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壶关风云》第十章 戴苏理固村创建党组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戴苏理固村创建党组织

就在东长井伏击战刚刚过去第三天夜里,张秀山的二爹匆匆地跟着一支队伍走了(后来才知道,那支队伍就是朱总司令在碣则上村住过的),当时他们三个年轻人刚刚参加了长井伏击战战斗,还处在胜利的兴奋之中。

二爹走时没给他们留下什么,连一句离别的话也没有赶上说,只是给他们在屋里留下一小张纸,那纸上只画着一只萤火虫和一支枪杆子。

他们在二爹这里经常听他比喻共产党就是一只“萤火虫”,萤火虫能指路,红军、八路军就是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难道二爹是红军、八路军吗?

三个年轻人不解,就找秦德彪问,秦德彪又去找参谋长高体乾,高体乾说:“二爹这是要让他们去当兵,只有参军拿起枪杆子打鬼子,才能多杀敌人”。

秦德彪忽然说:“过两天固村要招兵,要不二爹就是要让你们去固村吗?”

秦德彪说的没差,真的过了两天,就听说固村镇上八路军在招兵,三个小伙子就去了。

区公所还在固村,当时都叫区上,“八路军县干队”也在那里驻扎,这区上可是红火了,满街张贴着“团结起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一人参军,全村光荣”、“不赶走侵略者决不罢休”等标语。还有邻村的乐队、秧歌队、舞狮队等各围着一个小圈,就像过节比赛,林青庄的武术队在村中央扎场子练武,载筋斗、打拳、耍大刀,穿军装背长枪的大兵还在街上走来走去。

将近晌午,从区里出来两支队伍,一支穿着八路军军装,个个身背长枪,雄姿勃勃;一支排着整整齐齐个个胸前扎一朵大红花。区公所门前,摆放一小排桌子,桌子后面已经坐着县里和区里的领导,还有那些穿着军装的……

村长冯广顺过来维持秩序:“就要开始了,聚过去,聚过去,摆成阵式,听指挥”招呼他们入列,跟着的还有村上村公所的人员和一些村民。

大家才明白今天这些闹红火的,耍武鼓事的,都是来给当兵从军的村民助阵的。

带着大红花的队伍前排着一个小个子,穿着新发的军装,裤腿卷着几层,衣服塞在裤腰里,袖子似乎是剪了一截,那红花扎在胸前把下巴都遮住了。场外的观众已经越来越多,还有的从家里出来就带着个凳子,就像在戏台前看大戏。

一位区干部清了清嗓门吆喝一声“大家打打场子,会议马上开始了,开始了,音乐队注意了,准备——”。然后开始正题:“今天是八路军,噢,咱们自己的队伍来区上招兵,当兵是为了什么,一句话就是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全村光荣,全区光荣。”话音还没落,准备好的音乐队就开始了,那鼓敲得震天响,那锣飕飕往空中窜。

喧闹了一会儿,一位穿军服的长官朝连蹦带跳的乐队摆摆手,拉开大嗓门讲了几句。再下来就是点名。

“二爹!”忽然张秀山在人群里喊。那个穿军服的长官就是他的二爹,穿上军服还认不出来了。

二爹听到喊声看到了他们,就跟他们伸伸拳头摆摆手。他们这才仔细看看二爹,竟是那样的威风。这时,秦德彪也来了,就站在他们身后。

“原来你小子早就知道?”秦英仓踹了他一拳。

这个时候,大家才注意站在台前的那个小个子,秦德彪说,那是林青庄的秦书礼,11岁。

嗨!这也能打仗?人群里有人说。

还有的“嘎嘎嘎”笑的直不起腰来,都是看那个小大兵穿着那不伦不类的样子。

“还有他哥哥秦书忠,17岁,他非要跟哥哥一起去参军”。

第二天,张秀山、秦英昌、韩保和跟着二爹走了。秦德彪和王前亲自给他们送行。

又过几天,就是农历四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固村镇庙会,从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前就开始有商客张罗庙会的准备工作,同时,村里要请戏班唱戏三天,一般为七至九本戏。开初叫“神棚庙会”,即求子生财之会。当时,全村除奶奶庙外,村民还分别在村西、村东和闫家场三处搭有神棚,并有专人负责,棚内设奶奶牌位,本镇方圆十几里的香客都要到庙会烧香,在集会上再买上自己喜爱的东西,吃饱肚子,然后到戏台看一场大戏,庙会上除唱戏外,还有外来的武鼓事、马戏等。

庙会第一天,苏东保领着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人来到固村盐店。自从吴树修他们大闹盐店后,那些不法分子看在这里无利可图,便纷纷离开固村,现在的盐店是郭家开的,青年郭连保在店里当相公,也是大闹黑盐店的主要人之一,还经常在这里陪同吴树修跟固村进步青年碰头聚会,宣传革命。苏东保是这里的老熟人了,他们都是二区的骨干。跟苏东保相跟的这位是中共晋南特委委派来壶关县工委任组织委员的,名叫戴苏理,又名戴登润,襄垣县人,他跟冯克心接头后,决定趁二区驻地固村镇庙会之际到那里开展党组织工作,为了方便特派二区骨干苏东保陪同引领。

