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举世唯我》第四十三章 奇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庐州城,也称庐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两百年前,启国便是失了庐关,导致夏军长驱直入,险些灭国。

当时,夏军统帅为世之名将项奕,领兵七十万叩关,被启国大司马李婺以二十万启军阻挡,寸步难进。

项奕便用反间计,使启国境内谣传李婺将欲投敌之事。启皇听闻,毛骨悚然,又见李婺只守不攻,当即撤其大司马一职,改拜名将之后冉鸣为大将军,另率二十万大军共计四十万对战项奕。

冉鸣初到庐关,一改防守之势,先后以疲军之计,火攻奇袭等,斩夏军七万余人。

谁知这只是项奕的骄兵之计,他素知冉鸣乃刚愎自用,狂妄自大之人,又下令撤军二十里,不敢与启军战。一时间,冉鸣威震庐关,夏军望风披靡。

启皇闻之大喜,赐良田千倾,美婢无数,此举更骄冉鸣之心。

项奕见时机成熟,又传出夏军水土不服,相继病倒的言论,期间使夏军营内人心惶惶。

冉鸣大喜过望,亲率斥候于夜中探视,果然发现有夏卒莫名倒下昏迷,高呼“此乃天助我取项奕也”。

次日,探马又报,夏军徐徐退去,营寨已空。冉鸣便使全军追击。夏军战意全无,被追击的启军杀得丢盔卸甲,绵延百里,尸横遍野。

然而,正当启军半渡颍河时,一声炮响,大水涛涛,咆哮的颍河水瞬间冲溃了启军。

夏军就此调转枪头,将启军余下十数万人,尽数围杀,项奕乱军中杀冉鸣,四十万启军全军覆灭!

至此,项奕终以二十万夏军为代价,拿下了庐关,长驱直入,打到了启国的都城长安!(秦赵长平之战改编)

现如今,仿佛历史重演般,项奕的第四世孙项庚,再度兵临城下,欲取庐关。

武帝历2195年,一月初

两日前,项庚曾试探性的进攻庐州城,最终无功而返,丢下了将近两万具尸体。

这也让项庚清楚的意识到,想要正面攻下由三十万林家军防御的庐州城,非百万之士不可得。

而此时,新年的第一场大雪又悍然降临,使疲惫的夏军雪上加霜。项庚被迫退兵,在庐州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另谋他法。

帐中,项庚长视沙盘,思索着对策。有副将韩且入内禀报道:“项帅,我军第一批粮草已全部运达,然而士卒缺少过冬的衣物,又没有柴薪取暖,不少士兵因此病倒。依末将看来,不如撤回新城,待来年开春再做打算。”

“荒谬!”项庚看了他一眼,道:“且不说我军退兵会不会被林远青追击,假设我军安全的撤回了新城,岂不是将三十余万将士用命换来的葬兵原完璧归还?来年又使三十万,再次受阻于此,周而复始,莫非我大夏将士的性命就这般廉价?”

“项帅此言,末将亦有所考虑,可如今,人心思退,兵无战意,长此以往,恐军心不稳啊。真到那时,未等林远青动手,我军就已经溃不成军。若此时撤退,尚有保全四十万将士的机会,纵消息传到吾皇耳中,想必也不会降下罪责,毕竟,此天之罪,非战之罪也,望项帅三思。”

“竖子焉敢动摇军心!”项庚大骂一声,面露不快,道:“想我王师,奉战必克,攻无不胜,区区庐关,翻手可覆。加上我大夏将士一心,皆敢效死,似你这等怯懦之言,不过无稽之谈罢了!”

“项帅……”

“住口!”

韩且还想劝说,被项庚一口喝止,只见项庚行至帅位坐下,道:“本帅已有定计,汝不必多言。”

“计将安出?”

“唤王琼来见本帅,本帅自有吩咐。”

“喏。”韩且见此,便不在多言,自顾寻那王琼去了。

不多时,就见韩且领着一员将领进入帐内,此人正是骑郎将王琼。

王琼乃夏国中山将军王焱之子,约莫二十七八,生得干净利落,眼眸似星辰闪烁,炯炯有神。

“参见项帅!”

他始一抱拳,便让项庚搀扶起来,项庚道:“表弟不用多礼,帐中没有外人,且先坐下。”

王琼依言就坐,道:“来时家父嘱咐,军中自有规矩,礼不可轻废,未免落人口舌。”

“王老将军严谨传家,名不虚传。”韩且在一旁赞叹。

王琼看了他一眼,以示回应,便又问道:“不知项帅召末将前来,有何要事?”

