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兰陵王妃之三生三世情》第一百一十章 杨广二征高丽,杨玄感黎阳起兵谋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隋·东都〗

(楚国公府)

李密向杨玄感道出了谋反之策,这让杨玄感感到大吃一惊。他见窗外无人,便掩好了房门,对李密说“玄邃兄(李密的字)不可乱说,倘若传出去……可是要杀头的!”

李密闻言毫无畏惧的看着他诠释道“当今朝纲已乱,世道不太平,正是起事的良机。”

杨玄感想了想眉头紧皱的说“不可万万不可。”

见杨玄感还是不敢认同,李密顿了顿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表面功绩卓著,实则党争不断,两派争斗,内耗殆尽。”

“何以见得?”

李密顿了顿继续道“令尊楚国公去世后,关中派仰仗宇文述、裴蕴,此二人一个是阴谋之徒,一个是枉法酷吏,但是宇文述已老迈,之后再无贤能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一人,他是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此人终无大用。皇帝身边原有高后的兄长兰陵王高长恭之子高宇轩、澄言希、高书墨等人颇具才干文武双全,奈何相继殒命,命归黄泉。如今看来,皇上的手下除了萧奕、萧炀等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嗯……”杨玄感听了这话,深有感触“玄邃兄说的也不无道理,朝廷真的是到了误国误民的地步了。”

“所以尚书大人,如今百万大军另一部分粮草在您的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劝说道。

“还是不可。”杨玄感心中揣着矛盾,摆了摆手说道“整个东都全在樊子盖和越王杨侗的管辖之下,虽然杨侗还是个小屁孩儿,但是那樊子盖什么阵势没见过,不可贸然行事。”

李密闻言笑了笑道“尚书大人多虑了,樊子盖虽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和高皇后的兄长们清廉严谨,从不勾结于两派之中,所以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众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在李密的透彻分析之下,杨玄感心中那起兵造反的萌芽已渐渐展露出来,他对李密说道“且看皇上何时讨伐高句丽,然后我们伺机而动。”

二人秘密商定后的结果是等待涿郡的消息,于是礼部尚书杨玄感遵照李密的计策,零零星星地送了些军粮给涿郡,但大份额依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隋·涿郡〗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正月初二,由于杨玄感延缓了运送粮草的日子,远在涿郡(今北京)的杨广也只能休整兵马并下令置折冲等郎将官以统之,修辽东古城以贮备军粮并恢复了宇文述的官职。

此时涿郡尚有兵马七十多万人,杨广准备就用这七十多万兵马再次讨伐高句丽。

〖隋·原州〗

公元613年正月初三,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人奴隶出身的白瑜娑领导灵州、原州地区各族的农民、牧民起义,一举攻占了平凉(今甘肃平凉)后于正月初四攻占了设在原州的陇右监牧军,夺取了大批监马,武装了队伍,大大的增强了起义军的实力。

〖隋·涿郡〗

(临朔宫)

公元613年正月初九,虞世基匆匆赶到临朔宫,送来了高皇后的亲笔奏疏。

杨广打开奏疏看了一眼便对虞世基说“思琪说她在回东都的时候险象环生。沿途之上,盗贼横生,劝朕罢兵休战。”

虞世基闻言微微一抬眼皮,暗中瞅了杨广的神色一眼,不敢进谏的他思索着“高皇后她进谏没事,但我们这些大臣进谏的话必会触怒龙颜。况且如今皇上他根本无心剿匪,一门心思的要打败高句丽。唉!”于是违心的说“微臣认为盗贼滋生是小,讨伐高句丽是大,不可因小失大。”

虞世基的这番话让杨广感到十分的欣慰“虞爱卿最知朕心。立刻起草诏书,命来护儿的水军出东莱;命杨玄感抓紧时间输送军粮,各路大军开拔,朕于今年四月再征!”

