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视台长》第10章 三国混战成定局,两强争霸为现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中国的选秀而言,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说到底,就是那么几套招数,唯一的差别就是每年选出不同的人而已,至于要么中性要么变态的胜出者,就给他一个文化符号,甚至彻底来个人妖,大搞妖文化。大俗大雅,至妖至圣。那么,参与其中的人看选秀的视角就要顺势改变了。时至今日,不少人试图一劳永逸,寻找着选秀的要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选秀要看重的东西是什么。马海源也不例外,他很想知道答案。当然,从事实上而言,他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答案。但正如检验贺涵娜一样,他也需要检验自己。既然没有约定俗成的答案,马海源自有办法。具体操作就是,邀请有关专家来上培训课,畅谈选秀。马海源有一个怪脾气,他每年都在打听和网罗业界新崛起的新锐式媒体人物,他不喜欢那些“资深”专家,只有年轻的媒体新锐人物才会冲击他的思维,撞击他的灵魂,启发他的心智。

毫无悬念,以滨城卫视名义申请的选秀节目《中国歌王》正式拿到了批文,马海源迅速进行“选战”前总动员。数年来,马海源总动员的方式相当独特,他自己从不说话,而是习惯请来10位他物色的媒体新锐人物,把“选战”团队关进滨城影视基地大酒店,进行为期三天的头脑风暴,就算是总动员了。每次把这些人从宾馆里放出来,马海源总是笑眯眯地看到一个如狼似虎的战斗团队,他们傲视群雄、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这种张狂的气概令“老爷子”欣慰不已。这年头需要什么,就需要这感觉。与往年一样,今年的10位媒体新锐人物都是业界名不见经传,但是有个性、有观点和专业造诣的人物。业界很是佩服马海源的这种能力,他是如何发现并鉴定这些人的,迄今为止,尚未有人知道,但是数年下来,待头脑风暴完毕之后,这些人没一个被业界否定的,反而纷纷获邀授课。也就是说,马海源在发现人才方面有自己的招数,堪称秘籍,他的成功也许就在于此。

贺涵娜参加了此次头脑风暴动员会,只是她作为《中国歌王》主持人“女一号”的消息还属于滨城电视台的“一号机密”。但按照既定程序,王丽芳已经开始放出了一些关于贺涵娜要担纲《中国歌王》女主持人的消息。不过,行文相当的含糊其辞,给媒体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较大的发挥空间。参加这样的头脑风暴,贺涵娜是第一次,不禁十分好奇。所以,她在观察马海源此次邀请的10个人物之时,很想看看谁是可以让她多留意几眼的“气质哥”。很快,座位上写着人名为“李克思”的人吸引了她。

这当然是因为他有点奇特的名字,除开名字本身很搞笑以外,关键给了她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联想——他是不是马台的亲戚,甚至就是马台的小舅子?另外,这叫李克思的小哥,长得那是何等的憨态可掬,可又不失潇洒英俊之仪。贺涵娜觉得,他和马克思倒有点像,但和马台的长相根本不沾边,于是也就莫名其妙地放下心来。李克思正襟危坐,看来是第一次给别人授课,这是内秀之人留给外界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表象,他或许从未想到过要来给别人讲课,只是在马海源的鼓动下,才来“献丑”的。想到这里,贺涵娜竟然有点找到乐子的感觉,想看看这家伙到时候怎么“献丑”。

头脑风暴仅三天时间,但李克思抽签竟然排在最后一个开讲,这对于贺涵娜而言,竟然有了那么一点点煎熬的感觉,于是她恐惧不已,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心情呀!好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新锐人物给滨城电视台选秀组授课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们不但天南海北,而且天马行空、气势磅礴,天上地下、前后500年尽从口出,什么东西都讲,什么东西都敢讲。贺涵娜他们这一溜人尽管知道他们所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可是他们有自己的观点,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令人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妙趣横生感。

