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曲涅槃》4 —— 0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七岁那年的某日,她照常去后院玩耍,外公不在,他应了别人的委托,出远门做考古工作去了。

平日里外公会带着她一一辨认陈列柜里的石,有腊石,龟纹石,菊花石,这些都是外公去往大江南北考古带回来的纪念品。

而外公最爱的,莫过于他工作台旁的那块灵璧石,对其的珍爱程度,不亚于她这个小外孙女。只要在家,每日都会用湿布擦拭石面,出门许久归来后,会用山泉水细细的淋一遍。

养石,便是与石为友,这块灵璧石长期被水份和人气润养,肤表滑如凝脂,独具□□。

*

而这平日里温润如玉的奇石,那天却生出一道裂缝。

当时她正蹲在地上玩过家家,“咔啦”一声轻响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个子小小的她站起来双手撑在桌缘看。

一道裂缝,不大不小,以她的角度,正好看到整条裂缝的纹路。

她心里有种做错事的担心,外公对这石头珍爱得紧,这好好地石头怎么突然裂了口子,会不会怪罪她。

想着就伸出双手取下了灵璧石外的透明罩子,手指摸向那道裂缝。

“嘶”,这裂缝边缘竟这么锋利,割了她手指一道口子,疼得她连忙收回手指咬在口中。

裂缝上还是沾了些血,忽然,那些血呲呲的沸腾起来,鼓起密密小小的血泡,没一会,就没入石壁中,看起来就像是被吸收了。

她愣愣地看着,这个年纪还不足以理解什么是反常。

是她眼花了吗,石壁上之前好像没有字吧,揉揉眼睛再看,石壁上确实是显现出了四个字,自上而下排列——“阴阳水南”,过了一会这几个字就和那些血一样,隐没石壁之中不见了。

除了那道缝隙还存在,其他的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

小小的她怀揣了巨大的秘密,就像发现了神秘兔子洞的爱丽丝,整夜兴奋地睡不着觉。

然而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

第二天传来噩耗,外公考古过程中出了意外去世,委托方的说法却晦暗不明,原因是签了保密协议。

都说小孩子忘性大,而这件事,她却死死地记得,没有对任何人说,或许是太过兴奋后突如其来的巨大悲伤,随着年岁的增长,在心里刻下的印记愈发深刻。

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暗中调查,直觉告诉她灵璧石的裂缝不是巧合,灵璧石被外公养护多年,又在外公出事时崩裂,总而言之,那四个字肯定与外公有关,一定要查出来。

*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她做过无数猜测后来都被一一推翻,比如,字面上的阴阳水,雨水和井水混合或者凉水和开水混合,把灵璧石放在南面,一把淋下去,结果什么反应都没有。她甚至又抹了一遍血,灵璧石也毫无反应。

直到有一天,她灵光一闪,灵璧石或许只是为了保留这道讯息,这四个字已经跟灵璧石毫无关联了。

打开新思路的她继续奋力查找。

阴阳水南四个字以“阴阳水”和“南”来拆分,答案要么太广泛,要么太局限,她怎么想也不觉得阴阳水和南边能翻出什么花来。

若以“阴阳”和“水南”拆分,这个“阴阳”可能是某个时间,某种物品,人名或地名的称谓,“水南”显而易见是某个有水的地方的方位。

查阅了数本书籍,一次次筛选和缩小了范围后,她把答案选定在了云南省河西村。

*

河西村位于云南省南部,境内山脉属哀牢山系,山高箐深,沟壑纵横,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北温带、亚热带、热带均有,属于低纬度高海拔湿热山区县。

宁昭昭选定这里当然不是因为气候和环境,而是因为这里是有名的双胞胎村。

在河西村,北回归线穿城而过,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每年夏至这一天,太阳都会直射这个地方,出现“立杆不见影”的现象。

因此有传言在此处,阴阳结合,更容易生出双胞胎,所以整个区域的双胞胎有1200余对。

这里还有一初神奇的地方,双胞胎井水,据说饮用这个水,生双胞胎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宁昭昭备好行囊就出发了,双胞胎井水,不也是阴阳水吗,若是此次无功而返,她也不会放弃的。

河西村已初现旅游规模,能不能找到余下两字“水南”还是未知数。

到达目的地后,果然已被一些景点所覆盖,明面上写的双胞胎井水,却是一个新造的人工池水。

所幸她暗暗探访,一户人家的老妪以为她是来求子的,小小年纪真不容易,便带她去了只有当地人知道的真正泉水处。

已经是一口快要枯竭的井,井边的落叶和灰尘说明着它的破败,只有轱辘上的勒痕还能隐隐看出它昔日是怎么为村民们涌水劳作的。

取了水送走老妪后,宁昭昭又折返回来,仔细查看了一遍地形,在井边的正南方插了一根短竹竿。

这天,正是夏至。

翌日一早,宁昭昭重返原处,果然,昨日没有影子的竹竿开始有了影子的偏移。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子午为阴阳交汇之时,子时没有太阳,那么就是午时,宁昭昭等到11点,竹竿的影子的变化渐渐在一个范围内变得缓慢,就是这里了。