虞世基领了君命后,便去草拟诏书并颁布于天下。

〖隋·济阴〗

公元613年三月一日,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孟海公自称录事,聚众三万人在周桥起义,占据了曹、戴两州(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成武县一带)。

〖隋·齐郡〗

公元613年三月二日,齐郡(今山东济南)人孟让起义。他与王薄联合,占有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平县南)。

〖隋·北海〗

公元613年三月三日,北海(今山东益都)人郭方预,自称“卢公”聚众三万人在北海郡城(今山东省益都县)起兵反隋。

〖隋·平原〗

公元613年三月四日,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郝孝德聚众数万起兵反隋。

〖隋·厌次〗

公元613年三月五日,厌次(今山东无棣南)人格谦自称燕王,聚众数万在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起兵反隋。

〖隋·渤海〗

公元613年三月六日,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孙宣雅自称齐王,聚众十万在豆子航起兵反隋。

〖高句丽〗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四月一日,杨广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出征。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馀道,进军至新城,高丽兵数万拒战,王仁恭率精骑一千将其击破,高丽兵大败而归。

高丽元婴派兵死守鸭绿江东岸的要地辽东城。

(辽东城)

杨广的御驾来到城下,先锋官屈突通奏道“高丽兵死守城池,久不出战,若不强攻,只恐军粮又要耗费巨大。”

“传令下去,大军从四面攻城。”

隋帝杨广亲自传令,先锋官屈突通便下令攻城,只闻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隋军推动着冲车、撞车、强弩车、云梯从四面八方猛攻城池,副先锋屈突盖率领一队将士挖地道,从地下潜入。四面开工,直抵辽东城下。

辽东城内充斥着血雨腥风,隋军将士连战了三日还是不见任何的成效。

屈突通、屈突盖两兄弟觉得脸上无光,扫兴的回到了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

回到大帐内的兄弟二人双膝跪倒,向杨广伏地请罪。

屈突通奏道“启奏陛下,敌军把城池加高了,我军昼夜强攻,仍不见起色。末将特前来请罪。”

隋帝杨广听了奏报,面无表情的把眼一抬,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二位将军何必自责。快快起身。朕今有一计,定破城池。”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俩互看了一眼,猜不透皇上的心思。

杨广开口道“二位将军立刻传旨,叫士兵们多多缝制口袋,运土垒砌,直到它与城墙齐高之时,让骑兵直冲城上。”

屈突通、屈突盖从未听说过此等计策,犹豫了一下便立刻遵旨照办。

杨广又对站在身旁的大将冯孝慈说“速传旨赶造出八轮楼车,协助攻城。”

“微臣遵旨!”

攻城布置已毕,杨广对宇文述和上大将军杨义臣说“传旨其他各军,明日开拔,绕道直逼鸭绿江。”

“是。”二人领命后速去传旨。

〖高句丽〗

公元613年四月五日,屈突通兄弟俩与大将冯孝慈全力筹备攻城,隋帝杨广则统率其他各路大军绕城前进,直奔鸭绿江的江边。

对于高句丽而言辽东城已危在旦夕,几十万大军再度逼近鸭绿江。

〖隋·东都〗

(楚国公府)

随着二次东征高句丽的战事日趋吃紧,催运粮草也迫在眉睫。公元613年四月十日,杨广派遣杨玄感的五弟鹰扬郎将杨万硕作为催粮的使者从涿郡返回东都催办粮草。

公元613年四月二十日,当杨万硕匆匆赶到楚国公的府邸时,见到杨玄感、李密等人正在密室中商谈着什么,便走了进去听着他们的谈话。

杨万硕说“皇上又杀过辽东了,七十万大军眼看就要渡过鸭绿江了。”

李密闻言对众人说道“皇上果然没听高皇后的劝谏,要执意出兵。我们何不趁此机会起兵反隋?”