当然,贺涵娜听起来是那样的津津有味,那样的回味无穷,也是那样的充满期待,期待李克思给她更大的惊喜。按照国人的惯性思维,贺涵娜知道,重要人物总是最后出场的。尽管她知道这是抓阄决定的,但她宁可相信李克思是此次闭门授课会最顶级的那个人物,也是最后一锤定音的那个铜匠师傅。不过这终究只是她的臆想,只是她一厢情愿、先入为主的一种幻觉。于是,她仿佛原谅了自己,也好像原谅了还没有授课的李克思,不管他讲得怎么样,或者犯了什么错,他总是最棒的那一个,正所谓“美女动心,天下无敌”。

终于轮到了李克思,他似乎有点目空一切,仿佛整个滨城电视台的选秀团队已经静候三天等待他授课的这一刻。李克思作了基本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口就说到了正在热播的新版《三国演义》,不禁显得相当愤怒。为何?他说道:“为了赚取噱头拔高收视率,这些没文化、没涵养的制作人以及投资机构唯利是图,丧尽天良,迎合一些肤浅之辈,用历史翻案赚取昧良心的钞票。一个流氓犯罪,就是一个流氓大的社会罪恶;一个文化机构堕落,就要造成一代人的堕落。”李克思一拍主讲台,已经出离愤怒了:“文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别‘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贺涵娜有点傻眼,这小子怎么这样粗鲁?其实在贺涵娜看来,新《三国》之所以这样拍,只是制作人为了刻意彰显自己与众不同以及所谓独立思考的形象,通过刻意为一些负面的历史人物“正名”,以说明本剧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当然,贺涵娜知道自己的解读并不能否认那些个商业导演的不入流,即使他们煞费苦心,处处追求与历史相悖的套路,也难以掩饰他们作为饭桶的形象。

李克思的粗鲁表现,令贺涵娜一开始对他的好感丧失殆尽,可是李克思对她开始的好感是一无所知的。接着,贺涵娜就有了尽快离去的感觉,觉得不值得听下去了。唉,贺涵娜不禁叹息起来,这就是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就越大。但这样离去,就是自己不懂礼貌了,尤其是马海源知道后,会有“马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秋后算账,所以无论如何还得耐心听下去。况且反过来一想,马海源会请一个真正粗俗的人来讲课吗?也许,这李克思是个大大的愤青,而新《三国》确实也不怎么样。“不好意思啊,各位老师,我是个粗人,所以请大家多多谅解了。”李克思道歉后继续说道:“尽管老版《三国演义》和具有历史书意义的《三国志》也是大相径庭,但这不是我们在今天恶搞《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们不能因为《三国志》也有可能说假话,就不尊重经典名著的原汁原味。如果要颠覆,拜托新《三国演义》的商业导演和投资者们,你们不要剽窃名著的题目好不好?换一个题目难道就会要了你们‘小三’的小命吗?”

这样一通批判下来,李克思相当严肃地强调说:“我们有这样的一群中国人很没劲,他们颠覆传统、恶搞历史比谁都有能耐,但是让他们搞点正儿八经的创新,他们宁愿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而和一个青楼女子去鬼混!”那么,李克思这样说一堆废话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贺涵娜不禁烦躁起来。“各位老师,话糙理不糙,我说了这么多新《三国》的无耻,只是想告诉大家,尽管中国的选秀节目到了最难突破的瓶颈阶段,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收视率,为了广告商,而堕落到新《三国》的地步。”李克思终于导入主题,原来他是想说这个。开场白果然有点意思,李克思通过热点媒体娱乐事件导入授课话题的核心,揭示了当今中国传媒缺乏联想力、创造力和感染力,只有黑色幽默的现实性问题。见解不同凡响,可谓一针见血,又是如此的趣味盎然。此刻的贺涵娜觉得自己在过去两天的心跳并没有被浪费,这家伙果然有料,是值得自己“心动”的对象。于是,刚才觉得李克思很粗俗的感觉也荡然无存了。

