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引渡人杂谈》第十章 转动的死亡名单 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高闻铭从商十年,奔行南北,餐风露宿,积得万贯家财。

一九零零年,高闻铭三月十九日出发前往安徽,随曾求学于汉昌书院的徽商同窗学习经商,从账房先生的学徒开始,拨弄算盘,抄记账本,天赋过人的高闻铭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态度不过短短半年便成为黄山一带首屈一指的账房,通晓了经商的关节,即为买卖二字,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同年十月,高闻铭辞去工作,找了一家镖局为自己押镖,赌上了身家性命倾尽所有购买了大宗宣纸笔墨,前往西南的彩云之国,一路艰险,拦路匪徒,穷山恶水,毒蛇猛兽,险恶人心,非但没有击垮高闻铭,反而让他同镖师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时刻清醒冷静的头脑,同甘共苦的态度,珍惜每一个伙伴,让这帮刀口舔血的武师都心甘情愿的为他驱使。

一切的苦难都是值得的,宣纸的细腻,笔墨的精致,让这批产自安徽的商品,在彩云之国被哄抢而销售一空,许多商家纷纷询问其到来路线,甚至为了这条路线开出了天价,可是头脑清醒的高闻铭没有出卖路线,而是选择了彩云之国实力最为雄厚的商业世家进行合作,这是一次与虎谋皮,所幸高闻铭机智的头脑,不俗的见识和一帮数量众多生死与共的兄弟让其家族当家人愿意同他结好,共同开发这一条商业的黄金之路,那年春节,高闻铭第一次背井离乡,却没有多少伤感,而是满心欢喜,因为他知道他有能力给女儿一个盛大的婚礼。

十年间,高闻铭最大的成就不是对于其走商路线的开发繁荣,而是开辟了三条遍地黄金的行商路线,一条商路足以撑起一地豪门,而三条,堪称富甲一方!无数商业世家争得头破血流的商路,几代人的积累,竟让高闻铭十年完成,简直让人难以望其项背,高闻铭因其不菲的学识,英俊的外貌,更被人冠以商儒的雅称,只是有几人知道他背后的心酸?

一九零二年,已经成熟的徽滇商路遭人觊觎,其每年能产出巨大财富,彩云之国出产丰富而稀有的各色药材,运至安徽后可发挥巨大能量,而宣纸笔墨在云南也是极其热销,更不消多说沿途的买卖了,财帛动人心,时任云贵总督岑春煊严设关税,就为了吞食大部分的财富,完全不顾沿途是否繁荣,丝毫不给前来商讨的云南土司分毫脸面。

高闻铭只好回到家乡,枯坐于两湖总督府三日,滴水未进,滴米未沾。终是得了垂怜,儿时的同窗大哥,两湖总督张之洞,亲赴天府之国cd会面岑春煊,为商路重新焕发了生机,听到好消息传入耳中的高闻铭,就那么直直的昏迷了过去,为了这条能给女儿带来幸福的商路,他已经十一天没有合眼了。

一九零三年十二月十日,英军再次入侵藏省,常人都认为商人应避之不及,然而高闻铭看中了其天寒地冻的天气和缺医少药、粮食少产的环境,从楚省湘省调入大量米粮棉衣入藏贩卖。从滇省带入郎中药材,积极救治官兵,这一举措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因此其湖藏商路一路通畅,无人阻拦,反而是各地官府积极配合,只是亲自开发商路的高闻铭因适应不了藏省高海拔的气候,高原反应极其剧烈,却仍然坚持带队,若不是昏迷后,护卫长决心受罚也要带人撤下来,只怕早已命丧藏地。

一九零七年,昔年大哥张之洞再任两湖总督更辖管两浙,立宪会时,得大哥指点,于楚省,得九省通衢之便利,开远洋商路,于长江口岸设立国人码头,将我国丝绸、茶叶、瓷器、醇香白酒等等各色各样产品经由船队销于海外,再带回诸如电灯、琉璃等新奇物样回国销售,虽是与国合作只得一成利,却也是国商,可谓商界翘楚,可是谁人又知,外国佬的轻蔑鄙言?国人疼骂卖国求荣?

然而高闻铭不为所动,于十年间积攒万贯家财,只为了女儿的盛大婚礼,他可以倍受煎熬,他可以忍气吞声,他可以放下骄傲,因为在女儿的梦想面前,他叫父亲,父亲是什么?高闻铭在女儿出生时自问。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幼年对话,自己想要成为受人尊重的读书人,于是自己只会在地里刨食的老父亲,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瘦汉子,把自己卖掉开始不知疲倦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起了地主家的长工,供自己读书,最后倒在了自己中举的那天,他甚至都没有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梦想,就为之付出了一生心血,还有,生命。

现在的高闻铭有了足够的财力去完成女儿的梦想,那么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梦想了,也是父亲的梦想。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九一零年十月高闻铭成为了昌华书院的新任山长,并于十一月为女儿举行及第礼,于书院西边空地铺设百米青石板,并请石匠以大理石设法凿百米大理石凳两条,而后亲选金桂幼苗百棵亲手培植,并长埋数百坛女儿红于地下,以之为爱女高雅及第礼之礼物,并命名为雅路。

并开怀大笑道“爱女成婚之日,定叫我昌华书院人声鼎沸,沸反盈天,势必大宴宾客三日,流水宴席三日不歇。”

而后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文人,高闻铭积威日深,喜形不露于色,文章日益精进,工笔神形兼备,只是他渐渐的忘记了怎么做一个父亲,更多的是一个学问高深的儒生,。

因此高雅性情也变得古怪了起来,时而活泼灵动,时而老气横秋,时而激进大胆,时而内秀于心。

而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八点,汉昌市第三十三中学,原昌华书院,雅路里,高雅静静的坐在大理石凳上,轻声呢喃的回想着曾经,回想着自己父亲的梦想,回想着关于这所书院百年来的一切,回想着父亲对书院付出的心血,回想着她决定要让那些毁坏书院名声的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回想着点点滴滴,她想了想,也许要再惩戒一批了,每隔二十年,要惩戒一批孩子,剩下的孩子才会变乖,才会好好学习,死亡的名单,就在高雅的喃喃自语里启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