杨玄感闻言大喜,他把杨万硕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然后另派人带着奏章快马加鞭地赶往前线军营去回禀天子,而杨玄感则带着府上的左右将官连夜直奔黎阳(今河南浚县)大营。

〖隋·黎阳〗

公元613年五月一日,杨玄感一行人到达黎阳军营。

黎阳渡口早已囤聚了大量的粮草,黄河渡口也停留着数百艘征调来用于运送粮草的五牙战船。

就在此时,杨广派人传来了第二道圣谕,再次催促杨玄感运粮。

(中军大帐)

杨玄感返回军帐内,见李密以及他的四个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都在,便颇为不安的说“皇上又派人来催粮了,我已不知该如何答复了!”

李密回道“依下官之见,还需拖延些时日。”

杨玄感看着他说“请细细说来。”

“主公既然准备造反了,就必须招募兵马。不如这样回复皇上,运河沿岸盗贼丛生,须征招兵勇,押运粮草。”

“好,就依此计。”杨玄感立刻传命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偷放军粮,招募兵卒,准备造反。

四个弟弟领命后分别去办各自的事情,大帐中只留下李密一人。

杨玄感看着李密说“兵丁招齐之日便是我杨玄感起兵之日。不过以玄邃兄之见,这天下该如何夺取呢?”

李密看着他说“末将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

“那就请玄邃兄速速道来。”

李密走到帐内悬挂着的军用地图前,指着图言道“由东向北,占领涿郡。封锁临渝关(今山海关)。阻截杨广的退路。这样的话不过十天,七十万隋军就会因军粮用尽。不降则溃,不战而亡,此乃上计也。”

杨玄感闻言点了点头,又突然踌躇不决的问道“那中计呢?”

李密回答说“举兵西进,攻取西京长安,灭隋之根基,抚其士民,据险而守,此为中计也。”

听了中策后,杨玄感思量了半天突然问道“不知下策如何呢?”

李密又道“以精锐之师,袭取东都洛阳以号令四方。但洛阳城的城池高大坚固,倘若百日之内不能攻克的话,隋兵从四面八方支援,则后患无穷。此乃下计也。”

杨玄感听了上、中、下三策后,沉思良久道“今百官的家眷大部分都在东都,若先取之,则必惊动人心,且洛阳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李密回道“这下策可是风险巨大啊。”

“玄邃兄莫不是忘了这百万人的口粮如今在我手上。”杨玄感得意的笑道,心急如焚的等待起兵造反的那一天。

〖隋·晋阳〗

(唐国公府)

公元613年六月一日的午后,阳光懒洋洋的洒在唐国公府的大院内。

刚刚午睡醒的李渊伸了伸懒腰从床上起来,便见一仆人匆匆来报说“国公大人,河东老家有急事找您。”

睡眼惺忪的李渊,步入内府中堂后,便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且满面倦色的堂弟李神通。

年轻忠厚的李神通见到李渊后便急切的对他说“堂兄,嫂夫人快不行了啊……您快些回去见一面吧!”

李渊知夫人窦氏重病已久,但经医药调理后已有好转,忽闻此讯李渊的心中一沉,忙问道“夫人一直是在用医药调理的啊。为何病情会如此之剧呢?”

李神通闻言叹了一口气说“唉!堂哥您是知道的啦。二郎他生性顽劣,前些日不知怎的非要休了初云公主。嫂夫人怒气冲肝,以致如此啊!”

