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张超传》解释与基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晕,才发现作品相关这个,又改了,抱歉抱歉

本书的内容取材三国志记载,结合本人的历史观重新创造改编而成。三国题材小说多如牛毛不用多说,三国演义更是旷世巨著,故事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嘿嘿)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属于自己的三国英雄,如果本书中破坏或者曲解你心中的偶像形象,再次抱歉。由于本人历史,文字功底有限,本书纯属娱乐,请勿见怪。

本书大体上取材三国志,其他如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稍作参考。史料,地图,创作,笔者时间有限,暂时只能保证每日至少正常更新一章。

纵观三国志全书,送给陈寿八个字严谨有余,胆气不足。很多他不能肯定或者不能让司马家族满意的内容都没有记录在册,使整本三国志干巴巴的,不过这也给了我们这些人创作提炼的巨大空间。至于裴松之注释与后汉书,资治通鉴,更多会采信裴注而不是其他两部。

举个例子,后汉书中记载董卓是被孙坚击败才退往长安,笔者就小有异议。以洛阳的重要,董卓亲自挂帅,这一仗如果分胜负,战斗恐怕惨烈至极,两败俱伤。

可问题一是董卓西去,西凉军团实力没有丝毫损失。同时董卓带着大批辎重要挟民众回长安,行军必定奇慢无比。这样一场追击战的结果如何,请参考当阳长坂坡。

二是此时孙坚的军用粮草皆依赖袁术,而袁术这个人是没有治理能力的,只会横征暴敛。凭借南阳一郡之力,能供给多少兵力?何况袁术还需要时刻提防后方刘表发难,能把大军都交给孙坚带到洛阳吗?答案为否。

三是如果此时孙坚真是豫州刺史,或许有资格和董胖子掰掰腕子。可又产生了几个新问题。1此时袁术势力并没有侵入豫州。那可是他的老家。2,如果是因为孙坚吃下豫州而致使袁术的势力不能介入,那么后来孙坚为何继续听命于袁术?最后死在荆州手中?孙策又为什么在父亲死后要逃往扬州投奔亲戚?二年时间,以孙坚的能力吃下豫州这个应该没任何问题。3,豫州本是秦九州的中心,战略地位不用多说。高才名士更是多如牛毛。短短几年时间,南阳袁术,河北袁绍,徐州陶谦等几波人都对豫州垂涎三尺。相继表奏人为豫州刺史。曹操更过分,平定兖州叛乱,直接攻略陈,汝南。一路上只有黄巾军盘踞,几乎如无人之境,是个真空地带。4后汉书中提到陈王刘宠,按记载,拥兵十万以上,实力很强,致使黄巾诸侯等不敢入侵。死亡时间在建安二年,被才袁术派人暗杀。可三国志明确记载曹操在平定兖州张邈叛乱之后,攻略陈地是在建安元年之前,自相矛盾。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扬州刺史刘繇的叔父也叫刘宠。官居太尉,记载为病死。此刘宠和陈王不是一个人。因为刘表刘繇这些人之所以能外放地方做官,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是皇室的直系血脉,出了五服都有可能。汉朝经过七王之乱,对于诸侯王爷的监管比外人还严,武帝以后封国的权力大部分被国相掌握,各位王爷是没有实权的。那何以这位陈王能拥兵自重呢?他特殊的地方在哪里呢?能打吗?有本事朝廷防备的更严吧。虽然东汉末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基本不是一回事,不是一个爹生的。而两个刘宠,不但年代接近,当世名人,供奉的可还是一个祖先,要写族谱的。这个家谱要怎么排?笔者不知道。

四是打败董卓这种大事,为何三国志中,无论是董卓传,吕布传还是孙坚传,甚至是程普黄盖这些当事人传中都未见记载。反而是晚了100多年的后汉书记载得如此详细?还记载孙坚进军至陕县附近?孙坚真要有这个实力搞定董卓,然后打败吕布,为什么会突然退兵,而且还居然败在周昂(搞不清楚是周什么)之手?有这种实力,无论是往西据陕县,还是向东占荥阳中牟河内,都轻而易举吧?在洛阳捡到传国玉玺的真实性,更加存在疑点。

后汉书贵为四史之一,以结构严谨著称,资治通鉴更是宏篇巨著。可为什么单单在董卓孙坚之间的问题有这么多不太符合逻辑的记载?后汉书献帝传也没说董卓被孙坚打败,只说胡轸被孙坚击败而已,这就有点自打嘴巴的嫌疑。要知道,孙坚并不在后汉书的列传之中,董卓才是。笔者私下以为范晔在成书时可能参考了当时残存的吴史记载,而他又比陈寿晚,更加不可能了解历史真相。见吴史中记载较为详细便信以为真。却不知吴国人为强调自己才是天下正统,连私藏玉璧这种事都可能是编撰的。不然一个能私下将传国玉玺据为己有的枭雄怎么可能因为老婆被人要挟就乖乖交出?不太可能吧。并且吕布在董卓手下,从来没单独领军过,守洛阳的也不是他。赢董卓败吕布,窃以为是吴人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才杜撰出来的。至于资治通鉴里,篡改历史的指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虱子多了不痒,也不怕再多我这一只。

综上所述,笔者实在觉得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里面的记载不是那么让人信服。

好在我不是在写历史考究,而是小说。这种头疼的问题就交给该头疼的人吧。大家就不要考古了。本书在时间节点上以三国志为主,其他的只简单参考。三国志,最重要的人物显然是曹操刘备孙权。相信陈寿在成书时对于这几个人下的功夫也最深。所以大的问题上以几位的列传为准。在需要的情况下也会稍做变动,例如有写到火烧洛阳,魏武帝本纪中写董卓初平元年二月迁都放火,自屯洛阳。二年四月回长安。可既然董卓自己在洛阳,怎么会放火把宫室全部烧了,自己住哪?所以笔者将此火一分为二,放了两把。再有其他问题,可私下讨论,欢迎研究研究。

又例如臧洪的问题。按史书记载,臧洪应该是在袁绍得冀州前后,被张超派到幽州去见刘虞,道路不通,然后才被袁绍举荐青州刺史。这算是我的失误吧,生生将时间点拔前了一年,以后找一章填坑。当然要说改历史,罗老师显然更过分。本书尽量改得和演义不同,如果都按演义里面的写,小说套小说也不是不行,可毕竟不是走的同人路线,想写点自己的玩意

早上滚起来赶稿,想到已经签约,有些事情还是应该交代一下,就开始写。谁知道居然写了这么多,如果写正文的速度能有这么快,该有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