项庚道:“吾自领军出征,几近半年,却寸功未立,心中甚忧。而今,吾得一计,成之可破庐关,需要将军协助!”

王琼闻言,单膝跪地,抱拳喝道:“但凭项帅吩咐,末将敢不尽力邪?”

“好!有王将军相助,某高枕无忧矣。”项庚大喜,道:“你等速速上前,本帅说与你听!”

韩且与王琼对视一眼,依言上前,项庚指着沙盘道:“王琼你看,这是燕国离阳关,距离葬兵原将近一百里。两地之间皆崇山峻岭,又有天渊阻挡,军队无法行进,是故我军在此进攻庐关时,燕军鞭长莫及。现强攻庐关已难如登天,我欲教你带领一支精兵,绕道天渊,过离阳,直击庐关后方,为我军打开局面!”

“项帅。”韩且闻言急道:“离阳关与葬兵原之间,根本就没有道路可言,兼又多毒虫猛兽,此举不是白白葬送一支精兵?何况我军面对林远青已经极其艰难了,再招惹燕国,实属不智!”

“腌臜之言,何其污耳!”项庚大怒呵斥,道:“妄你为我副将多年,竟这般看不透,若非念及同袍之情,我早已取你项上人头了!想当年商军攻齐,这斜谷有路吗,只是人走得多了,才有这斜谷而已。更何况,即使我军不去招惹燕国,燕国便不仇视我大夏了吗?待我击破庐关,什么大燕大启,一旦休矣。”

“然而项帅是否想过,若此事暴露,燕国故技重施,击我粮道,又如何施为?”

“问得好,既如此,本帅便给你三万人马,驻守在天渊旁,若我粮道有失,你自己提头来见!”

韩且欲言又止,说好的我必须和你唱反调,以防你心生骄傲呢,怎么一言不合还把我调开了呢?

王琼一直不曾搭话,思索着此计的可行性,见项庚把话说道了这里,便问道:“末将未懂项帅的意图,还请项帅解惑,末将此去,目的何在?”

项庚解释道:“众所周知,东洲列国为挡我大夏锋芒,两百年来一直呈联盟状态,但凭启国一己之力,无异于螳臂当车。所以本帅猜测,以启国的国力,根本负担不起常年的交战和供养将近百万的士兵,那么启国的所需的粮食从哪里来呢?答案只有一个,楚国!”

“这就意味着,林远青拥有和我军同样绵长的粮道,不同的是,他的粮道更加安全而已。然而,正是这样安全的粮道供应,才给了我军可乘之机。本帅料定他林远青绝对想不到,我会出此看似无法完成的奇谋,而加强粮道的防守。是故只要王琼你能成功的袭击他的后方粮道,本帅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庐关!”

“若是林远青背水一战,出关强攻我军,届时我军的战力已经被这天气消磨殆尽,如何抵挡?”韩且再次提出异议。

“他不敢!”项庚何其霸道的说道:“启国看似强大,实则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你以为我大夏两百年以战养战为的是什么,启国还有多少兵源支撑他林远青发动几十万大军正面硬撼的战争?没有!若我拼光这五十万大军,回身便可从新城再拉一支出来,但他林远青拼光了,就是真的没了,所以十年的时间,林家军仅仅扩充了十万人马而已,启国内在的虚弱早已爆发并呈现在我等眼前了!”

“项帅既已考虑周到,那么末将亦无话可说了。”韩且这样叹道。

“王琼将军可还有什么疑惑?”项庚看着对方,耐心的询问。

王琼再次跪拜,恭敬的说道:“项帅将这泼天大功赠与末将,便是对末将的厚爱,末将不求马到成功,但求为项帅效死!”

项庚急忙将王琼扶起,道:“表弟言重了,自家人不说两家话,来时姨娘托我照顾表弟,言辞颇厉。所以表弟此去,务必注意安全,事不可为,不必强求。”

“多谢表哥。”王琼发自内心的感激,也顾不得军中家中了。

“既如此,表弟需要多少兵马?”

“兵贵在精,不贵在多。何况,此去人多,更容易打草惊蛇,暴露目标,所以,末将只求五千精兵!”

“善!你可前去挑选兵马,本帅以外,任你筛取。我再许你临战指挥,持节之权,若有人自恃身份,不遵号令,可先斩后奏!”

“谢项帅!”

“去吧,本帅就在这庐关之外,静候佳音。”

“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