一听到二郎生性顽劣和休妻这几个字,李渊就想起二郎李世民那桀骜不驯的天性,心头就充满了怒气!不由得骂道“二郎这个逆子,简直就是个闯祸的根苗!上次因为我大儿媳昭阳公主荷香之事,咱老李家差点儿就被圣上满门抄斩!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现在还要休了吉儿,真不知他怎么想的。”

胆小忠厚的李神通闻言连连点头道“是啊!那件事做的实在是太荒唐了。二郎他也是竟然……不过好在后来公主与大郎如愿以偿的在一起了。”

“是啊!亏得大郎建成一向胸襟宽阔原谅了他,使得他们兄弟二人之间未曾有隙。但我与表哥杨广的关系可就紧张了。”李渊不由得皱着眉头说道。

“堂哥,你在官场可真得小心从事为好。眼下时局不稳,是非多变。”说完李神通抬头看到日头已略有偏西,便催促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快快启程回乡吧。”

李渊闻言连忙嘱咐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代行太原军政事务,自己则与李神通飞马赶回陇西河东老家。

一条由东向西的黄土官道上,马蹄翻飞,身后扬起阵阵黄沙……千里之路的行程,李渊和李神通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飞马赶回武功县南十八里村,俗称“武功别馆”的李氏老宅里。

〖隋·武功县〗

(李家老宅)

满脸挂着泪珠的大郎李建成,忧伤而焦急地拉着母亲的手,孝顺地听着母亲的训话,建成的身边站着正室郑观音以及侧室荷香。

“大郎、观音、荷香,你们是大哥、大嫂,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不能让他们受欺负,不能让他们走歪路。大郎你知道吗?你是最让娘放心的一个,你要多替这个家着想。你是长子,长兄如父知道吗?好多事情上,你要谦让弟弟妹妹们,你这个当大哥的要为弟妹们做出个好榜样!娘操劳了一辈子,不求你们荣华富贵,只求你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日子。大郎,你一定要记住啊,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们都是一家人,千万不能起纷争啊!”

李建成哽咽地说“娘!您放心,孩儿听您的话,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为弟弟妹妹做个当大哥的好榜样。”

窦氏放心地说“娘知道,我的大郎最孝顺了。荷香,你怀有身孕。快坐下。”说完猛烈的咳嗽了起来,荷香连忙轻轻地为娘亲揉背。

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身影带着一阵风急切地卷进了房间。李建成、郑观音、杨荷香惊喜地看到了父亲,激动地喊到“爹爹。”

李渊迅速地坐到窦夫人,爱怜的抚摸着窦氏那清瘦的脸庞,充满真情地柔声道“娘子,你受苦了。”

窦夫人艰难地撑起病弱的身子靠在床头道“郎君,终于能……见到您了。”窦氏对郑观音说“观音,你和荷香先下去休息吧。”

“是”郑观音扶着荷香走出了房间。

窦氏见荷香离开后,便拉着李建成的手,望着李渊,眼中闪动着波光吃力地说“时下政局不稳,郎君身为唐公为天下苍生能够安居乐业。应早作打算啊!咳咳……我这个病,恐怕已经不行了,这三男一女就都托付给您了!”

李渊是个性情中人,素来非常重感情。此时听夫人说的如此凄凉而伤感,不禁悲从中来,抓紧了窦夫人的右手热泪盈眶地说“娘子!莫要着急,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不要紧的啊!”

谁也没想到,在公元613年六月三日的夜晚,四十五岁的窦夫人在和风细雨当中,一缕香魂飘然而去。

“娘!!!”

很快白花圈和黑帏帐便弄好了,大郎李建成和自己的两个妻子带着李世民一家、李元吉、李秀宁几人,跪在亲生母亲窦氏的灵前,悲伤的哭泣着。

〖隋·黎阳〗

公元613年六月十日,杨玄感高举义旗起兵造反。

黎阳岸边,叛军们开始赈济那些穷苦的百姓,一时间不明真相的百姓们纷纷聚集,人流涌动,此举在短时间内使得大得人心。

招募来的穷苦百姓,前呼后拥激昂万分地聚集在黎阳大营中,响应杨玄感的号召,领取刀枪,跟随造反。

〖黎阳军营〗

杨玄感身披盔甲,登上了点将台,从剑鞘中抽出宝剑起誓高呼道“如今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一味地穷兵黩武,致使天下大乱,且战死辽东者数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