固村是壶关县东南15公里处有一个较大的集镇,七七事变前这里的青年就接受着进步思想的熏陶,大闹盐店。离固村几里路程的西南桥头村有一位在长治县荫城镇东大街三角圪台同懋德杂货店当掌柜的申斗金,他在1935年冬就接受了红军派到荫城的地下党内蒙古籍赵德尊同志的革命熏陶,赵德尊是陕北红军徐海东部派遣到荫城的,其任务就是发展地下共产党组织,建设革命摇篮,播种抗日火种,扩大红军队伍,为红军东征对日作战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荫城不仅是个古老商镇,经济发达,车水马龙,信息物流畅通,同时也是兵家相争之地,赵德尊是在前线身负重任后被我党特意安排到荫城的,他以在荫城采购铁货作掩护介入商界,物色培养可靠的入党对象。申斗金这个同懋德商铺大掌柜在商界颇有名气和威望,抗战热潮急烈的民众集中地就是东大街三角圪台申斗金商店地段,申斗金又是宣传抗日爱国的进步人士,常带领群众在街上游行宣传抗日,因此,他成了赵德尊的首选培养对象。

赵德尊通过商贸业务手段,主动与申斗金接触,了解了他的苦难身世,以及他为人正直朴实,乐于救危济贫,思想开朗进步,民族正义感强的本色,每当赵德尊讲起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广大民众身受苦难之时,申斗金总是悲愤交集,感同身受。多次向赵德尊表达了要不异一切挽救民族危机的决心。赵德尊认为时机和条件成熟,便向申斗金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提出了要求,申斗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拳头,向党**宣誓,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一条为国甘洒热血,为民族抛头颅的革命路程。申斗金入党后,赵德尊同志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和工作目标,讲清了地下党组织将要承担的神圣使命和重要任务。要求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勇敢地担负起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的各项使命,随后,他们又认真讨论商定了党组织的工作机制、组织纪律、联系方式,“只能默默做事,不能告诉家人”等安全保密制度,以及当前的长远打算等重大问题。从此,申斗金便以做生意为掩护,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一切财物都用在了发展党的地下组织,投身于我党抗日救亡运动上来。

经过申斗金做工作,先后在荫城商界庄客中发展了一批地下共产党员,从而扩大了地下党的组织,壮大了党的队伍。

申斗金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来到自己的家乡就跟身边的朋友宣传进步言论和抗日主张。东韩村有他的一位朋友也是同龄人张树芝,为人正直,办事老练,要在壶关埋下革命的火种他是首当其选,还有固村盐店的掌柜吴树修,比他小十来岁,他们的认识不但是邻村,主要是在生意的往来上,吴树修是固村清末秀才吴登生的孙子,吴登生1876年从广东携全家迁来固村,民国时期为固村编村村长,民国7年(1918)创办固村国民小学,是当时固村的文化之家,培养出来的子弟吴绍堂、吴绍先、吴树馨、吴树德为当时吴家四大才子,分别毕业于北大、山大等高等学府。吴树修最早就接受着家庭的新知识、新观念,长大后在酒店(长治潞酒厂前身)当相公,曾经和申斗金跟当地贩卖私盐和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作斗争,在村上爱抱打不平,在方圆很出名,申斗金只要来到家就会和吴树修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虽然不是同龄人,但信念相同,志向相同。

共产党在壶关生根后,吴树修在王前的帮助下,跟固村镇圣帝庙上壶关第二高小的校长韩国俊(瓜掌村人),学监石华庆,教师张作俊(程村人)、吴绍先(固村人)、王尚温、姜振中(北三家村人)等在镇上宣传进步言论,张贴抗日标语,参加县城的爱国游行队伍,参加牺盟分会举办的“村政协理员”培训班。

苏东保陪同戴苏理刚进村西圣地庙济旱池池口,他们就看见在东面墙上张贴的一幅“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标语,禁不住自言自语:这不就像我们的苏区吗。

苏东保明白他的意思,解释道:“这里是个文化圣地,县第二高小就在圣帝庙开设,现在被迫停课了,镇上的一些进步人士都是会写会画的年轻人,不但有共产党的宣传也有国民党的宣传。”

他们在盐店等了没多久,就见郭连保领着几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个个都是虎头虎脑的样子。苏东保首先给他们介绍了戴苏理的身份,然后年轻人各自介绍一下自己,不一会大家就随意攀谈起来,热热闹闹,无话不说。

戴苏理知道吴树修是这些年轻人中间的领头人,也是对革命最有倾向力的,加入党组织是一件很**很神圣的事情,要使青年人理解党的任务和使命,使他们自觉地情愿加入到我们党的队伍之中,这才是这次来的的主要目的。

苏东保理解领导的意图,因为他在彰德府就知道参加党组织是要自己先申请的,不是强迫的事情,但是首先要让大家理解和认可才行。于是苏东保请大家安静地坐下来,要求戴苏理讲一下共产党的事情,讲一下红军的事情。