事实上,贺涵娜忘记了一点,中国社会当前已经充满了强烈的铜臭味、浮躁味和失落味,要不是马海源拥有这种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给这些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新锐式小人物一些跨越世俗眼光和排资论辈混饭吃的机会,也许,贺涵娜和李克思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永远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即使邂逅,也是各走各道、各回各家和各找各妈的陌生人。因此,一个台长要具有务实的且能有效激励员工的智慧,那是何等重要,比“政治家办台”都来得重要。按照传统思维,这时候给贺涵娜他们授课的应该是那些身居高校和混得脸熟的专家、教授和学者,但他们高居象牙塔,与居庙堂之高者一样脱离社会、脱离现实和脱离生活。在马海源的组织下,李克思和他的另外九个同行带给贺涵娜他们的不仅仅是头脑风暴,更带来了年轻人的心灵撞击,甚至还要碰撞出绚丽多姿的爱情火花了。

毫无疑问,带着怦然心动的羞涩爱情悸动,贺涵娜觉得李克思讲得简直太好了。而李克思也不负众望,高度凝练、富有远见和高屋建瓴地说道:“当今中国的选秀,已经形成了‘三国鼎立’和‘两强争霸’的态势,自2004年开始,中国算是进入了正式选秀的年代,南城卫视开了先河,但是他们的《星光灿烂》一炮未火。随后2005年,还是南城卫视《星光灿烂》‘一家独秀’,借助第一年的经验教训,就达到了迄今为止无法跨越的巅峰,这是一种悲剧,但更是中国的一种‘正常’现象。到了2006年,我们滨城卫视也开始了《中国歌王》的首场选秀,就此分散了南城卫视的一半注意力,从此,南城卫视独享蛋糕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同时,这一年西城卫视也举办了《中华绿歌会》的选秀,非常有特色。到了2007年,通过滨城卫视的努力,南城卫视在收视率上首次遭遇了‘滑铁卢’,不过,由于2008年中国大事、喜事和祸事频发,中国选秀遭遇了监管部门的‘雪藏’,滨城卫视和南城卫视的选秀分水岭并没有形成,两大卫视之间有序、有效和有益的竞争局面失去了延续。到了2009年,由于监管部门对诸多‘紧箍咒’的泛滥使用,两大卫视失去了以往的优势条件,更多的是靠过去积累的选秀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苟延残喘,打得非常艰难,对歪门邪道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加上苏城卫视和杭城卫视的介入,这一年选秀的艰难度达到了巅峰。伟大的2010年,苏城卫视和杭城卫视退出选秀市场,仅剩下我们滨城卫视、南城卫视和西城卫视还在坚持选秀。至此可以肯定地说,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基本完成。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中国三大卫视呈现出选秀‘三足鼎立’的局面,且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这些年西城卫视凭借独特的定位,虽然不能大红大紫,但能够生存得下去,这就在整体上构建了一个有趣的竞争态势,三大卫视是‘三足鼎立’,但争霸的只能是滨城卫视与南城卫视。”

李克思“三国鼎立”和“两强争霸”的观点阐述,是一种深刻、宏大与具有凝练感的历史视野。贺涵娜听得相当入迷,趁李克思停顿的期间,脆声问道:“请问******,按你的选秀‘三国’论,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是哪家电视台呢?”本来整个会场都很安静,更不是大家正常提问的时间,贺涵娜的突兀一问让大家一愣,但终究都是熟人,很快大家又反应了过来,看一眼贺涵娜之后,再看着李克思,仿佛告诉他:“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李克思微微一笑,说道:“这很明显,我的答案是,南城卫视是曹操,西城卫视是刘备,我们滨城卫视就是孙权了。当然,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相同,唯有气质上的相似,才有‘曹刘孙’一说。”大家觉得李克思所说在理,于是热烈鼓掌,期待李克思尽快道出其中的玄机。

李克思朗声说道:“我们知道,南城卫视,纵观他们的选秀节目,不但话题劲爆,争议重重,而且不正常现象也层出不穷,且乐此不疲,虽然遭到了不少臭骂,可是他们也因此而获利颇多,引发了南城选秀现象,品牌形象并没有因为负面的东西而受损。大家看南城卫视的‘春哥’和‘曾哥’,就是典型的靠颠覆人类基本审美的底线,借此获取话题并引发强烈关注度的案例。我们回过头来看曹操,他做的哪一件事情不是在欺骗主子、坑蒙天下,并借此成为一代枭雄的?所以,南城卫视以及温东林先生与曹操真的神似,将曹操之名冠在他们的头上,十分贴切。”贺涵娜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且看小说里面的曹操,真的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什么东西都敢践踏,并能构建自己的体系和价值观,鼓噪一大批人士为自己卖命。由此对比南城卫视的种种做法,贺涵娜觉得李克思概括得非常好,中国传媒史乃至世界传媒史,终有南城卫视的一席之地,也终有中国传媒史上的今日“煮酒论选秀”之美谈。

