父亲,即皇甫暄和皇甫昌的祖父,宪宗皇甫珣,在最后一次北征时染了风寒,就此西去,皇甫晟即位之时,年方才十岁,亲母皇太后罗氏感念宪宗恩情,殉了葬,宪宗剩下的三位爱妃也纷纷效妨,而新纳的才人荣氏,是为帝京望族,荣氏年方十六,若是也让其殉葬,不但朝中失去一座大靠山,恐怕还会引起荣国公的不满,于是几位顾命大臣商议,便让皇甫晟娶了他的这位小妈荣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