此时此地,天,时,地都处于阴阳交接点。

宁昭昭拿出工具开挖,挖了大约半米深,小铲触到一个硬物,她激动地快握不住,感觉真相就要呼之欲出。

是一个方匣子,没有锁,她用手指伸向盖底抠开暗扣,箱子就打开了。

这个箱子,显然很有年头了,是否是外公出事前埋下的不能得知。

里面除了有三个黄色绸缎包裹着的青铜器,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是草体的一行小字“事到如今我们已无路可退,是该物归其主了”。

她把东西仔细收进包里,翻出的泥土重新整理填埋,直到看不出翻动后才离开。

*

有一个问题,是她很久后才愿意认清的。

她一直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一次意外的触发是外公特地选中留给她的,纵然逝者一走了之,但也给她留下了个念想。

可她也知道,这就是意外,谁能想到她那个时候会在那个房间,会用手指去触摸缝隙。

想来灵璧石的裂缝用血只能触发一次,而里面留下的信息,是给真正的知情人留下的,而这个知情人,多年来却从未现过身。

她悄悄观察过,无论是前来悼念的宾客,还是家中来访的亲友,还是家中的人,都没人碰过那块灵璧石,除她之外,没有人发现那块灵璧石多了一道裂缝。

直到灵璧石随着外公的遗体下葬,这一个隐藏了这么久的秘密,也随之深埋。

*

河西村的那一次出行,也是她第一次发现了吴家人对她的监视。外公去世后,吴家内部势力几经变更,后来掌权的人是她外公的弟弟吴泰初,也就是她平日里称呼的吴叔公。

出行回来后,吴家人问她去了哪里,她随口胡诌,接着就被关进黑屋饿了三天。整整三天,连水都没有,她饿得眼冒金星,第一次体会到绝望。

第四天低头认错后,才被放出来,解释自己是想去看看双胞胎之村有多神奇。幸好,他们没有查出她此行的真正目的,也就没有再追问。

这一年,她15岁。

此后她学会了怎么在谎言中全身而退,只要吴家觉得她还可以控制,平日倒也过得有个人样。

长大后,她也逐渐得知外公和这个吴叔公关系极其冰点这些事。她母亲早年抛下她后就和男人私奔了,父亲早早就离开人世;从小只有外公宠她,她和外公最亲,也难怪吴泰初要监视她。

怕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被外公抓了把柄,外公去世后继而转移目标到她身上,每一次她被吴家的监视气的要发狂的时候都这么想。

她甚至怀疑外公的死就是吴家搞的鬼,做贼的人才会心虚。

也很肯定的知道,外公留下的青铜灯绝不是留给吴家的,否则直接告诉吴家人就好,还在灵璧石上留什么线索。

至于是谁认识青铜灯,知情外公的事的人又在哪里,她很快就能略知一二了。

线索不找上门来,她就主动去找线索。

*

半年前,她将青铜灯的其中一盏副灯流入地下市场后,一直暗中操控,她标了比这盏灯的收藏价更高五倍的价格。

她的想法很简单,收藏品不是刚需,如若不是对这盏灯爱的痴迷,一般没人会这么做,除非真正需要它的人。

但一直以来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直到三个月前。

她与暗中接洽的商贩失去联络,半个月后才知道是文物部门突击检查,她的货被紧急转移了。

由于事发突然,转移的货品又多又杂,交接的人分配失误,只告诉她的青铜灯最后流入景江市,会尽快找回货品目前状态的信息。

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有突击检查转移的货,会尽快帮卖主卖出。

她可等不了这期间浪费的时间,没过多久就动身去景江市让曹思帮她查了。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点东西。

她夜访古玩小老板陆友达的房间,查到想要买下青铜灯却又反悔的买家,就是吴家院的吴斩风,她吴叔公的儿子,也就是她的表舅。

吴家还真知道青铜灯,幸亏当年她从云南回来前就转移了灯,也没向吴家透露一个字。

*

宁昭昭在吴家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圈。

其中分出了两条线,一条是:吴家是否知道副灯的存在?下面延伸了几条:

一、吴家不知道副灯的存在,所以说是赝品;

二、吴家知道副灯存在,说赝品是搪塞的借口;

总结:一、二种可能性下,他们以什么来鉴别出主副的区别;为什么只要主灯。

另一条线加重圈出:吴家以外还有知情人,未出现。

宁昭昭看了这几行字思考了许久,撕下这一页,走到洗漱池前拿出打火机,点燃页角。

几秒后,洗漱池里只剩下白纸燃尽后变成碳黑的粉末,一拧开水龙头便被尽数冲走。

这是她在吴家生活多年养成的习惯,任何事,记在脑子里是最安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