“大家一定知道,西城卫视所在地是中国革命老区,也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发祥地和老根据地,在这里随便走一步,就是一处革命遗迹,随便问一家人,不是革命英雄之家就是英雄家的亲戚。历史革命者的历史,国家英雄者的国家,西城卫视裹挟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因此他们的选秀有着中国主流和正统政治力量的支持;他们的选秀,借用英雄的历史,在政治领域的主流力量里面得到了最根本和最全面的肯定。尽管他们的市场价值比不上南城卫视,但是他们能够滋润地生存下去。其实这和刘备颇为相似,谁也不知道刘备到底有没有皇室血统,因为那些历史都是成功者的历史,是很难分辨真假的。所以,他能够利用自己的刘姓,和皇室扯上关系,达到蛊惑追随者的目的,为自己的造反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从而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李克思加快了语速,不容大家插话,一鼓作气般地继续说道:“易中天易老爷子在解读《三国演义》时表示,孙权的成功源于他掌握了三个‘子’,这个‘子’是孩子的‘子’,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三是钱袋子。我想,南城卫视和西城卫视的成功,均有类似的三个‘子’,因为任何一个成功者似乎都少不了这三‘子’,不过,我们滨城卫视似乎更加突出一些。滨城卫视所在的中国江东地区,乃鱼米之乡和富庶之地,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不用怎么拼死拼活,就可以图谋一方,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今天我们都在滨城,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情况不就是这样吗?实际上,我们滨城卫视的变革并没有南城卫视那样激烈,但是我们的整体收入一直名列省级卫视前茅,就是因为我们滨城的‘钱袋子’相当地丰盈。滨城卫视的选秀,不就是背靠滨城这棵枝繁叶茂和根基深厚的大树吗?所以只要稍微折腾折腾,滨城的选秀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和当年孙权背靠富庶之地江东的背景是一致的,你们尊敬的马台长与孙权一样具有英雄气概,拥有强将精兵,选秀大业成也!”

真是太精彩了,贺涵娜和大家一起鼓掌,表示对李克思的认可。实际上,从中国几十家省级卫视来看,背景力量都是差不多的,但这些年来,每年还能够举办一场正儿八经的选秀活动的电视台,基本上屈指可数。一句话,数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选秀节目并不是只要是个电视台就能够举办的。单看苏城卫视和杭城卫视,根基都相当不错,单个频道都已经跨入了“10亿元俱乐部”,并正在雄心勃勃地冲刺“20亿元俱乐部”,但是,由于选秀起步晚,没有历史底蕴,造成了“后来者难以居上”的尴尬局面,只好早早退出了逐鹿的战场。贺涵娜似乎来了很大的兴趣,兴致勃勃地问李克思:“照你这种秀场三分天下的智慧来看,你认为你是卧龙先生吗?”

李克思沉吟片刻,沉稳地回答道:“我并不否认诸葛亮的智慧,但是我们应该还原历史的真相,也就是说,一个三国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不是诸葛亮,诸葛亮也不是我,我是我自己,诸葛亮也是诸葛亮自己,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每一个人自己,这样才能够形成英雄辈出的局面,因此中国才是一个个性四溢的国家,中国秀场才能够形成‘三国鼎立’和‘两强争霸’的选秀局面,而不是一盘棋、一种选秀模式和一种选秀声音。”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并不像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么神奇,单就一个“草船借箭”的经典战例,就是作者硬生生地从周瑜那里剽窃来,安装在诸葛亮的身上。于是贺涵娜放心了,李克思对历史有着清醒的认知,没把小说当史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