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情覆山河·血色凉歌》8.心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节 心证

虽然码字很多年,可最近才觉得,写作是件越来越困难的事——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全貌,能够了解历史的全貌,甚至单独某个人的全貌,尤其是当你看得越多,精神世界拓展得越宽,犹为如此。

从前总以为,凡是想写出好文章,总得到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里去走一遭,等到真的去过了,才发现心中那个影像世界更加地模糊,愈发地不清晰——人开始质疑自己——我看到的一切是真的吗?我感受到的一切是真的吗?我所树立的,对于世界人生和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真的吗?我所感受到的一切感情,也是真的吗?

一切都不真实了。

父母、亲人、朋友、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医疗……仿佛一切正在渐渐远离我们,又在渐渐被另一样东西拉近距离,这个世界看似很大,其实也很小,看似很小,其实也很大,渐渐地,我们再也无法精准地找到自己所归属的位置,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动着,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精神快速运动,便诞生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影音、哲学,物质快速运动,便诞生了快餐、高楼大厦、以及一切一切相关产品,而且现在这时代,物质与精神的边缘也在模糊化,似乎很多事,统统都能变成一个整体,甚至包括男人和女人(两性越来越同化),最后只是“人”。

总有种恍惚的感觉,世间万物由一点而生,衍变成一张蛛网,可岔道千条,却殊途同归,最后仍旧归结于一点,那么两点之间的那些,似乎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抑或许,就连这两点也是虚无和不存在的。

诚如一个网友所说,这个现实世界,和一个游戏世界并无区别,每个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先天拥有的不同,后天追逐的不同,过程中得到的亦不同,但到最后,都是什么都留不下。

无。

这就是无。

人类世界,本就是无中生有,有终还无,无生无死,无幻无灭,如此说来,不管是生老病死,还是一切一切,都是不值得去计较,去执著的,失去,也意谓着得到,得到,也意谓着失去。

没有人可以长久得到,也没有人可以长久地失去,你终会得到一些,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也终会失去一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是人们在失去与得到之间,往往有一个出自本性的倾向性,仅此而已。

哦,对了,还有个词,叫责任感,这却有些意思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代际传承的责任感,也就是说,我们活着,得为后世子孙积福,这福当然不可能是光为自己的后代而积,而是为整个人类而积。

没有人能够离开人类这个大群体而单独存在,所以我们活着,得干一些对世界有益的事,否则人类早在数千万年前便早已灭绝,是以,男欢女爱,生命延续,婚姻家庭,事业前途,莫不是因一个字而起,什么字?

存。

人类不管如何苟且,求存意识始终占据第一位。

自个体生命有意识起,便顽强想着留存于世,因之出现家庭、伦理、道德、信义,而这一切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人类想更好地生活,想更好地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提倡孝道,是因为老年人需要壮年人的照顾,提倡仁道,是因为人人都应敬爱生命;提倡悌道,是因为长幼有序,长者应为幼者之范。

人之生,难,人之死,易,所以人应该惜命,由惜己而惜人,由达己而达人,由爱己,而爱人。

惜命惜己皆是小爱,爱人达人皆是大爱。

人之所以与禽兽有别,只因人懂得爱人敬天,故此不为禽兽之举,不为禽兽之事,是故为“人”。

普通民众求存,故计较一人之得失,计较一切,然亿兆人中将有大贤大圣者出,知天下之理,通天下万物,却不藏私,供为天下者用,是谓上善若水,上智若愚,上爱无私,上法无形,上德无范,不言而自昭昭,不语而自明明,不筹谋而自归焉,不自彰而为千万世之典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