高台之下,百姓欢呼着,台下的押粮官兵、渔民、苦役等人群情雀跃地拥戴杨玄感为主公。

虎贲郎将杨玄纵、杨积善、鹰扬郎将杨万硕把所有百姓都编制成军。

众人在杨玄感的指使下,在黄河的渡口点燃熊熊烈火,焚烧了数百艘准备运粮的五牙战船,以此来切断黄河水道。

杨玄感当即传下军令,反军兵分南北两路,以夹击之势直奔东都洛阳杀去,举起了隋末第一次大规模造反的大旗。

〖隋·东都〗

快马飞报给东都洛阳,东都留守越王杨侗得知杨玄感造反后,心惊万分,赶往前往凤仪殿,拜见奶奶高思琪。

(凤仪殿)

正在书房的桌案前绣花的思琪见杨侗满头虚汗,脸色焦急的跑了进来。担心他身体不舒服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慈祥的问道“侗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满头大汗的,是身体又不舒服了吗?”

杨侗回道“启禀皇奶奶,是杨玄感他反了。”

“啊?”思琪闻言顿时觉得如同五雷轰顶一样的惊愕不已,稍稍稳了一下情绪道“立刻召集东都城内的所有将官,凤仪殿候旨。”

高皇后传下懿旨,越王杨侗即刻领命传旨,召集在东都的文武官员。

思琪端坐于正位上,文武百官均已到齐,分列在两边。

杨侗恭敬地说“皇奶奶,东都官员均已到齐。”

“侗儿快把前方急报告知众人。”

越王杨侗拿出急报读道“大业九年六月十日,礼部尚书杨玄感率黎阳贼众起兵造反,分两路直奔东都洛阳而来。”

众官员一听便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这时河南赞治裴弘策突然站出来问道“从黎阳一路杀来,难道沿途无人阻挡么?”

杨侗回道“沿途的驻军全被皇爷爷调往涿郡了,已无兵可挡。”

杨侗的话一出口,众人便知眼下的局势对于东都而言不太乐观。

思琪看着众人眉头紧皱地说“如今情势危急,诸位爱卿可有平乱之策?”

裴弘策作揖道“微臣愿打头阵。”

樊子盖赞同的说“娘娘,可命河南赞治裴弘策与河南令达奚善意各领一军,分头进击。”

“好,哀家一概准奏。”说完思琪便看向大将鱼俱罗对他说道“鱼俱罗将军,你去再传哀家的懿旨,急报各州郡兵马,召集天下勤王之师,解救东都之围。”

“是”众人领命,分头行事。

众人散去后,萧奕(萧皇后的弟弟)见裴弘策、鱼俱罗等人各有差遣,迎战叛军,唯有身为虎贲郎将的自己却不能出战,心中十分不服失落的转身离开凤仪殿。

殿外,兵部侍郎斛斯政轻声的叫住了他“萧将军,请留步。”

萧奕转身一看是兵部侍郎斛斯政,便问道“斛斯大人,有何事情?”

“请借一步说话。”斛斯政引着萧奕走到一旁,左右窥探了一下见四下无人才开口道“杨玄感造反,民众响应,来势汹汹。不知将军有何应对?”

萧奕沉着脸叹气地说“我也算一员猛将,区区贼寇何足挂齿。奈何高皇后就是不派我出战,着实让人憋屈。”

一见萧奕心情不爽,斛斯政两眼放光地低声说道“将军难道不知其中缘故么?”

萧奕闻言一脸茫然的问道“你快说是何缘故?”

“自从你在西巡的时候负责安保,而高皇后她却不幸受伤了,那时的她就已经对你有所怀疑了。如今将军又被调回京师,不予重用。怕是皇上在高皇后的耳边风下已经对萧家有了戒心。这对于你们萧家来说可是大难,将军不可不防啊!”

听斛斯政这么一说,萧奕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