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筝筝仙音》第一章 放弃空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只带空间的玉镯,此刻怕是已落入他人之手了。”秦筝斜靠在泪斑点点的湘妃竹上,喃喃自语。

浅紫的鹅卵石在她左右手之间,有节奏地来回飞舞。

真是“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忽的,画风一转——

“那可是自成一方天地的空间啊,不仅有灵田灵泉,还有先辈传承,重点是,遇到危险的时候还可以遁入其中!”

想到这么个宝贝与自己失之交臂,秦筝就一阵肉痛。她连之前的优雅形象都顾不上了,开始捶胸顿足。

突然,秦筝动作一顿。

一股痛意自心间散开,而后迅速席卷全身,仿佛有千万把锤子,在敲打她的骨头。

深入骨髓的疼痛,模糊了秦筝其它感官。但冥冥之中,她仿佛感应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正从她身体里缓慢而坚定地抽离……

但不过几息,她的痛意又如潮水般迅速退去。

秦筝仔细检查了身体,没有受伤。只是身上潮湿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累得她直接瘫在了竹林里,根本顾不上仪态是否优雅端庄。

反正自己现在就只是一个九岁的乡下野丫头,又何苦带上现代高冷女神的面具?

“可惜了那个空间,要不是我怕死……”秦筝缓缓闭上了眼睛,嘟囔的声音细不可闻。

与此同时,离秦筝不远的山脚下,一户人家炊烟袅袅。

一个约莫八岁的小姑娘,提着鹅黄的襦裙迈入厨房。

“表姨,我来帮你吧。”小姑娘眉眼带笑,声音清脆婉转,不禁令人心生好感。

“阿沅,你的手是用来弹琴的,这里交给表姨就可以了。”妇人看着小姑娘青葱般的玉手,打趣道。

阿沅有些羞赧,但还是落落大方地走到妇人旁,顺手接过妇人手中正在清洗的青菜。

“承蒙表姨怜惜,收留了我们母女。阿沅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自是要帮表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是表姨莫要嫌弃阿沅手笨哦。”阿沅学着当地丫头的口气说起了俏皮话。

时间就在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慢慢流逝。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

落日的余晖,透过竹缝撒到秦筝脸上。白瓷般剔透的肌肤仿佛打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只是——

“完了完了!竟然一觉睡到黄昏,阿娘定不会饶恕我。”美人生气地拍着身旁的湘妃竹,唯美的意境一扫而空。

秦筝此刻却顾不上这些,她只想赶快回家,免得阿娘唠叨。

然而老天竟像捉弄她似的,平日里闭上眼睛都能走回去,今天像中邪了般竟然迷了路,七拐八拐绕了一大圈才找到回家的路。

此刻天已经大黑。

秦筝累得气喘吁吁,却还是习惯性地恢复高冷优雅的面容。她整了整自己仪容与表情,才开始敲门。

“阿娘,我回来了。”

门很快被开了,但门后之人却不是阿娘,而是一个模样周正的小姑娘。

秦筝一愣,自己家什么时候多出来这样一位小姑娘?

就着月光的清辉,秦筝发现来人身着一袭鹅黄襦裙,虽只有约莫七、八岁,却已能窥见长大后的绝世姿容。尤其是周身的气度,让秦筝下意识地在脑中浮现“温婉似水,气质如兰”八个大字。

秦筝心里满是疑问,面上却不动声色,对小姑娘点点头,便跨入了小院。

“你这死丫头,总算知道回来了,你爹差点要喊人去山上找你呢!”秦母虽嘴上骂着,人却已走过来,拉住女儿的手仔细端详,发现身上没有伤口,才放心下来。

而秦筝听了阿娘看似责备实则关心的话,又见阿娘着急地检查自己的身体,不禁心潮起伏。深埋心底的某些渴望,如同疯长的藤蔓,抑制不住地喷薄而出。她的眼眸不禁氤氲着水汽,清冷的面具也差点挂不住。

毕竟这是前世自己渴盼了多年都没有盼来的场景。

“好了,别哭了。”看到女儿突然落泪,秦母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阿筝姐姐吧,我叫李沅芷,姐姐叫我阿沅就好了。”小姑娘李沅芷见气氛尴尬,适时上来解围。

“对,对,忘了和你介绍今天的客人了,这是你表妹阿沅,她娘就是你嫁到镇上的表姨,你赶快去屋里见见……”

秦母还在絮叨她当年未出阁时与秦筝表姨的趣事,可秦筝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她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书里并没有出现过所谓的“表姨”和“表妹”啊,这两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饭桌上,秦母不停地给李沅芷夹菜,那满满的爱意,连吃饭心不在焉的秦筝都察觉到了。

虽然通过阿娘的叙述,她知晓了“表妹”可怜的身世——秀才父亲刚生病去世,家产就被二叔所夺,孤儿寡母更是被扫地出门,最后只好被迫投奔嫁到雪峰村的远亲(秦筝家)——可秦筝还是心中泛酸。因为这让她想起了一些她不愿面对的画面。

“阿娘,我吃好了。”秦筝见不得这“母慈女孝”的场景,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

“啊?就吃这么点,再多吃点。”秦母回过头看女儿,却瞧见女儿碗里全是白花花的米饭,只有零星肉菜,再联想到自己的举动,不禁面色发窘。

“你表妹手受伤了,我才……”望着女儿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秦母莫名感到一阵心虚,话到了嘴边终是说不下去。

“阿筝在山上玩了一天,怕是累了,早点去休息吧。”似是察觉到了妻子的手足无措,秦父叹了口气。

女儿自从摔下山坡后,都不亲近他们了。

难道是怪他们没有找始作俑者要个说法?

可是,他们有做错吗?

他虽没考中秀才,却也读了几年书,如今也是村里的夫子,自是明白“以和为贵”的道理。而且,他从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教育,从小就教阿筝识文断字,望她做到知书达理,以后到了婆家也能被高看一眼。

可如今看来,自己的教育怕是失败了,否则这么点小事,阿筝为何还耿耿于怀?甚至对着至亲家人都没有一个笑脸,这任性的脾气可怎么办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