戴苏理很赏识这个老苏不愧是个干事情的人,怪不得县工委会派他来,他就像完全知道自己的意图,跟他十分的步调一致。苏东保安排大家挨个儿坐好,青年人只是听说过红军和共产党闹革命的事情,现在站在他们面前就是真正的一个共产党红军,谁舍得错过这样一次机会呢。

郭连保给戴苏理泡一壶茶端过去,意思是要他安下心来好好地给他们讲一下共产党红军的故事,戴苏理心里乐滋滋的,打心眼喜欢这些又懂理又活泼的青年人,这就是我们壶关革命的火种,是我们党的后备军,他能放过这次机会吗。

他坐在青年人的对面,环视一下青年人对着他那痴痴的迫不及待的眼神,开始自我介绍道:“我叫戴苏理,襄垣县人,是一名红军战士,前几天我被上级派到我们县工委担任组织委员,我跟大家一样都是贫苦农民出生的穷孩子,只不过我被大家年长,为了推翻一个旧世界,改造一个新世界,所以参加了红军。”他滔滔不绝地讲到从自己一个红军战士到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赵一曼到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从苏区革命根据地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从西安事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红军到八路军,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建立地方抗日武装,戴苏理越讲越激动。“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的人民军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我们能加入共产党吗?”

“共产党要我们吗?”

“要!共产党就是我们穷人的领导,怎么能不要呢。”

过罢庙会,吴树修去找苏东保,“共产党不是说要我们加入吗,怎么没音了?”

苏东保郑重地说道:“入党是自愿的,谁想加入得先写申请呀,还得接受组织的考验,不是谁想入就能入的。”

“奥,你怎么不事先告诉我老苏。”吴树修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程序。

“我也是才交上入党申请书去的,还没有批准呢。”苏东保使了个鬼脸,“别看我年龄比你大,党龄可不一定比你大呀。”

“你还没加入呢老苏,你帮我写份入党申请书吧老苏?”。

“我们去找戴委员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几天后,在县工委的一间很简朴的小屋里,吴树修跟苏东保在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前**宣誓,他们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随后,由吴树修、苏东保介绍,固村的进步青年郭连保、郭忠茂、郭保旺、张全忠、吴树武、雷振华、闫心顺、郭松义还有西韩的张树芝,桥头的申朝元、申斗贵等先后加入党组织。

同时期,八路军县干队驻固村,成为壶关县工委的根据地,在这里县工委的同志跟八路军民运工作团一起学习八路军民运政策,培养农民骨干,组织发动农民运动,发展农民党员,他们书写、张贴进步标语,宣传共产党主张和抗日救亡的道理。青年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像林青庄的青年秦书忠、秦书礼兄弟俩。固村一带成为了全县的“赤区”。

六月底,中共固村支部成立。成立仪式在固村党员郭松义家一间北房内举行。县工委组织委员戴苏理主持了会议,学习了“党章”,然后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郭连保为支部书记,雷振华、郭忠茂为支部委员,并通过了“学习、活动、保密”制度。从此,壶关县党组织在农村有了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图为中共壶关县委员会遗址)

八月,壶关县以抗日救亡为主体的群众运动很快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各救亡团体相继成立,“县工人抗日救国会”秘书苏东保,“农民抗日救国会”秘书郭忠茂,“青年抗日救国会”秘书张树芝,“妇女抗日救国会”秘书苏达(北京市人)。随即各区、村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还成立了儿童团。在此期间,各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开展反奸锄奸运动,开展减租减息、借粮和反贪污、反恶霸,改造村政权等斗争。

八月二十一日,中共壶关县委员会在固村成立。戴苏理任县委书记,吴树修任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张树芝任交通员。月底为了争取抗战领导权,根据上级指示,中共壶关县委将县“牺盟分会”与县“主张公道团”合并办公,称“牺盟联委会”,各区牺盟会与公道团合并。从此,阎锡山以**为宗旨建立的“壶关县主张公道团”在组织上彻底瓦解。

九月下旬,县委在东韩村召开扩大会议,贯彻省委《全区工作的发展与党的领导任务》的文件,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壶关的实际情况,部署了县委成立以后的新任务,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发展党组织。会议决定,在全县确立固村、大井、瓜掌、常行、百尺、黄山、晋庄、城关等8个党组织发展基点。并确定了基点负责人。固村点戴苏理;大井点蔡洪涛;常行点马之祺;百尺点张树芝;黄山点郭连保;晋庄点吴树修;城关点吴超嵩;瓜掌点盛振强。

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扩大党组织活动范围,县委机关从固村迁至东韩村张树芝家楼上,月底又迁至位于全县中心的瓜掌村。

部分人物简介

秦书忠(1921—),男,壶关县林青庄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15师689团,历任班、排、连、营、团、旅长等职务。

秦书礼(1927——1990)男,壶关县林青庄村,11岁同哥哥秦书忠(17岁)参加八路军115师689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