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非洲穿越》第六章 他们疯狂的让想象恣意飞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幻故事门类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用现实中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推演未来。这个未来,既有科学技术本身,也有人类自身的想象,想着利用这些技术去做些什么,结果会是会怎样,或者干脆为想象而想象。十九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工业革命的时代,于是有了法国作家凡尔纳开科幻文学作品风气之先的《机器岛》、《海底两万里》等早期的科幻小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阿西莫夫为代表的科幻小说独领风骚,机器人走上舞台。七十年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于是有了太空旅行、星际探险众多的科幻文学、影视作品。航天器,宇宙飞船,星际穿越,太空奇遇,星球大战,机器人,外星人,这些都是现代科幻故事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然,这是正向的推演。也有反向的推演。那就是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掌握着某种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因种种原因来到地球,有的是落难,有的是入侵,有的变身为一个腼腆的少年,由人类的父母养大。他逐渐成为人类的一分子,拥有人类普世的善恶价值观,因此当他发现自己拥有超自然力量之后,他本能的选择是利用这种力量去除暴安良。最典型的莫过于电影作品《超人》。现代科幻作品论其基本的结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无论怎么想象,都建立在人类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大约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人类自身。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现代物理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科学发现和假想,一个是生命科学。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给出的定律超越了牛顿的万有定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升华到能够窥测宇宙起源奥秘的高度。如果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宇宙的部分真理,那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差不多是解释宇宙的全部真理,如果把它不敢苟同的量子力学也包括在内的话。确实,宇宙并不像我们看到的满天星斗那么简单,他大到没有尽头,没有边际,这也意味着他没有时间的起点。没有时间的起点,意味着宇宙没有出生的一刻。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间是有起源的,这个起源来自宇宙诞生的时刻。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呢?宇宙的诞生来自于一场大爆炸。今天,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关于宇宙起源的主流观点。要证明这个观点必须找到爆炸的源头。随着航天器、射电望远镜得技术进步,科学家相当肯定地说,这个爆炸的源头已经找到了,那就是“黑洞”。它由暗物质构成,是真正的宇宙之母。这个暗物质相对人们已观测到的分子、原子、光子、粒子、超微粒子而言,是一种观测不到的、不是分子的分子,不是原子的原子,不是粒子的粒子。正是这种无以言表的物质以他超强的引力将远近一切物质统统吸引了过来,像大海生成的一个巨大无比的无底洞,海水不由自主地往洞里倒灌,倒灌的过程是个重力加速度的过程,它使各种物质不断地相互摩擦。摩擦产生温度,高速的摩擦产生超高温,超高温不能释放产生超高压,在高温高压双重作用下物质产生异变生成新的物质,新的物质继续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双重压迫下聚合,直到物质的密度达到自身的极限——一种质量的极限。黑洞爆炸了。宇宙由此诞生。也可这么理解,黑洞的爆炸物构成了宇宙。我们今天看到的无垠星空,都是拜黑洞的一次大爆炸所赐。这么看来,开天辟地确有其事。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宇宙既然有出生的日子,也一定有结束的日子。上到宇宙,下到万物苍生,似乎都有一个宿命,都离不开——“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宇宙的起源连带着生命的起源给科学幻想带来无限的遐想。从大爆炸的一刻开始,时间也诞生了。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科学家之一的英国科学家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以最浅显的语言描述了时间的起源及其历史。时间是什么?中国古人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按孔子的理解,时间就是正在消逝的东西。中国人对人生有千种万种感慨,最感慨的一句话是“时间如流水”。但按牛顿时代物理学的科学定义,时间是物质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间隔。它基于人类对物体运动周期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用一个参数来计量物体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间隔,比如日出而落,期间的间隔是为“日”,向上推是为月、年,向下推为时、分、秒.....往上推带来时间概念上的“漫长”,往下推带来时间概念上的“短暂”。当“漫长”长到难以计量的时侯,人们需要用光来做参数,于是有了“光年”的计时——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行走365天所经历的时间,是为一个光年。时间细究起来既有趣又神秘。它的不可逆转最是诡异。诡异来自它的本质。它是构成宇宙的三个构件之一。这三个构件分别是,物质,空间,时间。物质遵循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而存在,这在牛顿物理时代已经解决,不是问题。空间在爱因斯坦物理时代,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和一系列科学验证,看起来也没有大问题。大爆炸催生的宇宙从第一刻起就在不断地膨胀。有争议的问题是这种膨胀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主流理论认为是有限的。当宇宙膨胀到它的极限时,宇宙将开始萎缩,萎缩的极限是坍塌,坍塌就是宇宙死亡。另一种理论则认为这种膨胀是无限的,即使膨胀到极点,宇宙也会找到自我转换的办法继续存在,宇宙不死。时间的问题好像更复杂也更有趣。设想一下,没有时间的空间是什么样,或没有空间的时间会是什么,脑筋急转弯,什么也不是。因为,没有时间的空间等于没有空间,没有空间的时间等于没有时间。能不能说,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呢?对。也不对。对在他们共享同一个意义,不对在他们各有存在的理由。没有时间的空间有意义吗?没有。同样,没有空间的时间也毫无意义。时间和空间各自存在的意义只有在他们同声同气浑然一体的时候才显露出来,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才能被人类的意识所感知和认识。人类早期的认识认为空间有三个维度,长、宽、高,到了爱因斯坦,他认为空间还有一个维度,即时间的维度,也称第四维度,或第四度空间。100多年来,宇宙,宇宙的起源,空间,空间的弯曲,时间,光速,第四度空间,分子、原子、质子、中微粒子,量子,万有引力,物质不灭,能量守恒,黑洞,宇宙大爆炸,这些古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各种概念、理论和实证,给予科学幻想无限遐想的空间。从1895年英国小说家威尔斯发表《时间机器》第一次描述了时间旅行的种种,到如今的《普罗米修斯》等形形色色的科幻作品,它们本身也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只是科幻作品的作者们比科学家更善于利用人的大脑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想象力。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论述杠杆原理的时候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把地球撬起”,科幻作品的创作者却是“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宇宙撬起”。21世纪的科幻作品更加进入到一种癫狂的状态。他们不止是把物理学的知识作为想象的支点,还把人类一切科学甚至非科学思想囊括进来。他们坚信“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因此,他们疯狂的让想象恣意飞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